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人世间:年轻人不爱看,中年人每集都在哭,周志刚的一生给出答案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22   浏览次数:190

客观而言,《人世间》是一部足以封神的影视作品,个人的评价是既细腻又敢演。

不过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不少年轻人表示不喜欢《人世间》,甚至是压根儿就不看。在个人看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人世间》是一部年代感极强的剧。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十年特殊时期、改革开放以及企业私有化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人,是体会不到那个年代基层老百姓的酸甜苦辣,继而无法与剧情产生共鸣。

时代的惨剧

本人是一个80后,赶上改革开放的进行时和企业的私有化,因而也算是深有感触了。相信与我年纪相仿的中年观众们,几乎是每一集都在哭,尤其是周家父母离世的那场戏。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只能是“哭崩了”,具体也不知道在哭些什么。

回过头来想想,不仅仅是在哭父母与儿女们之间的亲情,似乎还有一些更为深刻的原因。以周家的父亲周志刚来说,本身是一位老党员,又是一辈子在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可以说是辛勤付出了一辈子,结果晚年依然住在几十年的老房子里,哪怕称之为贫民窟也不为过。

正在追剧的观众们,会下意识把周家当成自己的家,那么自然会替周志刚不值了。实际上《人世间》只是将周家作为观察那个时代的一个视角,剧中生活在光字片的家家户户,绝大多数人都在经历着与周家相同的困境。拿肖国庆家来说,全家八九口人挤在一起住,夫妻之间闹矛盾可以说必然的。要是能再有一间房子,肖父冻死的惨剧也许不会发生了,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

时代的困苦

这就是周志刚为什么在生前屡次跟周秉义提及光字片的改造,因为他很清楚街坊邻居的不容易,期望周秉义这个副市长能够改善大家伙儿的居住环境。说起来光字片中的很多人都为社会付出过,本不该过得如此艰难,可现实却截然相反。所以说《人世间》敢演,勇于指出那些由时代变迁造成的不合理,而剧情的主要矛盾便是由此展开的。

在郝省长还没有遭遇十年特殊时期的时候,就曾经表示过要改造光字片,直到周秉义当上了副市长也没能实现。究其原因,人祸暂且不谈,更多的是变革带来的阵痛。在写第一篇有关《人世间》的文章就曾提到过,现在的幸福生活固然要感恩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但也不能忘记那些默默忍受着艰难困苦的祖辈们、父辈们。

当看到《人世间》中的角色纷纷下岗时,情不自禁就想到了我的母亲,原本也是国营企业的出纳。后来赶上了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一开始是放无薪长假,后来总公司在另一个下属单位里给安排了个保洁的工作。相较出纳而言,那个年代的保洁工作无疑是又脏又累,而且工资也非常微薄。但为了生活,母亲还是接受了,那时的情况可以说与《人世间》的剧情毫无二致。

如今回头再来想想这些往事,真的得感谢祖辈们、父辈们能够那么努力地生活,同时还能把我们养育成人。可以这么说,他们替我们以及后世的子子孙孙们承受了很多年轻人不可想象的磨难,从而才有了今天的日新月异。

说回《人世间》,周秉昆这一代人在经历过变革之后,还有机会见到一个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但他们的父亲周志刚看不到了,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辈子一点福都没享。生在旧社会,新社会忙着建设国家,经常是一连好几年都回不了家。等到退休了,依旧闲不住,还是要出门打工。既是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做,也是给孩子们腾房子,毕竟周家的住房也很紧张。好不容易彻底闲下来了,人生便走到了尽头,这就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真实的一生。

悲伤到难以自已

有句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当子女想赡养双亲时,他们可能已经不在了。反之亦是如此,只有当父母离世了,儿女才会后悔不已。后悔以前为什么没有好好孝顺父母,没有让父母过上享福的日子,此时悔恨只能通过泪水来宣泄。

这或许就是年轻人不爱看《人世间》的另一个原因,正所谓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体会不到父母为了自己付出了多少。同样的道理,年轻人大抵也不曾有过失去父母的痛楚,自然不懂得亲情地弥足珍贵。估计也会如我们这些80后一般,人到中年时才会被《人世间》这样的剧感动到痛哭流泪,有些情感经历了才会悲伤到难以自已。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