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感人的美女护工也拯救不了英国公共卫生的黑洞-当然,如果本片中的主人公能跳出这个电影的话,一定会觉得片名的不合理是存在的。莎拉作为一个护工,她所能做的都做了,她所不能做的也都做了,但莎拉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内心上的宁静,更多的时候,莎拉对于英国目前的现状,对于她所在的护理院的现状是不满的,然而她并没有能力去改变,只能心痛不已,然而这并不解决问题。很多国家层面的问题并不是一两部电影就能解决的,又岂是英国。
《援助》是一部讲述一个年轻护工的感人故事,本片确实感人,一个被家人和社会都定义为一事无成的人,突然在某一个方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惊喜或者是馈赠,莎拉更是如此,孤僻的人原本并不孤僻,只要她找到适合发挥的地方,她就能做的比任何人都好。沙拉就是这样的人,她也做到了。
被家人排斥的莎拉自从来到了护理院,就如同鱼儿有了水一样,不仅工作做的井井有条,而且还跟院内的病患们成为了好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托尼跟莎拉的关系尤为密切。然而好景不长,新冠疫情爆发了,处于风暴的中心点的英国在自由主义的思潮下彻底的失控了。而处于这个失控中心的护理院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莎拉开始了自己的崩溃之旅。
疫情肆虐,整个英国上下却依旧是没有一个整体的抗疫方案,即使是政府系统也仅仅只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至于说民众的死活,这个时候的英国政务机构是没法兼顾的,而护理院多集中老人,而老人则是新冠的主要进攻对象,因此,这个曾经的夕阳天堂,此时此刻却成为了一个让人恐惧的地方。
从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传染病的英国卫生系统崩溃了,从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感染人群的护理院自然也崩溃了,而从没有经历过这么多死亡病患的莎拉却没有崩溃。她一个人身兼数职,且兢兢业业的做着每一件事情,莎拉努力的拯救着生命,然而她非常努力,能力却总是有限的,莎拉最终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因此,当院长想要通过制度来替换温情的时候,莎拉也崩溃了。
评价这样一部电影,我们很难不做一些对比,但是当我们做了对比之后,就会更加陷入到两难的境地。对于本片的评价,声音最多的则是对比我国的国产抗疫电影,很多影迷都觉得,如果国产能拍出来这样的电影,那才叫行。当然,从电影的多样性来说,从电影的质量来说,《援助》确实是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了最好,它借用了能借用的每一个资源或者是话题,且火候掌握得非常精道。这是本片毫无争议的优点,但是。
为什么说但是,因为一部以显示为背景的影片一定要看看现实,我们作为旁观者可以冷静的看待现实,这才是重要的,如果忘记了现实,那么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还有意义吗?因此,我们框进去现实之后,再看看莎拉的选择,好像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
《援助》这部电影体现的依旧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潮范围内的小确幸,我们可以用英国输了,但莎拉赢了来做一个概括,但这样的概括未免太残忍。我们站在艺术的角度可以接受莎拉赢了,但站在现实的角度如何去接受“英国”输了?英国本身愿意输了吗?当然不愿意,每一个国家愿意输了这场抗疫之战。我们自己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牺牲了多少才换来了今天的生活基本上不受影响。对比一下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下的民主之巅们,他们做了多少,他们做了什么?
当然,莎拉的个人品质不容置疑,这是一个非常有爱心且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好人,但这种在电影中的升华的选择却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艺术当然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升华主题,但现实往往教育我们,理智要占据大脑,这样才不会出问题。当莎拉自觉没有选择的时候,让一个密切接触者逃离护理院并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当莎拉在镜头前放声疾呼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于这种行为的批评能力。
没有人可以批评莎拉的不理智,但这仅仅停留在电影中,现实中的莎拉并不能通过这样一种行为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当然,这种错误的行为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英国政府的不作为以及西方民众们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并无力对抗病患来袭,除了可悲,再无其他。
当别人哭丧的时候,你的存在就带有原罪,这对于莎拉来说过于残忍,但苛责对比的时候,能否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拍不出《援助》,就如同英国等西方世界没法有力应对疫情一样,为什么啥事都要反省自己?
……
你好,再见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