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34年前,内地首部金庸电影,本该成为武侠经典,因票房惨败被低估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3   浏览次数:217

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掀起了金庸武侠热。

1982年,内地的《武林》杂志,连载小说《射雕英雄传》,这是金庸武侠小说在内地的首次正式出版发行。从此以后,以金庸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小说,开始风靡国人,成为几代书迷的精神食粮。

1985年,TVB拍摄的金庸剧《射雕英雄传》被引进中国内地播出,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效应。

随着金庸小说和电视剧在内地的风靡,加之八十年代香港电影人和大陆的合拍片热潮,很快就有内地制片厂试水将金庸小说改编成电影,于1987年推出了内地首部金庸武侠电影《书剑恩仇录》。

该片改编自金庸原著小说,由金庸亲自授权,并为片头题字。电影全程在内地取景,前后拍摄周期长达三年,分成两部电影《江南书剑情》和《戈壁恩仇录》上映,两部时长加起来180分钟,在当年可说是武侠电影中的鸿篇巨制

可惜的是,影片上映后,口碑票房都不理想,香港本土票房更是惨败。

但笔者认为,这部金庸电影中的野心之作,其实被严重低估了——

《书剑恩仇录》

The Romance Of Book And Sword

影片上映于1987年,由香港银都公司与内地的天津电影厂合拍。

本片共分两部,《书剑恩仇录》是港版的名字,下集叫做《香香公主》,而内地的片名则分别是《江南书剑情》和《戈壁恩仇录》,是将原著的书名给拆开来。

影片的导演是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是香港影坛拿金像奖对多次数的女导演,代表作很多,如《投奔怒海》、《千言万语》、《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女人四十》等等,许鞍华较为人知的作品都是以文艺现实题材为主。

但作为一名香港新浪潮时期崛起的导演,许鞍华早期以惊悚罪案片入行,其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也一直在尝试不同的题材和类型,但并不是每一次的尝试都成功,今年许鞍华改编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第一炉香》就陷入了不小争议。

许鞍华与武侠片的渊源很深,入行就师从武侠宗师胡金铨,胡金铨的文人式武侠和历史写实风格,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许鞍华的创作理念。后来胡金铨和徐克联合指导《笑傲江湖》,期间两位导演闹得不可开交,许鞍华也曾替师上阵,参与了副导演的工作。

这部《书剑恩仇录》的幕后推手是著名的左派影人夏梦,她也是武侠小说家金庸公开的梦中情人,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创作剧本并亲执导演筒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女神,而且据说很多金庸小说中的女主角都是以她为原型。

金庸甚至曾经亲口说过:「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夏梦于六十年代中期息影,后复出电影圈并转型幕后,成立了青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开山之作就是许鞍华指导的《投奔怒海》,之后的武侠片《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内地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夏梦在内地的合拍片之路。

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在当年大获成功,一举夺得金像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在内的5项大奖,加上夏梦本人与金庸关系交好,于是夏梦选中许鞍华,去内地开拍电影《书剑恩仇录》,由此催生了内地首部金庸武侠电影。

尽管金庸小说已经被港台改编过不少影视剧,《书剑恩仇录》也已经被拍过几次,但许鞍华认为去内地拍金庸电影,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可以实地取景。

因此许鞍华坚持采用实景拍摄,将书中的不少名场面给还原在电影中,如:钱塘江观潮、黄河夜战、西湖花艇、六和塔囚乾隆、大漠迷城长城上劝香香公主牺牲等,全部实地取景呈现。

在那个交通年代,许鞍华为拍戏,带领剧组跑遍大江南北,从江南到新疆,其耗费的成本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也因此电影前后拍摄周期长达三年,最终被分成了两部电影上映。

电影的选角全部启用内地演员,男主角陈家洛的扮演者张多福,是八九十年代的著名演员,本片是他首次出演电影,后来转型成为一名导演。

女主角霍青桐的扮演者是内地女演员刘佳,她因1977年的经典反特片《黑三角》而成名,同时也是《你好李焕英》中的“贾玲母亲”李焕英。

乾隆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达式常,他凭借此片提名了金像奖影帝,成为内地首位提名香港金像奖的男演员。

作为金庸笔下著名的美女,为了贴合原著,香香公主在本片中,真的找了一位新疆女演员阿依努尔·艾合买提饰演。

此外,女演员邓婕饰演了乾隆生母陈氏,后来成为著名武打小生的演员孙晨曦,在片中客串书童心砚。

据说当年许鞍华在改编剧本的时候,得到了金庸本人的肯定,因此这部电影对于金庸原著的剧情还原度很高,只是在一些细节和人设上有所改动,但整体上可以说是相当忠实于原著。

故事开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这年冬天,乾隆到京城郊外狩猎。

江湖上最大的帮会组织,红花会的老舵主于万亭,带着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趁皇帝狩猎之际,将一封秘密的信函交给乾隆。

