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对不起,你可能没法儿跟她共情-
之前我们与单向空间合作的2021年度电影私选中,不少嘉宾都选择了《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在不久前公布的奥斯卡提名名单中,《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也提名了「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两大奖项。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三位主演齐聚
作为「奥斯陆三部曲」的最终章,这是其中唯一没有明显涉及精神类疾病(不代表人物不忧郁)的一部,也是唯一以女性为主角、以女性视角为导向的影片。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分为十二章,包括一个序言和一个结束语。
让-吕克·戈达尔的
《随心所欲》
大家应该不陌生了,这部影片讲述了二十岁女孩娜娜的故事,也分为十二章,章与章之间有小标题,还有画外音,《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法语片名
《Julie (en 12 chapitres) 》
已经表达得很直接,当然,并不是要硬贴,因为很多导演都用过类似手法,如果说像拉斯·冯·提尔也没什么毛病。
《随心所欲》
不过若要更深入理解《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起码要将
「奥斯陆三部曲」
看全(分别是
《重奏》《奥斯陆,8月31日》《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
这些故事都是在奥斯陆发生的,《奥斯陆,8月31日》以一段声音蒙太奇开头,镜头在城市里游荡,慷慨分享斑驳的城市印象。
《奥斯陆,8月31日》
约阿希姆·提尔知道自己是幸运的,他对奥斯陆的记忆既不是风光式的,也不是二维的,奥斯陆就是他的宝藏。
其实对于很多导演,与其说他们是与风格绑定,不如说是与一块具体的空间绑定,
就像某一阶段的阿巴斯、阿彼查邦,或者是耿军和东北,更豪华一点,还有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斯派克·李和纽约。
无论是从人物还是影片整体风格,第三部都承继了前两部,除此之外,
你还会发现一个铁三角组合——导演约阿希姆·提尔、联合编剧埃斯基尔·沃格特和主演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右二) 编剧埃斯基尔·沃格特(左一) 演员安德斯·丹尼尔森·李(左一)
事实上,安德斯·丹尼尔森·李才是整个「奥斯陆三部曲」的核心主角,戏里戏外,说他都是「北欧最帅的男人」(之一)也不为过。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演员不过是他的副业之一,做医生才是主业,拍完《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之后,他帮助一起搭建了奥斯陆的新冠治疗中心(这里为大家指路,如果没看够,出门左拐《伯格曼岛》,伯格曼在不在不重要,反正安德斯在)
《伯格曼岛》剧照
「奥斯陆三部曲」前两部中,安德斯·丹尼尔森·李是忧郁化身,在第三部则变成配角,除了画一些有暴力元素的漫画之外,完全是个情绪稳定又事业成功的北欧中年男性。
2006年的《重奏》是提尔的首部个人长片,该片被米拉麦克斯(Miramax)电影公司买下后在北美颇受欢迎,可导演本人却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陷入强烈的、完全来自个人施压的挫败感。
《重奏》
然后是2011年的《奥斯陆,8月31日》,入选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讲述了瘾君子的一天,影片形式上更具实验性,且更注重对人物本身的挖掘。
《奥斯陆,8月31日》
约阿希姆·提尔尤其擅长刻画“阴郁紧张”的人物状态,这一天赋贯穿他的全部影片,所以必须要说,相较于「奥斯陆三部曲」,他的《猛于炮火》更冷更绝望,《西尔玛》则干脆以人物状态吊挂超自然氛围。
根据二人自述,约阿希姆·提尔与埃斯基尔·沃格特这对搭档
不太以情节叙事为核心,他们的创作是从角色、主题和“概念场景”开始的,
正如他们会思考,如果有一个瘾君子出现在8月31日的奥斯陆的某家咖啡馆,他能同时听到所有人的闲聊,之后会发生什么。
《奥斯陆,8月31日》
为了在电影中完成这一概念场景,提尔将安德斯的感官无限放大至超现实的地步,让灵魂短暂地溢出世界,安德斯拥有这样的时刻,《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主角朱莉也有,别忘记整个奥斯陆为她静止了一天。
在提尔的几部电影中,从组合框架到咖啡馆、派对或是梦境,可以找到很多重复使用的小段落,朱莉和阿克塞尔的初遇就像是菲利普在《重奏》里第一次遇见女友凯丽。
《重奏》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此外,“回忆和想象”经常被大段插入叙事流,在「奥斯陆三部曲」里,闪回、现实和幻觉是平等的,它们直接影响彼此,不是互相修饰或是作为阐释的存在。
《重奏》中男主菲利普站在海边,那一瞬间仿佛魂穿了过往所有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这种容易失控的处理方式比大多数严丝合缝的电影要大胆许多,就像爵士乐一样,把大段的旋律飘移出去,再弹跳回来。
