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东北宇宙,此消彼长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2   浏览次数:213

作者|顾 韩

编辑|李春晖

央视大剧《人世间》载誉收官,尽管剧中用的都是假地名——吉春、哈阳、江辽,但不管是冰天雪地大棉袄,还是人均一口大碴子味,都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发生在东北的故事。

曾经的东北是“共和国长子”,以实际的人才与资源支援过其他地区的建设。荣光不再之后,东北则以其独特的历史进程与鲜明的人文风貌,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精英与草根的创作。

赵本山时代至今,东北籍演员都占据着春晚小品的半壁江山,让东北话在全国人民心中深深与幽默挂钩。而在互联网时代,又有一批更加多元的东北内容与东北创作者崛起,在乡村喜剧之外解锁东北的其他气质,促成了“东北文艺复兴”这一热词的诞生。

单就影视来说,喜剧与悬疑可以说是东北题材过去的两大山脉。在一批又一批经典作品中积累出了成熟的类型套路与视听图谱,各种层级的项目都可如法炮制。但显然,《人世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它描绘了改革转型的苦涩,也刻画了亲情友情的温暖,既令人唏嘘,又引发了某种强烈的怀旧情绪。

非要说的话,《人世间》与2020年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及年初的冬奥剧《超越》可能更似同一类,都以极具烟火气与地域特色的细节丰富着对某一历史阶段的影像记载。而这,是否会是东北影视宇宙壮大的新方向?

东北喜剧,转移阵地

《人世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周秉昆受到爆炸波及,轻微脑震荡,被哥嫂押着住院观察。刚刚还经历过生死的他和病友唠起了嗑,轻描淡写的一句“看热闹,让炮给崩了”搭配上雷佳音丧兮兮的表情,笑果突如其来。

情节虽短,但很好地反映出了东北式幽默的特性:一开口秒回家中火炕的自来熟,魔性的方言腔调,以及最重要的、以自嘲方式消解苦难。

东北人的喜剧人属性与环境密切相关。气候严寒,一年有三个月只能呆在室内,说说唱唱聊聊天是最低成本的娱乐方式。早年的荣耀、之后的苦涩,也充分锻炼着东北人的心智。

90年代,电视具有无与伦比的传播力,赵本山等东北籍“笑星”在春晚舞台上的活跃,奠定了东北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喜剧标签。

赵本山在二人转、小品之外也走通了影视路,制造出了《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农民喜剧IP。其中《乡村爱情》从电视连载到互联网,至今已有14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赵本山与其弟子的影响力是在稀释的。他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东北喜剧的招牌面孔,但这条路上并非没有竞争者。比方说,情景喜剧。英达打造过一部《东北一家人》,尚敬的《炊事班》、《武林外传》中也有许多东北口音的人气角色。

10年代,从辽宁卫视辗转到黑龙江卫视的《爱笑会议室》挖掘过乔杉、修睿、潘斌龙等具有学院派背景的年轻东北喜剧人。后来的“厂牌”时代,开心麻花、贾玲的大碗娱乐,里边都不乏东北人。

2015年《欢乐喜剧人》大火之后,喜剧人被拱上大银幕,但也被过度消耗。大咖基本上都拍过几部院线烂片,而这,某种程度上让观众对单纯的喜剧片越来越不感冒,除非有悬疑或亲情等其他元素加成。

小荧幕上,《乡村爱情》一季不如一季,演员的更换与意外去世给系列带来了较大打击。《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成为最新的现象级喜剧综艺,但显然又是另一番路数,对东北人、对方言的依赖也没有那么重。

当然,如今想看东北式幽默,早就无需依赖小品舞台与传统影视。许多东北籍明星,不管主业是演戏还是弹钢琴,都曾在真人秀中放开乡音、娱乐大众。自下而上的直播与短视频也涌现出了许多东北籍网红,如老四、张踩玲、张同学等。

在网络电影市场上,东北喜剧从2015年一直打到现在,许多非头部东北喜剧明星都在这里积累起一定的号召力。宋小宝的《发财日记》没有登上院线,而是在网络首发,得到了不错的口碑与收益。更别提,网络电影还孕育出了自己的东北喜剧IP“二龙湖浩哥”。

就像港片一样,东北喜剧尚在,只是越来越下沉了。

东北悬疑,略显疲态

火光照亮隐藏在黑暗中的面容,苍凉的摇滚乐响起,李丰田的出场成为了国产悬疑中的经典一幕。这是宁理从默默无名到话题演员的开始,也是“紫金陈宇宙”传奇的发端。

不过事实上,紫金陈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严良在小说里的设定也是浙大教授。这个发生在南方的故事被导演吕行带回了老家哈尔滨拍摄,但没人会介意这样的改编。因为东北确实很适合犯罪悬疑,在电影圈,远有刁亦男的《白日焰火》,近有张艺谋的《悬崖之上》。

一方面,东北的景观富有特色,无论是充满压迫感的大自然,还是具有废土气息的工厂遗迹,都与犯罪悬疑十分匹配,毫不费力便能赋予影片特别的影像风格。极端的气候,也让犯罪与侦破都有了更多花样。

另一方面,90年代的下岗潮导致当时当地人们生活发生剧变,物质上陷入窘迫,精神上陷入迷茫,难免躁动或者冲动。如此,能够让类型片找到更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动机,形成更加厚重的表达。

