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一回归就是9.6,这部国综才是真顶流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8   浏览次数:175

《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一期,演员靳东饰演的郑和在与帖木儿使节周旋。/《国家宝藏》第三季

“诸君,七年后,再相聚。”

你可能想象不到——这样一句道别,并非出自哪部古装剧的对白,而是一期综艺节目播放至尾声时,来自观众的一句留言。

什么节目,更新要等七年?

近日,一度成为现象级综艺的《国家宝藏》悄悄迎来了第三季,每周更新一期。

上周末,这档年轻的节目播出了“让人从头哭到尾”的敦煌莫高窟特辑。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这句话。

主持人张国立宣布本期节目结束。观众们也就此开启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七日不见如隔二十一秋”的催更之旅。/《国家宝藏》第三季

在数以百万计的“国宝粉丝”看来,等待更新的日子,堪称度日如年。

对互联网流行稍有记忆的网友,大概还记得——

从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引发的“故宫跑”,到全网围观江西海昏侯墓发掘的盛况,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众文博节目的火热……

线下的馆藏展览与线上的影视节目,曾共同燃起了公众对于文物与博物馆的热情。

然而,即使从2016年1月首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算起,距离这场全民瞩目的“国宝热”也已经过去五个年头。

当文博类节目的热度逐渐散去,《国家宝藏》却依旧推出了第三季,而且从豆瓣评分来看,它甚至比以往两季更加受欢迎了。

《国家宝藏》系列口碑一直较高,前两季评分均为9.1分。/豆瓣

打破“续集魔咒”,这部高分综艺到底凭什么?

“好看到不像是央视的手笔”

“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到底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这句现在看来满满“凡尔赛”气息的台词,原本是2017年《国家宝藏》第一季刚播出时,节目组专门为“001号讲解员”张国立设计的台词。

没承想,刚播了两期,就因为来自观众的反响太热烈,而变成每期节目开头雷打不动的互动环节。

有几次,节目组尝试了更换开场白,却引得观众纷纷留言质问“我们的‘上下五千年’呢?”,于是节目组赶紧又恢复回来。/《国家宝藏》第三季

或许可以这样说,“上下五千年”之于《国家宝藏》,就像是《难忘今宵》之于春晚。一句话,没它不行。

然而,“上下五千年”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从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遗址,到几十年前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聂耳小提琴,《国家宝藏》所触及的文物,确实涵盖了上下五千年。

文物有了,谁来向观众讲述呢?

《国家宝藏》向观众普及文物的方式,说来也简单。无非就是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由相关从业者来讲述文物背后的“今生故事”,而艺人则负责出演根据相关史实合理虚构的“前世传奇”。

由佟丽娅饰演的唐代张怀寂之女。《国家宝藏》系列的成功,也在于大胆起用有影响力和辨识度的影视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为文物代言。/《国家宝藏》第二季

三季下来,每一期的套路都是如此,观众却始终看不腻。

《国家宝藏》的赏心悦目,还在于这样一档综艺节目,却营造出了堪比影视剧的精致质感,以至于常常有网友感慨称《国家宝藏》“好看到不像是央视的手笔”“国产古装剧要是拿它当标准,不火都难”。

然而,无论是星光熠熠的国宝守护人,还是流光溢彩的舞台效果,都只是属于一层精巧的外壳。

说到底,厚重的内核才是《国家宝藏》在一众文化节目里脱颖而出的关键。

“三有”剧本的诞生

前段时间,“富大龙演的秦始皇绝了”上了热搜。

《国家宝藏》播到第三季,终于得偿所愿,请到了曾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饰演秦惠文王嬴驷的富大龙来演嬴政。

节目播出后,这一片段凭借着出色的质感实力出圈,让隔壁热播剧《大秦赋》本就糟糕的舆论状况更加雪上加霜。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才是正版秦王”,还引得富大龙发文劝说网友们千万不要踩一捧一。

而这场出色的表演背后,除了“秦始皇陵在逃兵马俑”的过人演技,还得归功于编剧团队的“三有剧本”——

史实有依据,故事有逻辑,情感有共鸣。

此前《大秦赋》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不尊重历史,为凸显秦国的强大,不惜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楚国人写成“楚奸”。

富大龙守护的文物,是出土于秦始皇陵陪葬坑K0007的一只青铜仙鹤。于是,他所出演的前世传奇也就围绕着一只鹤而展开。

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秦王政,一个是燕太子丹。对,就是后来派荆轲刺秦王的那个太子丹。

