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对演员而言,当观众喊出“梦回某个角色”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最近有一部新剧的热搜引起了我的注意,没错,这就是杨紫的《沉香如屑》,然后点开热搜后,发现也有许多观众对“梦回香蜜”表示赞同,甚至还有“总感觉对不起璇玑(《琉璃》女主角)和旭凤(《香蜜》男主角)”的反应。
这让我注意到现在中国的追剧文化中,观众似乎时常会把“梦回”挂在嘴边,特别是有代表作品的演员粉丝们,通常只要看到新剧造型,就会兴奋地说彷彿梦回哪一年、哪部剧、哪个角色。比如近期任嘉伦和李沁主演的《请君》被曝出古装造型后,也有不少粉丝纷纷喊“梦回周生辰”或“梦回元淳”的声音。
这些反响一方面足见当年这些角色的刻画有多么成功,让许多人即使过了多年,却仍能勾起回忆,“梦回”过去追剧的美好时光。但另一方面,大家都在“梦回”过去的反应也让我看到了目前电视剧的两大隐忧。
1.角色造型同质化——邯郸学步
想必有关注古装剧的大家都有察觉,近几年的偶像剧已经不只剧本流于同质化,连角色扮相也开始走向千篇一律。最明显的就是自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成功后,白浅的中分发型配上白色衣衫就仿佛成了仙侠剧女主角的模板,被无止尽的复制贴上在不同戏剧中。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会佩戴金饰银饰、玉石翡翠作为点缀,近几年也逐渐被寥寥几根朴素的发簪取代,甚至连发型也越来越看不出差异,半放发再盘个简单发髻几乎成了女角一贯造型。光就这点就能察觉古装剧“人云亦云”的劣根性。就像《步步惊心》一红,大家就开始抢着拍穿越剧;《后宫甄嬛传》一红,宫斗剧便成了陆剧主流;《陈情令》一红,以往乏人问津的耽改剧就突然杀出重围成了新潮流。
这种“红什么抄什么”的劣根性导致古装剧如今连造型都开始走入闭锁轮回,纵观整个市场,古装剧的造型风格也都已经相似到两个不同剧组互相交换服装也不会突兀的状况。相比早些年包罗万象的古装风格,更会有所感叹,比如造型风格多元的早期古装剧——《仙剑奇侠传》系列。
而现代剧的状况虽然没有古装剧来得严重,但过于倚重造型而丧失真实感的问题仍旧存在。比如角色明明生病躺在病床上,嘴上却涂着鲜艳的口红;明明刚出了车祸,衣服却只有擦破毫无出血。这种为了维持形象忽视情境的问题,都会让本该更具代入感的现代剧反而不够真实,压低了作品质量。
服装风格流于一致、拍戏时造型又必须顾及演员的状态,这两个问题导致现在越来越多演员无法将不同角色之间区隔出来,每演一部新剧就让人想起旧剧,新的角色看着也像换了服装就去串场的旧角,完全颠倒了“造型是为完整角色而生”的本质。
2.演员演技——不进则退
我刚刚提的,都是撇除演员自身因素,单就大环境干涉造型的状况,但现实情形绝对不仅于此。光从鞠婧祎能够带着同款妆容演完一整部戏、甚至众多部戏就能看出,新时代有太多演员根本无法脱离偶像包袱去演戏。无论是演员自己要求不能破相、亦或者是制作方考虑到演员形象而出手限制,将演员的形象过度影响角色本身就是非常不尊重作品的态度。
我能理解大家都希望看到赏心悦目的画面,我自己也不例外,但一味追求赏心悦目而忽略对作品与角色该有的尊重,这就完全本末倒置了。没有稳固的基座,再漂亮的房屋也经不起一次台风的侵袭。比如在《后宫甄嬛传》中,演员蒋欣将华妃狂吞酸黄瓜假装孕吐的不适与悲伤演绎地令人心疼,即使画面不美观又如何呢?