《重奏》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也用了这个方式——其实就是朱莉的那根烟,等她回过神来,电影已经过了二十分钟。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从题材的角度来看,前两部电影《重奏》和《奥斯陆,8月31日》更多探讨的是男性友谊,在亲密关系里,恋人、朋友和亲人,彼此互相嫉妒,而核心人物永远对“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充满忧思。
安德斯在《奥斯陆,8月31日》里是一个执着于自我毁灭的文学天才,34岁的他只能拿着简历去找一份工作,一遍遍解释简历上那几年空白,曾经,他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更容易拥有事业、名声和金钱,却偏偏做了一个瘾君子。
《奥斯陆,8月31日》
影片尝试构建一种反向的因果关系,他并非因吸毒而堕落,吸毒只是他堕落的面向之一。其实比毒品更可怕的是毫无价值的徒劳感,毒品、朋友、爱情、奥斯陆……这些都是衣柜里的穿搭选择,他努力把自己塞进世界,却找不到立足点。
不过在形式上,借魂的可能是《猛于炮火》,约阿希姆·提尔和埃斯基尔·沃格特尽可能吸收小说笔法,尝试从多角色视角讲述故事,还为此整合了数条时间线,对画外音的使用更是一绝,电影最后的这几分钟,个人认为,哪怕是「奥斯陆三部曲」也不能超越。
《猛于炮火》
很明显,《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换汤不换药,是通过“划分章节”来呈现复杂的多重视角,提炼出的小标题像是形态丰富的网兜类物品,无论是展示形式还是中心思想,各个模块之间都没有太高的粘合性,段落之间的平衡也是难题。
不过观众若尝试以“统一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从头至尾理解这部影片,大概率会感受到强烈的“背叛感”,朱莉这个人物非常不连贯,她有优越感但不甘于被生活驯服,那种“螺旋上升式”的乐观主义在她身上是无法寻到的。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有一种说法认为,朱莉是被骄纵的、不吸取教训的女性角色,她的确是典型的伍迪·艾伦电影中的人物,《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一开篇就与《安妮·霍尔》遥相呼应,精英式自恋呼之欲出,毫不避讳展演风格。
朱莉在镜头前侃侃而谈,以大量画外音轻浮地叙述着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引人诞生某种“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感慨,而后思索,这个世界有“一手好牌”的女性并不多见,所谓“北欧easy模式”大抵如此,
朱莉好像不太值得我们共情对吧?
但朱莉这样的角色其实是提尔片中一贯的标配,他们是被馈赠的,比如才华、优渥的家境、容易获取的社会地位、一个又一个试错的机会……但诡异的是,这些角色的确没有被“成功”满足过,因为被赠予的自由总会与诅咒牵绊在一起,而那些未被铲除的顽疾也在继续中伤朱莉这样的女性。
不过,当导演向观众展示他们“一无所有”的样子,总归是一种挑战,因为在观众看来,他们明明拥有那么多啊。
安德斯在《奥斯陆,8月31日》里浪费了自己,也践踏了周围人的关怀,朱莉也是一样,普通人尚且难以获得亦真亦假的人生意义,又该怎样共情这样的“一无所有”呢?
《奥斯陆,8月31日》
有一种解释是导演把影片导向了存在主义式的思考,
其实关于“存在主义”的思考不止属于某些舒适的社会阶层,任何一个没有饿到无法思考的人都会被这只手抓住衣襟。
“我对自己没有价值”“我对其他人没有价值”“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价值”
这三个问题往往是一体的,所以这些“天之骄子”的痛苦不是不可理解的,赤诚的人越靠近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越会被虚无吞噬。
《奥斯陆,8月31日》
在《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中,朱莉和阿克塞尔的关系是恋人也是朋友,正如安德斯在《奥斯陆,8月31日》羡慕好友托马斯的成功和稳定生活,埃里克在《重奏》里羡慕好友菲利普的成功,朱莉同样羡慕阿克塞尔在他职业生涯中获得的成就,非常明显,
当朱莉决定与某个男人交往,更多取决于那个男人会如何影响她的生活。
当她暗中观察正在工作的阿克塞尔,那不仅仅是来自情人的凝视,而是一个希望在自己的身份和职业生涯中获得绝对自信和安全感的人的凝视,其潜台词是——为什么一个画漫画的中年男人可以活得如此舒适和自然?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除了事业和个人价值,当然还有情感落差,他足够了解她,以至于朱莉无需提出自己的不满和困惑。
阿克塞尔可以替代朱莉清晰表达她的想法和感受,
这就是爱人之间追求的“懂得”吗?并不是,我把它理解为私密关系里“潜在的不平等”。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阿克塞尔懂得朱莉,这是一件幸福又恐怖的事,就像影片中“查手机”的细节,阿克塞尔接受朱莉过去混乱的情史,并表现出全然的包容,与多数电影表达的人物逻辑不同,朱莉面对阿克塞尔的“得体大度”并没有感动得失去自我,她也想拥有“包容的权力”。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后来她的确在新男友身上找到了同样的感觉,扮演一个成熟的稳定角色,即情感中的掌舵者。
与此同时,“工作塑造身份”是提尔所有电影中的共同主题之一,也是朱莉不断变化的依托形式。
她的每一段浪漫爱情都结合了全新的职业选择,影片开头快速掠过的那些,即“人生可以这样、那样、那样、这样”,是超脱又虚无的欢愉。
阿克塞尔是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漫画家,他们同居之后,阿克塞尔开始计划他们的未来,包括和朱莉生一个孩子,但年龄差距之下,朱莉渴望更多的时间享受独立生活,而不是匆忙结婚和生儿育女。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问题在于,当靠近这个时间节点,