把“东北文艺复兴”叫响的是登上《吐槽大会》的董宝石。但音乐人仅是其中一脉,还有一脉更“正经”的,即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东北青年作家。

80后生长的环境媒介更为丰富,创作多少会受到流行文化影响。同样是伤痕文学,这一批作家的打开方式却不同以往,很多选择了悬疑叙事,这就与影视更加贴近。

双雪涛正是这一类的代表,他的《刺杀小说家》已经被改编为了春节档大片,另一部《平原上的火焰》影剧两开花,影版《平原上的火焰》由刁亦男监制,张骥执导,周冬雨、刘昊然主演,曾定于去年12月24日上映,后宣布延期。剧版根据豆瓣页面,主演是董子健。

郑执的《生吞》被柠萌影业买走,2021年拍摄成为悬疑短剧《胆小鬼》,作者本人担任编剧,张晓波执导,欧豪、王砚辉领衔主演,讲述一桩重现的罪案揭开几个少年间残酷青春往事的故事,播放平台花落优酷。

“东北文艺复兴”很热,不过,东北悬疑这两年已略显疲态。去年段奕宏、大鹏的悬疑剧《双探》取景于延边,制作上诚意做足,但因为剧本拉胯,最后连口碑都没留下。今年1月上映,章宇、马丽主演的电影《东北虎》也水花不大。

就像重庆的小人物犯罪片一而再再而三,待到《受益人》已经吃不到红利了一样,东北悬疑在类型模板逐渐定型的同时,观众阈值也在提升,不再轻易被触动。那么,究竟还要疲劳多久、靠什么才能重启观众兴趣,可能真的要等到《平原上的火焰》来揭晓。

东北怀旧,大势所趋?

冬奥会期间,东北话又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有些运动员的东北话是乡音,有些运动员的东北话则是集训经历的“馈赠”。而这反映出的,是东北对于中国冬奥竞技的贡献。数据显示,冬奥代表团中,东北籍运动员多达100人,短道速滑队更是全员东北籍。

短道速滑得到的高关注,令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黑龙江七台河。这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后来特产变成了冬奥冠军。一方面,这里大河交汇,一到冬天就是天然的冰场,滑的人多,总能挑到好苗子。另一方面,这里的孩子更能吃苦、出路更少,因此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今年这一批冬奥影视剧中,《超越》与《冰雪之名》以不同方式讲了两代运动员的故事,回顾了八九十年代、冰上项目刚起步时的艰难。剧组在置景与服化道上细节做得够足,品相完全不输专门的年代剧。

“过去”的条件是苦的,需要穿着背心短裤早起去跑步。物资也匮乏,还要遭受质疑与轻视。但另一方面,“过去”也作为剧中人物最意气风发、友情最无瑕、被护在教练羽翼之下的好时光被怀念着,裹上了一层温暖的滤镜。

在乡土喜剧与犯罪悬疑的两个极端之间,伤痕叙事也是东北题材影像作品的一个分支。经典作品包括纪录片《铁西区》、电影《钢的琴》,还有赵本山作品中比较特别的那部《马大帅》。这些作品都直接将目光聚焦于下岗工人、进城农民,或文艺或喜剧,最终品起来都免不了一份浓重的苦涩。

相比之下,如今的《超越》、《人世间》显然有所区别,它们以极具烟火气与地域特色的细节丰富着时代影像,但都有各自更加具体的故事主题。

类似的还有以奇幻穿越方式打开的“东北青春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亲情电影《你好,李焕英》。事实上,《李焕英》的取景地是贾玲的老家湖北,片中东北话横飞,不是bug,而是因为这个厂是当年东北支援三线的产物,人和模式一起带过来。

但这并不重要,影片狂吸54亿票房,足以证明它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共情。或者用学者王一川的话说,“2021年春节档中国观众,被自己内心所共同蕴藏和借助这部影片而竞相释放出来的集体乡愁给击中了”。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年代怀旧或许是东北影视宇宙中一个比较符合当下潮流的扩充方向。

一方面,从业者对于打造出一部本土的《请回答1988》犹有热情,而将方言与地域特色加入,是一种增加现实质感以对抗悬浮、以及打出差异化的方式。其实不止东北,西北、重庆、北京、广州、温州……也都是从业者的热门选择,在B站播出的《风犬少年的天空》中大量应用了重庆方言,近期播出的《昔有琉璃瓦》则是一部京味儿青春年代剧。

另一方面,声讨算法与996的“反内卷”呼声渐起,年轻人面对剧烈变动的内外形势对于人生追求有了新的看法。宇宙尽头可以是铁岭,也可以是考公。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认为,原先读者们要读成功学、名人传记,现在则可以平心静气来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人,来读一些失败者的故事,这也是东北文艺能够复兴的原因之一。东北在计划经济时代跑在最前头,之后又在改革中成为时代落水者。无论是想要宣泄内心郁愤,还是想寻求抚慰或者自我和解之道,东北文艺都非常对口。

在黄平看来,大家这么喜爱《李焕英》,是因为片子中的母爱就是一种不内卷的外部环境。无独有偶,《人世间》中周家三兄弟,大哥从政,二姐知识分子,小弟秉昆一生只围着家人朋友转,偏偏故事就是从他的视角讲述的。

而这个人物显然也得到了创作者与观众的欣赏甚至偏爱。这大概已经足以说明一些事情的变化。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