现在回来谈谈最前头提到的几位演员好了。其实这些演员的演技实力大家有目共睹,绝对不是差强人意的那一群,只不过他们都明显被先前塑造地太成功的角色局限了,导致新角色看着也像旧角色。比如陆毅和周生辰都是肩负重责隐忍深情的角色、司凤和齐焱都是带点邪魅的美强惨角色,这些角色过于成功的诠释连带使得饰演者任嘉伦和成毅的演员形象直接被定型,难以拓展其他可能性。
也许这短期间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长此以往,又有几个陆毅和司凤能够吸引得了观众呢?因此,我才会说“梦回”二字对演员而言其实是把双面刃,因为它既是赞赏、也是质疑。
倘若新剧开播后,演员能让观众屏除先前“梦回”的既视感,再创传奇,那就等于再次证明自己不俗的演技实力;相对的,若演员无法让观众屏除这份既视感,那就等于在消耗自己的口碑,日子一长便更容易受到质疑。
正如俗话所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亘古通今的道理放在演技之上也十分通用。也许他们的演技并没有退步,但若一味安于现状、止步不前,终究是无法走得长远的。
其实我还是相信,即使扮相差异不大,只要演技够好,仍能做到「剧抛」式表演,就像赵露思对怯懦公主李乐嫣的诠释,就跟活泼外放陈芊芊完全不同。也许她的表演深度并没有上述演员来得好,但起码在拓展戏路这件事上,她有让我看见身为演员该有的企图心。
除此之外,韩栋也是在剧抛表演上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位演员。说到韩栋,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都会是《步步惊心》的毒蛇九爷,老是臭脸迎人、低俗粗鄙的形象,想必有不少人当初跟我一样超讨厌他。
不过老实说在《步步惊心》中,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韩栋这个演员,甚至连他叫什么名字我都没有留意。韩栋真正让我留下印象的,是多年后在电视上看到的《鹿鼎记》,他饰演了剧中主角韦小宝,这让我在看到演员表的当下直接跌破眼镜。
《步步惊心》和《鹿鼎记》的时空背景都是清朝,扮相差不了多少,但光从截图就能明显感受到两个角色的性格差异。九爷的阴狠狡诈和韦小宝的搞笑无厘头完全是天壤之别,就连眼神都完全不同,无法想像是由同一人饰演,有实际看过这两部作品的观众感受肯定更深。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不是因为剧本设计本就不同,才让他们看起来像不同的人吗?的确,这些角色能被区隔出来一部份是拜剧本所赐,毕竟现在古装剧很多配角都设计地比主角立体,要演到不同性格的配角远比演到不同性格的主角容易。但剧本有没有把角色设计好是一回事,演员是否能把角色准确从剧本传递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色彩反差大的角色或许可以靠剧本撑起来,可一旦作品一多,势必就会碰上色彩相似的角色,这种时候就更考验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就比如韩栋在《锦衣之下》中饰演的严世蕃即使和九爷一样都是反派,他也演出了完全不同的色彩。
严世蕃给人的印象比起坏人,更像是疯人,因此他的一言一行都带有乖戾邪魅之气,反而给人一种狂傲的魅力;相较之下九爷则显得粗鄙,随兴的坐姿和不屑的神情都让他更像是一位普通人,和严世蕃一比倒显得獐头鼠目起来。
当然,开头提及的几个案例大多都还尚未上档,拿来比较并不公平,毕竟在作品未公开面世之前,单看造型会想起旧角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我也不是想借此批评这些演员的演技实力,只是单纯提出一个隐忧,期许未来作品公开之时能获得解答。我自己本身同样是喜欢这些演员的观众,《琉璃》、《锦衣之下》、《楚乔传》等也都是我十分喜爱的作品,但正因如此,我才更期许他们未来能再创传说,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原地。
后记
其实这篇文章也不是要反过来否定观众会「梦回……」的想法,以同样身为观众的角度,我非常能理解为何大家会有这样的直观反应。毕竟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它创造出了永垂不朽的价值。而人的惯性又会将回忆如酒一般储藏,使它随着时间越陈越香,长此以往,自然会将经典滤镜套用在一切新事物身上。
这是人的惯性,因此没有必要喝斥或遏阻;但也因为是人的惯性,才更能看出潜伏其中的隐患。我自己一直以来都看不惯演艺圈不分青红皂白捧人或黑人的粉圈生态,这导致那些客观指正缺失或点出优点的声音都被淹没在无脑的茫茫洗版文海中,也或多或少影响了现在越来越多新晋演员不把“演戏”当责任的轻浮态度。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