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浪姐3》名单受关注,但它想突破口碑,还需借鉴《披哥》的优点-新的一年,电视剧行业忙着上新,综艺圈也不甘落后,芒果老牌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下文简称《浪姐3》)也处于红火的筹备期。
这档节目在春节之前便出现了各种版本的网传嘉宾名单,一开始甚至有国际巨星李玟、李冰冰打头阵,卡司看起来相当华丽,完全不输前两季的嘉宾咖位。
但也有名单中的女星火速出面辟谣,贾静雯便通过经纪人否认此事,后来名单几经“调整”,李玟、李冰冰等人消失不见,领衔的变成老牌歌星孙悦。
整体阵容不仅比初版咖位降级许多,与前两季相比也缺了点大牌,然而,网友对《浪姐3》的关注度并没有因此下滑,它仍旧是人人热议的“顶流”。
超女出身的歌手何洁甚至还主动发文自荐,宁可冒着被群嘲的风险也要表达自己想上这档综艺的决心,可见《浪姐3》在明星心中的分量。
一系列话题说明了《浪姐》的国民度仍旧十分强大,商业价值以及给明星艺人引流的实力非常强,但看过前两季的观众都清楚,它的口碑隐患早已被埋下。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豆瓣评分曾高达8.5,但如今再看,第一季已经下滑至6.7分,第二季甚至没能达到及格水准,只拿到尴尬的5.1分。
按过往综N代的发展趋势来看,如果口碑持续处于中等以下水准,很容易沦落吃老本的作品,热度全靠国民度与艺人人气撑着,内容越做越乏味。
换了导演的《极限挑战》如此,《奔跑吧》亦如此,综艺名称的噱头远远大于内容观赏度,除了艺人忠实粉丝,已经很难吸到新的路人观众。
每个综N代自砸口碑的原因都不尽相同,对于《浪姐》系列来说,它质量翻车的根本原因其实在第一季便已经暴露:温度随缘,团魂“缺失”。
成功于温度,消耗于热度
回顾《浪姐》第一季的走红之路,话题与温度都不可或缺,前者让节目开播前赢得全网沸腾的关注,从名单公布到各种排练内幕、嘉宾关系,处处是热点。
后者则是《浪姐》开播后迅速撑起热度的根基所在,女性的力量感,熟龄姐姐的乘风破浪之路,既与时代价值观契合,又打败了年龄焦虑,委实让人惊艳。
而且,这种惊艳不仅仅在于舞台的视听之美,还在于姐姐们传递出的自信、勇敢、不断进取精神,高赞评论里那句“看到她们我不再害怕变老”,便是典型代表。
然而,《浪姐1》中后期陷入一个怪圈,它忽略了节目成功的根基是内容温度,选歌、舞台设计一再向年轻女团靠拢,导致视听效果越来越大众化。
内容下滑之后,节目组似乎对原本只在开播前有正面效果的话题热度更加青睐,平均两期就会有一位姐姐“人设翻车”,“扯头花”从综艺里延伸到综艺外。
爆点一直在增加,却没有几个爆点与舞台力量有关、与女性魅力有关,更没有再出现一曲能超越或者说与《兰花草》比肩的灵魂歌曲。
这种情况下,口碑如何不崩呢?
一部作品想要快速成功,温度与热度都不可少,但温度永远是不能缺少的基础条件,热度只能当辅助,如果热度喧宾夺主,温度边缘化,美味只能变成鸡肋。
被浪费的团魂,变成笑话的姐姐团
除了内容走向外,团魂“缺席”也是《浪姐》前两季难以维持高口碑的关键,但很可惜,这个问题并不是因姐姐们没有团魂导致,而是节目组浪费了团魂。
《浪姐》第一季既有大碗宽面的神仙友情,又有总决赛两支队伍的荣辱与共,无论哪一个挑出来,都拥有忠实的观众支持,团魂力量,可不要太多。
然而,正片完成之后,这些人气团队的团魂魅力全数被无视,轰轰烈烈成团的“无价之姐”,制作方也没有为他们打造一个能培养新团魂的综艺。
有的,只是一档持续消耗《浪姐》热度的公路综艺《姐姐的爱乐之程》,到了第二季,节目组甚至连样子都懒得做了,成团之夜,即是“解散”之夜。
如今,《浪姐》成团等于成了个寂寞,已经成为大多数观众对这档综艺的固有印象,再看新综艺,那种期待姐姐成团的迫切心态,又如何能保持呢?