信函是海宁陈家的陈老夫人临终前的遗书的抄本,事关乾隆的身世机密,红花会来找乾隆送书信,目的就是提醒乾隆不要忘记汉人身份,借此要挟乾隆与红花会结盟,一起反清复明。

乾隆回到宫中,暗派大臣张召重出马,杀死于万亭,将红花会四当家文泰来给抓住,却逃走了文泰来的妻子骆冰。

红花会按照老舵主于万亭的遗言,推选年轻的陈家洛继任总舵主,而他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要想办法组织营救四当家文泰来。

在陈家洛带领红花会追查文泰来下落的途中,陈家洛意外遇到了回疆的木卓伦部落,陈家洛带人出手打退清兵,顺带帮木卓伦抢回了本族圣物《可兰经》。

陈家洛因此结识了木卓伦的女儿霍青桐,陈家洛对于英姿飒爽的霍青桐心生好感,而霍青桐也对年少英侠的陈家洛一见钟情,答应跟随陈家洛一起去营救文泰来。

陈家洛与男扮女装的霍青桐一起赶赴杭州,偶然在当地的飞来峰邂逅了一位客商,对方自称名叫东方耳,陈家洛与东方耳抚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却不知东方耳其实就是微服私访的乾隆。

经过调查,陈家洛得知文泰来果然被囚在杭州,因他手握重要秘密,乾隆才一直没有下手杀他。

乾隆夜游西湖,陈家洛夜伏屋顶探视,发现「东方耳」原来就是乾隆,两人同游西湖,但话不投机,红花会众当家和乾隆手下的御前侍卫展开比武较量,最后不欢而散。

西湖之行结束后,霍青桐打算返回回疆,依依不舍的向陈家洛辞行,还将珍藏的短剑赠与他,陈家洛虽然对霍青桐有好感,但身负国难家仇和反清复明的大业,因此对霍青桐的情谊感到犹豫不决。

