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连刷10集,她一出手,提前锁定年度剧王-少年犯罪
,一直是个尖锐的社会话题。
近些年更是频繁曝出触目惊心的案件:
13岁男孩杀死10岁女孩;
10岁女孩将1岁婴儿从高楼扔下;
小学女生校内遭4名男生侵害……
少年犯的恶,一再刷新我们的认知。
而惩处结果,总能激起全网争论。
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了「恶魔」?
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恶魔」?
最近一部
9分韩剧
,就将这个话题拍出了深度——
《少年法庭》
소년 심판
开篇就是一桩血淋淋的惨案。
一名8岁男孩,惨遭杀害、肢解、抛尸。
而年仅
13岁的少年
,满脸鲜血,手里还握着分尸用的斧头。
少年去警局自首,对罪行供认不讳。
因此,这个案子跳过了警方调查,直接进入到
审判阶段
。
根据韩国的《少年法》,
未满14周岁
的少年犯就算是顶格处罚,也只会判在少年辅育院待两年。
这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争议。
民众纷纷请愿废除《少年法》,严惩杀人犯。
而这个举国关注的案子,落到了本片主人公
沈法官
手上。
由集齐青龙、大钟、百想「韩国三大顶级电影奖项」的大满贯影后
金惠秀
饰演。
她是个出了名的狠人,尤其
对少年犯厌恶至极
。
办案的时候有个习惯:
把受害者的照片放在案头,让自己带入受害者家长的立场。
因此,她在审判时总会想尽办法让少年犯接受
最重的惩罚
。
与她共事的还有一位
车法官
(金武烈 饰)
。
他对待少年犯的态度总是很温和,与沈法官恰恰相反。
他不在意审判结果,更在意少年犯今后能否改过自新。
两位办案风格截然不同的法官组成搭档。
因为理念不合,起初也有过不少冲突。
不过最终他们还是放下对彼此的偏见。
为了更加崇高的理想,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而并肩作战。
第一次开庭的时候,自首少年交代了作案经过。
然后面对沈法官,露出了挑衅的微笑。
因为他很清楚,未满14岁,就算杀了人也不会有事。
但他供认得越直白,沈法官越觉得事情不简单。
她注意到,少年患有思觉失调症。
而理论上,
患有该疾病的人,根本没有能力冷静地完成诱拐,杀人,分尸的整个过程
。
因此,沈法官坚信,这个案子一定还存在帮凶。
但由于这个案子已经结案,沈法官只能和车法官联手,私下介入调查。
果然发现一名
女性共犯
。
这名女孩已年满14岁,应承担刑事责任。
但第二次开庭时,两人事先串通好了。
都在极力主张这是
偶发性犯罪
,并且只承认自己是帮凶。
沈法官早就料到这一出,所以她采用逐个击破的方式。
让两人互相揭发对方,最后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这招果然奏效,两人在法庭上当场吵了起来。
事实就是,女孩将被害者带到了少年的家中,并痛下杀手。
然后两人配合着分尸,再由未满14岁的少年去自首,企图逃过法律制裁。
最终,两个人都受到了最严厉的处分。
女孩被判
有期徒刑20年
,少年则将在少年院管教两年。
尽管审判结束,可法官的工作却并未结束。
接下来就要交给少年犯的父母,以及矫正机构。
对于该案中的女孩,沈法官的态度是很悲观的。
因为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她的父母依然没有从国外回来:
「如果父母不努力,孩子们是不会改变的。」
法官们不知道审判结果是否可以化解受害人的痛苦?
也不知道是否会引导少年犯进行反思和改过?
这些问题都要交给时间来回答。
正是这种将完未完的工作状态,让少年庭的法官一刻都不能松懈。
他们都在等待着见证结果。
《少年法庭》通过一个个案件,展示少年庭法官的日常工作和心理斗争。
同时挖掘这些案件背后的社会真相。
第一个少年杀人案件,属于比较极端的个例。
剧中的第二个案件,则是最为常见的
家庭暴力
。
案件中的女孩长期遭受父亲的的暴力殴打。
警方也收到过来自学校和医院的通报。
但女孩的家人在面对警方时,坚持认为那不是家庭暴力。
而是家长在管教自己的孩子。
女孩的奶奶面对法官,也说那只是摔伤。
显然是在袒护自己的儿子。
一旦家庭暴力被模糊地归为家事,也就阻止了法院和警察的进一步介入。
它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就是受害者丧失希望,认为报警也没用。
女孩在医院里对车法官说:
「我也想摆脱这一切,我也想振作起来,好好生活。」
车法官让她去报警,报警之后就可以离开父亲,到少管所去生活。
可女孩却反问:
「为什么是我要离开?我是挨打的人啊。」
是啊,明明该离开这个家的人是施暴的父亲。
这句话让车法官开始反思,到底哪个才是更好的结果?