男团、女团养成类综艺与普通选秀的差别,便在于一个“团魂”,每一次敷衍的对待,都会成为未来的绊脚石,人生如此,综艺亦如此。
但,目前只出了两季的《浪姐》系列,完全可以在《浪姐3》开启之前修正自己的方向,因为它有可持续的潜力,也因它的问题可以由节目组主导。
不同的创作取向,会收获不同的作品反馈
姐姐力量在当下并没有“过时”,《兰花草》的惊艳老观众记忆犹新,第一季多位嘉宾居高不下的热度,同样证明了曾经有温度的《浪姐》仍旧有市场。
这一系列口碑的颓势,与姐姐力量、女嘉宾们的魅力其实没有直接原因,与之息息相关的应该是制作方的创作取向,观众的负面观感,皆有迹可循。
以《披荆斩棘的哥哥》(下文简称《披哥》)为例,这档综艺是去年的爆款,虽然同样存在高开低走问题,却把口碑稳定在了7分以上,并带动多部衍生综艺。
它与《浪姐》的口碑效果、团魂力量感,都反差极大,对此,不少观众甚至给出了“哥哥就是比姐姐好看、还是男嘉宾有意思”的点评,越对比,越尴尬。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要忘记,老牌艺人回炉搞团队选秀是《浪姐》带火的,有了第一季姐姐们的影响力,才出现哥哥们分享热度,如果姐姐们的团综没意思,市场根本打不开。
若两者的口碑区别真的纯粹是由性别造成的魅力差距,那么另一档同类型的《追哥》就不会一季比一季糊,第二季更陷入被吐槽“毫无水花”的局面。
同一个平台出品的两档同类型综艺人气相近,口碑却大相径庭,恰恰是暴露制作取向问题的一个契机,每一个结果反馈,总有起因存在。
以“哥哥在一起比姐姐在一起更好玩”这一观感差距为例。
《浪姐》给观众的印象是塑料姐妹情,总是暗戳戳在扯头花,她们的相处为够真诚,《披哥》则打出男人至死是少年口号,处处是真友谊。
回想姐姐给大众的扯头花观感是如何来的?是一系列矛盾突显、微妙表情以及无太多私下友好相处造就的,但大众看到的,未必就是全部。
以蓝盈莹“翻车”为例。
她受宠于积极的生活观,也因过于强烈的胜负心被厌恶,人物评论转折点是她的主动争取,占了宁静预留给郑希怡的位置,经常有其他姐姐对蓝盈莹翻白眼的镜头。
但事实上,蓝盈莹强烈的进取心并没有让她被姐姐们孤立,甚至她还是30位姐姐里人缘颇佳的一位,一年后新剧宣发,浪姐团集体为她打CALL。
其中便有曾经被解读为“讨厌”她的郑希怡。
观众看到的,更多是镜头体现出来的,仅从综艺来评判人物友情,基本无人会知道丁当与袁咏琳原本就是好友,张馨予袁姗姗因节目投缘成了闺蜜……
《披哥》对友情线的取舍就明显有了很大改变,在综艺里,观众看到许多张淇和言承旭友爱互动的镜头,两位哥哥的完美友情差点让CP粉的NDA动了。
他们两个似乎就没有不友爱的时候,相当契合,但两人在其他节目的采访里,却透露他们曾经有过非常激烈的争吵,这一内容显然被节目组弱化了。
有争吵并不代表友情虚假,很多人的友谊,都是在摩擦中越来越深厚,但节目组弱化容易引发争议的吵架镜头,可以让观众少点莫须有的揣测。
因为《披哥》节目组给予了哥哥们宽阔的游戏空间,我们看到了他们“至死是少年”的夜间狂欢,因为节目组淡化了私下相处的矛盾,我们看到了更美好的友情。
《披哥》也存在不少渲染人物矛盾关系的片段,但它把更多内容分给了友情传递,营造了更适合嘉宾们相互交流、私下培养感情的条件。
如果姐姐们也拥有各种有趣的代步车入场、拥有可以一起开派对的游戏空间,她们还会只能三五个人在客厅聊天,几乎没有全员一起玩耍的镜头吗?
这是值得节目组反思的地方。
也许一开始网络上关于女性扎堆就会“扯头花”的讨论热度,同样误导了节目组,让他们忽略了姐姐们在一起,并不是勾心斗角,而是拥有姐妹淘的快乐。
团魂问题同样如此,在没有太多镜头、环境条件的情况下,“大碗宽面”至今仍是不少观众心中的“白月光”,若她们当时拥有团综资源,不一定比哥哥团差。
资本时代,热度很香,流量很值钱,但温度永远不能被抛弃,少点哗众取宠的负能量掰头,多点打动人心的内容创作,才能让作品长盛不衰。
熟龄姐姐们的魅力有太多可深挖的地方,这种力量不应该被当成割韭菜的工具,还没有完全被大众放弃的《浪姐》还有修正机会,希望第三季,能回归初心。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