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唱得好≠唱得美,这档“一上来就严格”的节目竟藏着这么多宝藏-
导读:用“歌手的标准”审视歌手,这是一份基本的尊重,也让“这样唱”更美。
文 | 黎河
两心,暂时离开。
“开始音乐出来的时候,你没有在表演。”刘宪华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气氛像是回到了紧张的课堂上。金培达说,“一首歌是一个整体来看的,可惜的是副歌部分……”蔡琴紧接上话,“低不下去”。第二期的《这样唱好美》打破了之前欢乐的气氛,整个歌手组面临着更为严苛的高标准审视。
要热情的“比心”
更要激烈的讨论
全场高压,是这档节目的常态吗?
不,它其实是全场高能。
看过《这样唱好美》第一期的观众一定会想起,演艺组里,饰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朱曼娘一角的李依晓一屁股坐倒在地,演出尚未开始便逗得比心团捧腹大笑;擅长主持的李璐尔则一上场就抢尽了主持人张绍刚的风头;而苏楚力从上台的第一秒就把自己沉浸在“公主城堡”里。
《这样唱好美》这一季总共86位演唱者,其中分为高校组、演艺组、妈妈组、歌手组、网络达人组、职场组六个分组。这六个分组中都各具特色,有初出茅庐的新人,也有红极一时的“老人”,她们的共同点便是爱好唱歌。但也正如这档节目的名字一般,重要的不是唱得比别人好,而是要唱出自己的美。
经过连续十几年不同音乐题材节目的迭代和浸润,观众的音乐鉴赏力在慢慢提高,经典的标准似乎也正在变得更加多元,要几乎无差别的取悦所有观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样唱好美》引发的关于标准的讨论还在继续,而比心团成员的综合背景则更能代表当下观众多元的口味,最大程度还原观众视角。
每一句提醒,甚至稍显严格的批评,事实上都让比心团与演唱者之间形成了真正的互动,正是这种流动的态度让两者在“对话”下相互碰撞。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经典?相信在这样的表演与点评的递进中,我们也逐渐感知到了答案。
“千人千面”的比心团
才让歌手回归歌手
“因为是歌手组,所以我把我的标准跟期待提高了很多。”
“你唱了一次,真的让我‘哇’,我要按;你唱了第二遍、第三遍,我又想按;但你唱第四遍的时候,就没什么变化。”一席话让原来质疑他的蔡琴,立马变得肃然起敬。她随即补充道,“当一个歌词重复的时候,不是你乱来的,那是歌手给它的。如果这是一个家的名字,就应该讲的有层次。”
“我觉得老师们用歌手的标准在看我们,是一份尊重。”江映蓉说。
从音乐态度到人生态度
严格总是一件值得珍视的事
大概有多久没有在舞台上唱过歌了?
十年。
江映蓉同样如此,录制前两小时,刘宪华注意到她一直在窗口拉伸和开嗓。“她提醒我,如果要上舞台,一定要准备好。我觉得她(江映蓉)就是一个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地,她就是一个准备好的表演者。”
“比心团是否应该给对歌手组更严格”的讨论,适用于每个行业。我们总是对专业的人报以更高的期待,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事业,而不仅仅是娱乐。“我不希望我只是昙花一现。”许靖韵说。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歌手都面临着焦虑,但同时也在用自己的实践付出着努力。
在音乐多元化时代,一个人能够突然爆红,也能够瞬间被时代忘记。致敬经典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我们用它串联起不同的人相同的歌,真正的精神力量便能够被传承。
歌手组最后一位歌手许艺娜登台,一首《草帽歌》把自己对父亲的想念表达得淋漓尽致,终获七心。连平常很少给心的金培达也持续性鼓掌,“这首歌就像讲一个故事,而且它就像楼梯一样,听到后面的时候那种怀念的心情,我真是被你拉着走。”
从技巧到情绪,从唱功到态度,比心团与歌手组的这种互动像是打开了一个“唱得美”的新世界。如果你只觉得这样唱“好美”,那恐怕不会是这档节目的全部意义。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