后陈家洛回海宁老家祭母,从奶妈处得到亡母陈夫人的遗书真迹,才知道乾隆身世的秘密,原来乾隆就是在襁褓中被其父用调包计送进王府的哥哥。

在陈老夫人的墓前,陈家洛遇到秘密来扫墓的乾隆,两人都心知对方是自己兄弟,陈家洛一再脱口叫乾隆大哥,乾隆却有所保留,否认自己为陈家后裔。

兄弟二人一同在钱塘江观潮,乾隆劝陈家洛当官,陈家洛劝乾隆恢复汉人江山,双方谁也无法说服谁,最后两人暂时立下互不伤害的约定,陈家洛不逼乾隆反清,但要他放了文泰来。

陈家洛为人迂腐,竟然对乾隆的话信以为真,竟然将亡母遗书投入钱塘江中。

乾隆遵守诺言,将文泰来释放,文泰来极劝说陈家洛反清,可陈家洛却不肯答应。

然而腹黑的乾隆早就翻脸,前脚放人,后脚就派张召重带重兵剿红花会。但他顾念兄弟情,所以让张召重不要伤害陈家洛,可陈家洛却要与红花会同进退。

最后,红花会众人在清兵包围下,利用地下火药机关逃脱。

当初游西湖时,乾隆对名妓玉如意印象深刻,红花会借「花艇点状元」的机会,利用美人计,借玉如意相诱终于擒住乾隆,将乾隆囚禁在六和塔之中。

野心勃勃的肃亲王欲借机置乾隆于死地,率八旗炮队猛轰高塔,乾隆此时内忧外患,而身边的红花会众人又软硬兼施,最终乾隆逼于无奈,只好妥协,答应和红花会结盟反清。

上集的故事,以营救文泰来为开篇,到六和塔之战结束。

下集的故事紧接上一部,但主要场景从江南来到了新疆戈壁。

杭州六和塔之战后,红花会与乾隆达成密约,陈家洛又一次选择相信乾隆。

认为大业将成的陈家洛,因思念霍青桐,只身前往回疆,来到了天山脚下的戈壁滩。

陈家洛在湖边打水时,偶然邂逅了回族少女喀丝丽,为其绝世美貌和天真个性所吸引,跟着她回到木卓伦部落后,才知道她就是霍青桐之妹香香公主。

此时,清廷派大将军兆惠征讨回疆部落,陈家洛与赶来的红花会群雄协助木卓伦抗敌。

陈家洛带着香香公主一起,在赴战场寻访父亲木卓伦的途中,渐生爱慕之情。

在战地军营中举行的部落大会上,香香又选中陈家洛为情郎,使深爱陈家洛的姐姐霍青桐只好强将痛苦埋藏心底。

之后,香香公主与陈家洛前往敌营递交战书,结果遭敌大将军兆惠派兵追杀,幸好遇到赶来的红花会群雄才打退清兵,但却被困于沙坑中无法脱困。

红花会众人向木卓伦部落求救,霍青桐却识破这是清兵的诱敌之计。最终,霍青桐力排众议,对清兵设下埋伏,引敌深入,将清兵全歼,顺利救出陈家洛与香香。

战胜清兵之后,霍青桐因连日忧思过度,身染重病,加之因为意中人与妹妹的三角恋,心灰意冷之下带病独自出走。

陈家洛和妹妹香香公主来到隔壁大漠寻找霍青桐,结果三人因一场沙暴,误打误撞进入了传说中的「迷城」。

三人从迷城脱困之后,姐姐霍青桐决心让爱,叮嘱陈家洛善待妹妹香香公主。

陈家洛内心纠结犹豫,就以红花会反清大业未成为理由,推迟婚期,跟随帮众返回京城。

然而就在陈家洛离开后,清兵再次围剿回部,这次木卓伦部落惨败,霍青桐不知去向,而香香公主被俘虏回宫中,但香香公主却对乾隆抵死不从。

之后,乾隆无意间看到香香公主手中有自己送给陈家洛的暖玉,知道香香的心上人原来是自己弟弟。

此时,乾隆以召开冰会、聚义起事为诱饵,约见陈家洛。陈家洛一心等乾隆起义反清,乾隆借口说自己若没有威信,就没有能力起义,所以利用红花会剪除异己,掌握了朝政大权。

接着,乾隆又借口说,想和回族化敌为友,因此打算册立香香公主为妃,还要陈家洛劝服香香,迂腐的陈家洛再次同意,乾隆让陈家洛去见香香公主。

两人重逢,陈家洛带香香公主游览长城。香香公主本以为陈家洛是来救自己出宫,却没想到,陈家洛开口求她牺牲个人幸福成全大局,从皇命进宫为妃,香香公主最终含泪答应。

然而香香公主进宫后,却发现乾隆冰会阴谋,急忙向陈家洛报信未成,最终自杀身亡。

与此同时,乾隆约红花会众在太液池一起共商起事大计,并于冰会之上暗设伏兵,下令大开杀戒,使红花会众首领全部罹难。

混战过后,只有陈家洛一人杀出重围。回到清真寺,得知香香公主的死讯,更是让陈家洛悲痛欲绝,他独自黯然离开了京城,重返回疆,寻找失踪的霍青桐。

电影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江南书剑情》和《戈壁恩仇录》的大部分情节都出自原著,但因为金庸原著篇幅浩大,而且原著是群像戏,许鞍华对支线人物进行了缩略,同时对故事结尾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结局让红花会成员被屠戮殆尽,使其显得更加悲凉。

原著《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武侠风格尚未成熟,整体故事带有明显旧派小说中历史演义与江湖传奇的风格,电影提炼了全书中的两大核心冲突,围绕乾隆身世之谜的反清复汉斗争和陈家洛、霍青桐与香香公主之间的三角恋。

许鞍华并不是一位商业片导演,她拍摄的《书剑恩仇录》,和港台的金庸武侠影视剧在风格与追求上截然不同。许鞍华将原著中历史演绎的部分进行了提炼,乾隆和陈家洛两个角色贯穿全片,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被省略,直接导致本片变得更像一部历史剧。

陈家洛并不是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大英雄、救世主,恰恰相反,金庸将其塑造为一个失败者。事业上,陈家洛太过轻信乾隆,导致屡次被骗;情感上,陈家洛是个彻头彻尾的渣男,辜负霍青桐,最后又因为所谓的民族大义而出卖香香公主,最终既失掉了政治,又牺牲了爱情,终未挽回失败的命运。

到了电影中,许鞍华将陈家洛塑造成一个反武侠的悲剧人物,全片的主题都是在探讨民族与个人之间的矛盾,整个故事自始至终都是在呈现,陈家洛于国族大义和个人情理间的矛盾、抉择和牺牲,故事情节方面亦没有原著的跌宕曲折,扣人心弦。

再加上全片拍摄拍摄手法偏重实感,从演员的造型、谈吐,场面的营造和台词,即使武打场面也没有飞天遁地,全都走朴实无华的实际路线,如此一来导致影片的娱乐性被进一步减少。

本片上映时,内地合拍片已经退热,不够娱乐化的故事,也难以征服港台观众,导致此片上下两部加起来,不过收获了千万票房,对比影片的成本来说,可谓惨败。

就连许鞍华自己也说过:「1985年,你出这套戏还可以过关,迟至1987年出,就死定了」。

不过,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以上的缺点也可以说是该片的亮点。

许鞍华的武侠风格,是受到胡金铨的影响,全片在摄影、美术等方面极尽考究,对于原著的改编和提炼是忠实于原著精神的,很好地还原了小说的主线故事,也深刻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更难得的是不远万里大江南北的取景,很多场面拍得气势恢宏,如片中回部与清兵的战争场面,剧组组全程实拍,动用了上千人的骑兵队伍,乱箭与石攻的场景显得极为壮观,这种实拍的震撼感,是今天的武侠剧中根本做不到的。

如今再重看这部电影,本片应该算是金庸小说改编电影中少有的精品之作。

虽然武打和叙事连贯度上不尽完美,但无论远赴大陆拍摄的外景,演员的选角成功和演技,尤其两位女主角在有限的戏份里,刻画出颇为细腻动人的情感,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