朱莉才发现一段全新的关系并不能带给她“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启示,却又在将她塑造成她并不想成为的人。
后来她转而选择一个普普通通的伴侣,但又嫌弃这个男人活得过于安逸,她的愤怒总是源于对“定式”的回击,她身边的每个人都绕着定式旋转,只有她是糟糕的变量,但很不幸,攻击定式的唯一实践方式就是攻击亲近的人。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约阿希姆·提尔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女性意识并不是模糊的,片头朱莉当场反驳大男子主义言论即可证明这点,而导演关于“政治正确”的探讨也足够细致,基本上重新精炼了矛盾本身。
关于女性的焦虑,影片中最直白而尖锐的一段是“疯狂梦境”,吸食毒品之后,朱莉潜意识里的恐惧、伤害和厌恶以极其怪诞的形式倾泻而出,而且指向性极强。
她恐惧衰老,朱莉的幻觉与《西尔玛》也有相似之处。
《西尔玛》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此外朱莉还恐惧男性的入侵和凝视,恐惧一个无法理解的孩子,包括她冰冷自私的老父亲,甚至还有两个深爱的男友。
但别忘了,还有那只猫,她在潜意识里对Bobcat并不认同,虚构的漫画此刻和女性真实的恐惧捆绑在一起,如此真实。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但回到现实生活,朱莉的回应比较模糊,包括阿克塞尔向朋友控诉被政治正确阉割的Bobcat,还有朱莉通过电视机观看阿克塞尔与两位女权主义者的唇枪舌战。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只需逐字逐句看完这段辩论,就会发现导演想表达的并不是“艺术家已经被过度的政治正确剥夺自由”,而是想把观众拉到一个有效的辩论空间。
为什么说“有效”呢?有效意味着将“讨伐现象”和“攻击个人”分离开来,因为身为观众,我们已经知道阿克塞尔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一只Bobcat,所以无法把道德评判上升到他本人。
但从另一个角度,阿克塞尔又确实将创作自由凌驾在女性感受之上,两位女士对他的批判有充足的论据,这样的“创作自由”到底有多金贵呢?这才是值得被讨论的问题。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此外,
概念场景
值得多说一些,导演提出自己电影中有很多概念场景,它往往源自一个与叙事和现实脱节的想法,却能令观众一秒会意。
除了疯狂梦境,其实还有一幕,
影片中朱莉想象自己离开与阿克塞尔的公寓,奔向艾文德,城市空间则冻结在原地,
这一段参考了经典电影《毕业生》,只是主角变成了一名女性。
《毕业生》
不过我想这里的“时间暂停”更多是关于情绪的释放,以及关于“逃避时间”的真实欲求。
朱莉不是勇敢迎接了新的爱情,而是盛大款待自己一次“逃避”。
足足有24小时,她通过逃避时间去体验另一种隐喻之爱,这个新男友是帮助她逃离阿克塞尔的捷径。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我们能在朱莉身上看到的是,拥有优秀的伴侣不一定是件好事,弱势的一方总会不自觉地按照对方擅长的标准对照自己,或许她曾享受被优秀对象理想化的感觉,但这同样是种约束,因为她的选择在阻碍她找到自我。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女性从20多岁到30多岁,属于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小,因为亲密关系不止靠爱情支撑,“丧失自我”的速度远比“寻找自我”更快。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其实「奥斯陆三部曲」里的其他角色也在经历类似的失败感觉,
影片的标题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挪威语境下,当人们觉得自己失败了,会自嘲「哦,我真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影片中的糟糕根本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失败感”,这个世界的运作逻辑非常残酷,
一个正在坠落的人很难不伤害周边的人,于是“个人失败”很多时候确实被扣上“不道德”的标签。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是时候要怀孕”的朱莉和“要堕胎Bobcat”的阿克塞尔多少有点同病相怜,他们都是“糟糕的人”。
朱莉有自己的难题,
于她而言,无论是遵从还是捣毁这一公认的道德标准,都无法从中获得价值感,她的糟糕来自独立空间的不满足,每当观众觉得她找到了安逸的状态和平和的自我,朱莉定会将其打碎。
在新阶段营造“困境”的确促使朱莉寻找更加复杂的自由,但不同于人们对自由的想象,复杂性总会带来全新的痛苦经验。
或者说,高阶的自由更多依靠幻想成分支撑,而影片所展示的自由并不是将人们从泥沼中拔出的重型器械,至少它没有建议女性成为谁,反倒提示了许多共通的交换规则——得到必有代价,朱莉身上不存在自由女性的模版,她也不是用来批判女性某些选择的工具。
但或许就是「奥斯陆三部曲」中这样的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主角们,才更接近复杂人生的真相吧,现代人的自由不是一句口号就可以换来,存在主义式的人生危机,与我们形影相随。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