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张艺谋:您真的了不起!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07   浏览次数:149

昨天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太受网友们的喜爱了。

每一次他接受的国家任务,创意都让所有的人惊叹。

我们看看这么多年张艺谋接受过的国家任务:

场场叫好的作品,交出满意的答卷。

当很多人认为张艺谋是一个才华型导演的时候,他坚决否定。

当他上小学4年级时,学校发了一张表格让张艺谋写家庭出身,他不知怎么写,于是悄悄拿回家交给父母。

最勤奋、爱学习的导演

初中毕业后张艺谋下乡在农村插队下地劳动。

他自幼爱摄影,但是那个时候相机太金贵,于是就拿着笔头子到处给别人画肖像,返回城里分配到陕西八一厂当纺织工人后,攒钱买了一部相机。

入厂后,张艺谋边工作边学习摄影,那个时候他就学会了构图和对光线的把握,他的昔日工厂好友赞叹:

7年来他做了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都是关于摄影的笔记。

那个时候的张艺谋曾自豪地说:

“咸阳市乃至陕西省所有图书馆,关于摄影的资料都没有我这儿全。”

可以想象他为了学习摄影,到底多么勤奋。

张艺谋是个非常好学的人,他想好了一个东西,立马去实施布置,让你去尝试,去执行,他为了一件事情,颠来倒去反复琢磨。

你在张艺谋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在《十三邀》采访中,许知远问张艺谋是不是天才导演。

张艺谋很认真的进行自我评价:

我在导演中不是一个反应敏锐的天才型导演,而是一个用功类型导演,我是笨鸟先飞,长期的训练,长期的经验,最后激发了你内心深处你不知道的潜能。

在他的工作薄上,他写着这么一句话:

我从来没有懈怠过,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

我是劳碌命,闲不住。

巨能吃苦

很多人以为当导演太爽了。

下到送盒饭打杂的,上到明星大腕儿都得受他调遣,威风凛凛,享受着别人端茶递水鞍前马后。

可现实并非如此。

结果在场的人都睡着了,只有他一个人还在精神抖擞、慷慨激昂、眉飞色舞的解说他的创意。

很多人诧异他犹如自带人体发电机,精力如此旺盛可以做到不眠不休。

奥运会核心创意成员诉苦:

有一次在拍戏的过程中,一个危险镜头需要一次过,当时张艺谋站在火墙前,坚持拍完那场戏,耳朵和后脑勺快贴着火墙了。

于荣光在一次采访中非常钦佩地谈道:那场戏把他背后都烧伤了。

还有一场拍撞车戏,为了拍好镜头,结果他的腿撞骨折了。

真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拍戏的过程中,他总是坐在距离监视器不足一米的布面椅子上,身体极有自制力地向前倾斜,长久凝视着小屏幕,发号施令,很多时候这一坐就是从早上9点坐到晚上8点,不曾吃饭休息。

做事要求苛刻,精益求精

只要你们种出高粱,这4万就给你们了,粮食我也不要。

为了拍好这部戏,他拿出身家,也要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

张艺谋气坏了,又重新补发种子买化肥,派人监工,再补种了一批高粱。

最后才呈现出剧中的非常具有原生态气息的高粱地场景。

在拍摄《英雄》中,章子怡和张曼玉的胡杨林的打戏。

然后他亲自负责,把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分为三种不同叶,一等级的树叶是特写在演员脸上的,二等级的树叶放近景,三等级的树叶是远景。

连树叶都要分三个等级,真是精益求精。

有些作品让所有人都满意了,但是张艺谋还是不满意,可以想象他到底对工作有多么苛刻。

如果我考虑到大家的辛苦,我勉强过了,我心里肯定不舒服,我睡不着觉。

他一直铭记前辈导演谢晋的一句话:

拍戏就像手里捧水一样,你在这个地方洒一点儿,那个地方又洒一点儿,结果手里什么都没了。

创作三四十年,不管在任何时候,他都坚持在每一个环节要求精益求精。

正因为这种高要求,高标准,让他的眼光、视角、审美和创意,以及对大场景的把控能力不断走向鼎峰。

敢于自我批判,自知之明

有人曾经问张艺谋,如何看待网友们对自己作品批评的声音?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都是敢于自我批判,自我反省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超越自我;

只有弱者才会怕被人批判,而极力掩盖自己的缺点,因为他们想保护的是自尊。

这么多年他的工作方式一直都是:反省、总结,完成下一次创作。

张艺谋的眼神,总是深邃中带有几分的忧郁和坚定。

他很不喜欢“国师”这个的头衔,而是自称我是电影工匠人,跟木匠没有区别,只是从事的这个行业在名利圈,放大了身上的光环罢了。

张艺谋立刻否定:

不,我还要拍,我再把剧本做好点,分寸掌握一些,如果一个导演都是拍一个砸一个,吓跑一个就不干一个,最后类型就越来越少了,那就距离百花齐放太远了。

真是千骂万骂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种身处名利圈,但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人,真是少见。

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别人看来张艺谋是一个名扬海外的大导演,资源丰富,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洋洋得意的荣耀。

但是在张艺谋看来这不是一件好事儿,调动资源的权利越大,代表你的责任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

他总是反问:

人家大牌演员找你拍戏,说就3分钟都行,你说你没拍好,你对得起人家吗?

在奥运会创意会上,每次开会他总是对每一个成员强调:

我们代表国家,我们要负责。

当创意组提出的创意一旦涉及到超出预算,张艺谋立刻否决,他总是既想办出出彩的节目,还要帮助资方省钱。

身边的人评价他,张艺谋从来不为了强调个人色彩,而枉顾他人利益的创作,他尽量不造成浪费,要求制片主任不乱花钱,不当冤大头,那样他会心有不安。

在奥运会开办的前十几天,他每天抓演员们的表情,跟表演者们强调:

你们一定要多微笑,绝不能让画面切到你的面目紧张走神,丢人现眼,你们代表了国家的形象。

点点滴滴事无巨细都体现出了负责的态度和使命感。

很多人诧异他如何能做到不眠不休?

后期他袒露心声:

这么大的活儿,你是总导演,老百姓们都指望你扬眉吐气呢,这是多么重的担子啊,你能睡得着吗?

并不非他精力旺盛,而是他强烈的责任心迫使他去完成任务。

纪录片中,我们看到张艺谋由一年前面颊饱满神采飞扬的状态,熬到肉眼可见的面颊凹陷,满脸的沧桑,隔着屏幕你都感受到了将要窒息的焦虑感,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

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他在面对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下,历经艰难,完美的完成了一个个国家托付的任务。

张艺谋,您真的了不起。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