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吐槽骂声不少,但它仍然是部好片!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9   浏览次数:207

电影《少年的你》(下文简称《少年》)爆了!

影片从开拍起就赚足了眼球——

而后经历宣传定档又被迫撤档的风波,更加激发了大众的好奇心。

但看似有些波折的小插曲,无形当中也为影片赢取了同情分:能在影院看到它,观众会倍感珍惜。

这些情绪汇集到电影最终定档上映,终于找到了宣泄口,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少年》当下的火爆。

但如此火爆的《少年》,在市场上“活”得并不平静。

先来说说争议吧!这种与市面上“叫好又叫座”完全不同的声音,从根本上几乎就否定了这部电影。

(少年)

(白夜)

那么,在此基础上改编的电影《少年》,即便做了很多努力,也仍然没有逃离其基本框架。

还有男女主装作不认识、男主投案顶罪的发展、女主良心过不去最终自首等等等等设定,都非常《嫌疑人》了!

为什么演员们明知道这样有问题的项目,还要接下剧本?

相比之下,《少年》的主演就缺乏这种意识,高下立见。

虽然网络上指责电影主创团队以及个别主演的声音不小,但也有人发表了不同看法——

但不能否认的是:种种争议,让《少年》的成功蒙上阴影。

但是,《少年的你》如此火爆轰动,真的取决于它与伟大的作品有着相似的内核吗?

显然不是的!它的走红背后并非虚空,而是有着实打实的干货。

抛开那些还没盖棺定论的争议,回归电影艺术本身,这是一部对得起现在观众所有掌声的作品。

首先是大家讨论和点赞最多的:周冬雨与易烊千玺的表演。

周冬雨饰演的女主陈念,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复读生,而且性格善良,学习刻苦。

然而她一直忍让妥协逃离,只为顺利度过高考。

在家里,她还摊上一个责任感缺失的母亲:卖假货破产导致负债累累,丢下高考临近的女儿去面对追债随时可能冲进门的疯狂邻居......

母亲不但不为这种行为感到内疚,反而觉得合理,因为“你一个孩子家,别人不能拿你怎么样”......

高考临近的紧张感、同学的欺凌,家庭关爱的缺席,让陈念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而即便是哭戏,也是非常有层次的。

这样的角色,与周冬雨本人活泼的个性以及她以往或明朗或清纯的角色也完全不同。

这对于任何一个专业演员都是不小的挑战!然而她就是挑战成功了。

陈念激起了无数人的共情,小编好几次想冲进银幕暴揍那帮欺凌她的学生。

或者抱一下那个总是紧绷神经的羸弱小身板。

阴暗又阳光,大开大合式的表演,在她身上竟然一点也不违和,也是很奇妙了。

可以说,影片中的周冬雨,贡献了无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接下来可能会横扫很多演技类奖项。

另一个被夸上天的就是易烊千玺同学。

说实话,即便有了《七月与安生》这样的团队,小编先前还是对千玺弟弟持观望和些许怀疑态度的:毕竟流量偶像的演技翻车事故实在太多嘛!

然而看完后,只想说:弟弟未来可期。

是的,不但在流量偶像里,千玺的表演已经能排上前三,就算放在专业演员里,他也很圆满的完成了角色塑造。

千玺都把握的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运用了大量特写镜头,有时候基本上是怼着演员的脸来拍,这种拍摄方法,演员所有的情绪都无所遁形,换句话说,也更容易露怯。

而他基本经得住大量近景和特写的考验,还能用眼神、嘴部抽动以及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来诠释角色的心理活动。

不过要求严格一点的话,他的表演也并非没有瑕疵,特别是台词功底还需要再磨炼。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漫天的夸赞,易烊千玺弟弟头脑还是冷静的:称小北已是过去式,会继续努力尝试不同角色。

嗯,偶像成功却不失格的态度,更值得表扬。

善良的郑警官等等,在表演环节,《少年》几乎没有出任何纰漏。

再者,影片聚焦的校园霸凌题材也是受到欢迎的一大原因。

作为电影人,也应该贡献一份力量,正如《少年的你》一样。

而且难得的是,它没有过多的渲染暴力行为:小巷追逐、背后踢人以及群殴也只选取某个角度,或者点到即止。

但带给人的震撼和反思远比那些暴力场面大得多。

最后,必须要提的是曾国祥导演的把控能力。

我们都知道,故事音乐以及情节设定可以模仿借鉴,但导演自己的基本功却是别人夺不走的。

碎片化却不凌乱的剪辑,平行蒙太奇的巧妙运用,大量的手持摄影,还有那些隐晦暗示的空镜,绝妙的配乐......

正是这些硬核的电影制作技术,把影片中主角们内心的焦虑不安,恐惧害怕以及绝望又不放弃的情绪,成功的传递给了银幕前的你我。

技术外行的小编不多做讨论,还得伙伴们亲自看片感受了。

另外,看得出曾国祥为该片做了不少功课:对内地高考学生群体的描写也是直戳很多人内心。

不断打鸡血喊口号的老师、考前宣誓、摸底考后换座位、考试前的交通状况.....

那种精准的把控度,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香港本土导演之手。

当然咯,也不是说《少年的你》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在思想内核与影像层面都很优秀,可惜两者没有实现无缝衔接,反而让人略感遗憾。

故事落地于内地某个城市,描写的也是高考生群体以及校园霸凌,但过于日式的戏剧处理和情感抒发,难免还是让人略感违和:这是我们的青春,又好像不够引起绝对共鸣。

一方面,希望将来的中国电影,会少一些这样的《少年》:它(作品)不算拥有完全独立的自我,或多或少染上了其他气息,活在别人的光环阴影之下。

同时又希望,我们的电影,会多一些这样的《少年》:道路固然充满荆棘,却依旧饱含诚意,认真的走到每一位观众面前,释放它的力量。

而观众最想看到的,是将自尊自信自我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少年》。

相信他很快会来!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