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陈凯歌“杠”李少红,郭敬明“撕”沙溢,这秀也能翻车!?丨毒药头条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13   浏览次数:139

这几天,毒药君人在平遥。

来这儿干啥?

当然是参加贾樟柯导演举办的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要么是因为参选的作品本身还不够成熟,要么就是影片风格不对我路子。

等到好不容易来了部《热带雨》吧,又因为太过抢手没赶上趟。

很憋。

▲一段师生不伦恋,噱头很足,评价两极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正当我昨儿晚一脸丧气回到旅馆,竟然意外发现了一部真人秀。

派头很大,阵容很强,想忽略都难。

以至于,我很快丢掉了错过潜在好片的懊丧情绪。

既然都看了,不给你们唠几句怎么行。

安排!

演员请就位

是不是觉得这海报有点儿过分简约,甚至……

有点儿挫?

但不好意思,这档真人秀的导师名单,甩出来妥妥儿亮瞎你的眼。

他们分别是:

在电影和电视领域各有建树的陈凯歌和李少红;

▲图源:腾讯视频

这牌面,你们期不期待我不知道。

但至少昨儿晚我看到的时候,还是吓了一大跳。

论履历,前面二位导演自不用多做介绍。

陈凯歌这几年的作品质量虽然起起伏伏,但大致也能及格起步,算是没糟蹋多年累积下来的名声。

李少红虽然目前主要活跃在电视领域,不过人家年轻时也在电影圈狠过一把。

成绩喜人。

后者则以人民作家身份出道,擅长“我活着是种罪”的伤痛文学。

文字瘾过够了,他开始把目光转向电影市场,效果同样惊喜连连。

老少搭配,干活不累。

更何况,这四位个个儿是流量,个个儿是行业精英。

当然,对毒药君来说,这些名头都不重要。

而这档节目所聚焦的,正是他们目前正在从事的主业(之一)。

导戏。

众所周知,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他们现在都有一个名叫“导演”的title。

四个导师阵营将招募怎样的学员,说真的,一开始我还挺期待。

因为一个残酷的事实是:

▲日韩同龄段演员,近几年频频亮相国际舞台

张艺谋此次在平遥电影展上大呼缺乏好剧本,称这已经成为自己现在出片的最大障碍。

可在毒药君看来,好剧本固然是一部影视作品的魂,可让灵魂生动的表演,同样不可或缺。

再好的剧本,导演不会导,演员不会演。

白瞎。

怪不得别人,怪他自己。

可能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近几年,围绕表演制作的真人秀栏目层出不穷。

这些节目似乎极力想要传递给观众一个信念:

中国是有好演员的,只是他们缺少舞台。

可本着“你们越期待,我越不卖账”的宗旨,或因为赛制原因,或因为别的什么理由。

最终,这些节目都无一例外完成了扑街的光荣使命。

直到昨儿看到《演员请就位》的开场时,我重新感受到了一丝希望。

其“三免三让”的slogan极具诱惑力,是这么说的:

免谈履历,让演技就位

免谈流量,让专业就位

免谈颜值,让角色就位

这也就是说,甭管您咖位多大,受众面儿多广,颜值多高。

上我们这儿来,咱只认专业。

可就在节目播出仅仅数小时后,豆瓣就迅速曝光了它的“本来面目”。

判它死刑言之尚早,称其标杆名不副实。

首先来说说“不过早判死刑”的原因。

从人员配置来说,导师团3/4都是科班出身。

如果他们都不专业,那就没人能称得上专业。

在随后的导戏环节和对演员点评中,这一点能特别直观感受到。

就拿最引人瞩目的陈凯歌来说,都知道,陈导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导戏小王子。

演员在哪个环节没表述清楚,没有吃透角色的背后逻辑,他全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等到再来一条时,大家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

总之,导师构架上而言,还是能感受到节目组的用苦良心。

尤其是这次请专业导演出任主审,就比有的节目为了收视率让演员指导演员明显高出不少。

我当然不是怀疑部分演员的导戏天赋(比如北野武和伊斯特伍德)。

但如果演员都那么全能,还要导演来做啥?

