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给姜思达三天时间,他就能撬动娱乐圈-
徐克的隐藏版迷妹
像《仅三天可见》这样的节目名称,一看就属于网络时代。
让我们正式介绍一下,《仅三天可见》是一档“明星社交实验节目”,形式是从姜思达的视角出发,先后与8位明星嘉宾相处三天,再进行一次“走心”的对谈。
这些嘉宾里大多是时常处于舆论风暴眼的人,比如谢娜、于正、周一围等。
市面上的访谈类节目数不胜数,但《仅三天可见》在保留“对谈”这一项目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小变化:
不是死板板的你问我答,而是由姜思达来观察当期嘉宾在这三天期间的行为举止,从而对他们的社交状态有一个初步认知;
花样繁多的后期设计,画面看起来非常丰富,比起一支无波无澜的视频,每期节目更像万花筒般的动态杂志。
年轻人喜欢的样子,《仅三天可见》都有。而年轻人最在意的节目核心——有态度,因为姜思达的存在,《仅三天可见》也不缺。
学生时代的他,担任过中国传媒大学校辩论队队长。在节目上,说话风格倾向于有条有理地阐述观点,不诡辩,也没那么多戏剧化的举动,或许与这个背景有关系。
其中有一期,姜思达对话那些正在老年大学学习英语的老年人。他们很自信地展示着语言能力,在国外生活也不害怕。
但当被问起是否打算和定居他国的孩子一起生活,满屏沉默。
“姜思达”逐渐成为一个有力量的名牌。
《仅三天可见》可能算是他给自己和工作室的一道升级难题。这个节目邀请的每一个嘉宾,从面向观众的第一天起,就被套入“公众人物”的躯壳。他们比路人嘉宾更无坚不摧,盔甲鳞片满身。
找寻突破口,驱使被采访者吐露从未公开谈论的内容,大概是每个采访者的目标。像“第一个问题是……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提问形式,只能问出通篇行货而已。最妥帖的方式,还是那一个字——聊。
《仅三天可见》将姜思达和池子拉在一起,共处三天。
“我是前五分钟就感觉到,那个气场是我进不去的一个气场……我也笑,但我没有多开心,”这是姜思达被池子带着一起去郊外会友的感想——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缘由很心酸,池子的母亲在他高二那年罹患脑癌,几年后不幸去世。
面对这一番剖白,姜思达的情绪波动几乎微不可见,堪称冷静。“是圣人吗?”他疑惑着年纪轻轻的池子是如何自我消化如此巨大的悲伤,以幽默快乐的形象成功行走江湖。
或许池子的这句话,能代表他的真实心理:“那之后就很少哭了,没什么事能再让我真的触动内心。”会哭的少年池子已追随妈妈走了,现在这个混不吝的池子无所畏惧。
原以为姜思达无法走进池子的世界,没想到在慢节奏的相处和聊天之后,后者表达欲突然大爆发,这个结局很反转。
此刻,网络上所有人都在夸赞姜思达的采访技巧。可是,他真的试图出招“套话”了吗?
回看第一期《仅三天可见》,嘉宾是谢娜。
可“家庭”这个话题在她的发言历史上属于经典条目,并且从未深入。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我自己没有特别觉得够到位,然后也并没有存在说特别多让我觉得颇感意外的回答。”和谢娜相处的三天结束后,姜思达的感想如此。
没有更亲近,没有更放肆,他们可以在一起笑得开怀,但不代表愿意坦诚相对。
有的人像池子,成天貌似混不吝,像抓不住的一阵风,但只要你待他真诚一些,他就掏心掏肺;有的人像谢娜,开朗敬业,会大哭也会大笑,表达欲旺盛,但在真实的自己面前瑟缩。
姜思达对自己和池子的对谈很满意
在一定程度上,姜思达能让人舒心和信赖,但他们放不下的是对镜头的警惕。
所有被这档节目吸引的人最想知道的,其实是姜思达对嘉宾本人看法的分享,感知他眼中的这些人相对真实的生存状态,而不完全是嘉宾本身。
至于“戏精”于正、婚恋类热搜红人周一围等还没登场的嘉宾,又会给他带来什么“观后感”,大家可以去节目里一探究竟。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