所以在审理这起案件时,法官不仅要保护女孩。
更要让她
重拾对法律的信心
。
要让她知道,法律是用来惩罚施害者,保护受害者的。
这件事,只有法官才能做到。
最终,法庭做出裁决。
女孩的父亲被判迁出被害女孩的居所,参加义工劳动,接受戒酒治疗。
并且禁止在一年时间内接触家庭成员。
沈法官兑现了开庭前对女孩的承诺。
剧中还有一个案件,离我们也很近。
就是发生在学校内部的「
泄题事件
」。
那些提前得到真题和答案的学生,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犯罪了。
他们共同伤害了参加考试的其他学生。
如果他们最终通过这种手段考上大学,导致其他同学落榜。
就等于顶替了他们的位置,偷走了他们的人生。
在法庭上,有些家长义正言辞地认为这么做没有错。
学校为了升学率,也在纵容这种事发生。
这都是严苛的
升学制度
下的畸形产物。
沈法官走在街上一抬头,整栋楼的外墙密密麻麻挂满了各种补习班的招牌。
那一刻她意识到,或许暂时没有能力去改变教育体系。
但起码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必须要守住「
试卷之前人人平等
」的这条底线。
不管是学校,法院还是国家,都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蔓延。
因为这不仅仅关乎司法和教育的良心。
也是为了给韩国当时扭曲的教育体系和鸡娃的家长们,浇下一盆冷水。
如果《少年法庭》只是串联起一个个案件。
那么它对于「少年犯罪」这个话题的探讨,也只是隔靴挠痒。
但这部剧的格局绝不仅限于此。
案件只是基石。
目的是以少年法庭为中心,延展出与之相关的
一系列困境
。
这些鲜为人知的困境,才能让观众了解完整的少年法庭。
比如,
少年庭法官的困境
。
少年庭的法官是最特殊的。
审判的结束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他们要密切关注服刑的少年犯在矫正环境中的适应情形。
要评估他们日后是否会有再犯罪的可能性。
还要积极帮助他们今后可以健康健全地成长。
这也是《少年法》立法最初的旨意。
换句话说,少年庭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
而是
为了保护
。
这种矛盾性又使得少年庭法官的地位相对比较低。
间接导致了人员稀缺。
韩国的法官总人数3300余名,其中在少年法庭任职的法官只有20余名。
而这20余名法官每年必须面对超过3万名少年犯。
很多时候,就连警察也不是很愿意配合处理少年犯罪案件。
在内部看来,这都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可形式越是严峻,越是能体现这些少年庭法官的坚守有多么可贵。
还有
机构的困境
。
剧中以蔚蓝青少年恢复中心为例。
这样的恢复中心里有心理咨询,生涯规划辅导,甚至提供监护。
完全可以暂时代替家庭的作用。
可如此重要的恢复中心却并非政府的安置机构,所以无法争取到政府的预算补助。
只能
以个人的名义成立
。
在韩国创办一所青少年恢复中心,大约需要四年时间。
而且拿不到任何政府赞助。
前期动工阶段,还会承受非常大的舆论压力。
因为当地居民会极力反对为少年犯修建住所,也很忌讳与这些少年犯做邻居。
恢复中心建好之后,又有新的问题。
因为它是个人机构,不具备强制性。
有些暂居的少年犯不服管教,想方设法要逃离。
对于恢复中心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
即便如此,恢复中心也很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反而还困难重重。
这种局面,也是法院需要反思的:
「原本是国家该承担的事情,现在却只能依赖个人的牺牲奉献来达成。」
当然,比起法官和机构,最大的困境还属
立法的困境
。
少年刑事合议庭的
姜部长
(李星民 饰)
,也是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他当了22年的法官。
并且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一直在着手修订《少年法》。
想要让法律变得更加合理,有更加完善的后续保护制度。
也想让社会上废除《少年法》的呼声少一些。
可法官终究只是法官。
为了更好地推动《少年法》的修订,姜部长决心去
竞选议员
。
唯有进入国会从政,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理想。
只可惜他后来被卷入了一起案件。
这个伟大理想终究是破灭了。
从去年的《D.P:逃兵追缉令》《我是遗物整理师》,再到今年最新的《少年法庭》。
它们可以共同组成网飞的「
现实主义韩剧三部曲
」。
之所以能够收获9分的高分,不只是因为尺度够大,更是因为拍出了深度。
虽然少年犯罪早已不是新鲜题材,但《少年法庭》选择以职场剧的形式,对议题进行纵向挖掘。
从个人上升到家庭,再上升到司法体系,最后上升至整个社会层面。
只为抛出整部剧最核心的拷问:
「少年案件不再只是个人问题,现在该是社会和国家站出来的时候了。」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