评审团给力之余,这次筛选出来的演员阵容也非常有意思。

在《就位》中,节目组分别请来四组戏龄不等的演员。

从萌新到老司机,演员的结构和评审一样具备看点。

就这一点而言,节目也的确兑现了“不看资历和颜值,只看专业”的承诺。

此外,邀请时下热播/映影视项目的主演参与节目,是《就位》的另一个亮点。

话是这么说,不过具体到赛制以及其他细节上,还是能看出节目存在的瑕疵。

这,是我认为《就位》无法引领同类节目成为行业标杆的根本原因。

先来说赛制。

尽管在后来的淘汰赛阶段加入了“换队”规则(导演可以选择收纳别组被淘汰演员,上限数额未公布)。

但在未进入比赛阶段就出现临时换阵的做法,不但让之前的演员初选失去意义,由此也暴露出节目的不严谨性和随意性。

如果游戏的规则如此也罢,可节目组并未对这种“灵活性”作任何解释。

但《就位》中,你还是能很明显感受到节目组给四位导师“凹人设”。

反观郭敬明的小组,则以过半的男性居多。

看出来节目组背后的意图了吗?

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告诉我:

当然,这么讲并不是在说演员是“无辜的”。

相反,他们的选择也暗藏“机关”,并对节目的戏剧效果推波助澜。

以张榕容和李滨为例,两位演员都算同辈中的可造之材。

一位已经参与过陈导的《妖猫传》,另一位则是王小帅的御用男主。

导演慧眼识人,他们也挑了适合自己的剧本。

按理说,经过这样的锻炼,二位对自己的要求应该不低了吧?

可你猜怎么着?

他们秉持“演员应该寻求突破自我”的意愿,竟然双双选择了……

郭敬明。

且不说郭导近几年电影的质量如何,单看隔壁陈、李两位导师。

如果真的追求突破,何不找段位更高的人“求虐”?

好吧,如果一定要解释背后的原因,我只能想到一点:

我敢这么说,你敢信么?

如果说上面这些只是毒药君个人的“阴谋论”。

那么节目中跨圈带来的气质崩坏,则是非常直观了然的。

这个演员和导师都有。

演员好说,实力不够被淘汰掉就好。

可问题出在导师身上就严重了。

一旦ta出现“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现象时,这档节目的水准就会直线拉低。

为了避嫌,我不指名道姓,下面开始看图说话。

以陈凯歌团队来说,他的学员演出完毕后,这位评委非常专业地指出了对方存在的技术短板。

注意,在提到“专业”二字时,我没有再用“”这样的符号加以虚化。

事实上,根据现场的舞台环境,以及二次剪辑捕捉到的画面,这位评委给出的意见还是有一定建设性的。

比如他提出,两位演员在中途出现的情绪过度饱和,互动不够真诚进而导致角色形象模糊等问题,都获得了在场评委的首肯。

通过这一系列的点评,甚至扭转了我此前对他的偏见。

因为我发现,在涉及到表演的创作环节时,他并非像我刻板印象中的那样无知。

不管是理论性知识储备还是对现场的实际判断,他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然而有趣的是,如此有见解的一位评委,在面对助阵嘉宾对自己作品的质疑时,却选择了不等陈凯歌发表意见(主持人率先cue了陈导让其发言),率先抢话筒反呛嘉宾。

先不论随后的辩解有无道理,单说这个行为本身,如果之前对别人小组的评价向外界展示了他聪明的一面。

那么,急于驳斥对方,而不顾主持人和其他评委的立场,则显现了其不算聪明的一面。

理不辨不明,人们完全有权利维护自己的思想。

可艺术说到底是一门偏向主观的学科。

人们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解读,注定让其没有标准答案。

反过来说,嘉宾在进行批评时,虽然也有不够包容的地方,且表达方式欠妥。

但这位评委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却极力用自己的角度合理化自我观点。

这或许本身也表明了他在某些问题上的不成熟和自卑。

也正是这种不成熟,让原本可以更专业的节目,带了丝狗血劲儿。

尽管,在这个全民哈哈哈的时代,这已经成为常态。

但碍于篇幅以及节目首集近3小时的容量,到这里就只能暂且打住了。

认识好演员,比站队更有意义。

书名:《双重替身》

关键词:现代 言情

简介:霍江河为替意外死去的好友顾若河完成心愿,从此舍弃自己替其闯荡娱乐圈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