二人幼时都在赵国做人质,感情甚笃。长大后第一次相见,嬴政已为秦王,太子丹却成了秦国的人质。地位的差距拉大了思维上的鸿沟,两人的对话也由此展开。

秦王本来热络地喊了一声“丹”,燕太子丹却公事公办地向他行礼,用鲁迅的话来说,两人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接下来,秦王也正襟危坐,请太子丹观赏“水禽之戏”,庭下是六位舞女扮作仙鹤翩翩起舞。秦王若有所指地解说,这群鹤性格各异,是驯禽师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让这群鹤服服帖帖。

听着听着,太子丹勃然大怒,斥责秦王羞辱他,“你我今日之处境,不就像这鹤与驯禽师么?”观众知道,好戏要来了。

这里剧本的绝妙,在于层层递进。

第一层,鹤是燕太子丹,驯禽师是秦王政,太子丹不忿这样的命运安排;

第二层,鹤是六国,驯禽师是秦国,太子丹猛然惊觉秦有着灭六国的野望;

到了第三层,太子丹才明白,秦王政才是鹤,驯禽师则是六世以来的秦制,历史的车轮竟然如此不可阻挡。

“孤,是秦国的鹤,是大秦锐士饮血的秦剑铸成的。”秦王承认自己是鹤,但他心甘情愿。

我们习以为常的宏大叙事,总是会将帝王塑造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至尊,却忽视了有时候,台前的帝王也只不过是提线木偶,是帝国实现目标的手段。

从这个层面来看,富大龙版秦王确实做到了有深度,有厚度,余韵悠长。

当然,《国家宝藏》的成功,光靠文本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识货的观众,才是无价之宝

“《国家宝藏》栏目从来没有KPI指标。”

《国家宝藏》的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曾在公开活动上表示,比起诸如点击量、播放量的数据,节目组更关注来自观众们真实的、热腾腾的反馈,“这比那些数据要有意义得多”。

于蕾曾表示,观众的每一条弹幕,每一篇留言节目组都会认真看,这并非虚言。

《国家宝藏》第二季四川博物院特辑播出后,她在自己的B站主页分享了一篇来自知乎的高赞回答,并感慨称高手在民间,“这分析写得旁征博引、鞭辟入里,服了!”

评论区里,有原作者认领了这条回答,于是,于蕾回以“交个朋友,周周期待你的美文”,并成为了后者在B站的10个粉丝之一。

此举并非是简单的“讨好观众”,事实上,这群“神仙观众”还真配得上这样的重视。

节目现场的观众。有统计称,《国家宝藏》第三季比以往吸引了更多的高学历人群和年轻人群。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增长69%,15岁-24岁观众增长高达85%。/《国家宝藏》第三季

曾有网友化用谢灵运的“才高八斗”梗来形容《国家宝藏》观众的识货——“天下观众才华十斗,国宝观众独占十二斗”。

就拿第三季第一期里,午门那一场戏来说。

节目组为演员准备的服饰全部是标准的明制,补子也符合人物的身份,但就是这样小心翼翼,最后还是让观众揪住了一个小小的bug。

在这场戏中,两位后生官员来看望杨慎,一张嘴就是“杨戍仙,近来可好?”——问题就出在这。

冯小刚饰演的老年杨慎。/《国家宝藏》第三季

学界一般认为“杨戍仙”这个称呼来自李贽。对,就是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本上那个“离经叛道”的李贽。

晚明的李贽对杨慎推崇备至,将他与李白、苏轼相提并论,甚至开启了地域吹模式——“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

“杨戍仙”这一称呼出自李贽晚年写就的《焚书》,当时杨慎早已离世。也就是说,与杨慎同时代的人,是不太可能称呼他为“杨戍仙”的。

节目里,诸如此类的被观众指出的小失误还有不少,但都算得上是无伤大雅。

无论是主创还是观众,似乎都认同节目所守护和传承的并非国宝本身,而是“国宝身上所蕴含着的技艺、风俗、规范、德行、品格、精神”。

正如国宝观众那句著名的评价,“国宝在魂不在器”。

对于文物的选取凸显了节目价值观。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使用的小提琴是三季以来最动人的国宝之一,但就物件本身而言,只是一把德国产的普通小提琴。

当然,作为一档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也绝非完美。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史实方面的瑕疵,《国家宝藏》对于我国古代一些成就的解读,也被批评有“过度拔高”之嫌。

然而,无论如何,《国家宝藏》系列依旧称得上在“公共教育”与“综艺娱乐”之间,取得了一个较好的平衡。

或许,比起人人艳羡的话题度和讨论度,能够给受众以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才是这样一档节目独特的价值所在。

《:有点皮,有点燃!》,光华锐评,2019-02-16

《,公共教育还是综艺娱乐?》,三联生活周刊,2018-01-01

《制片人于蕾揭秘:从来没有KpI指标我特别在意热腾腾的反馈》,21世纪经济报道,2019-03-17

作者|路子野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