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李雪健儿子首当导演,这阵容好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9   浏览次数:137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阿呆
人丑还颜控的追星狗子在此

去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天坛奖入围影片《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的首映礼上,有一位特殊的嘉宾现身映后交流。

他就是影片导演李亘的父亲、年近70的老戏骨李雪健老师。

他是这部电影的第一位观众:2020年他生日那一天,儿子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

北影节的首映礼上,李雪健老师说自己已是第三次看这部电影,心里终于觉得“他能当导演了”。

就在明天,这部“星二代”导演的处女作终于要跟全国观众见面。

新人导演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往往都会选择拍自己的故事,85后的李亘也不例外,《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就是改编自他本人的一段真实经历。

2007年,在日语专业读大二的李亘得到一个去东京交换留学的机会,为期一年。

学校在东京郊区“渊野边”,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初的名字。

那一年里,李亘除了上课,剩余的时间都用来在一家叫“南国亭”的饭店打工。这家店做中华料理,老板是中国人,店长是中国人,员工也大多是中国人。

于是留学的一年时间,李亘就整日里与一群在日本工作生活的华人待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日本一年,他“没去过富士山、没体验过茶道、没泡过温泉”,因此没少被同学笑话。

异国他乡相遇,李亘自然而然与店里的人成为了朋友,接受他们的帮助,也见证他们的生活。

只是那些他与众人或深或浅的交集、或轻或重的情义,都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了注定要分离的结局之下:一年交换生到期,李亘就会离开渊野边,回到北京。

限定时间里发生的亲情友情爱情故事,似乎很适合用来探讨“离别”这个无法避免的、沉重的人生必修题。

而《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就是十几年后,李亘带着新的视角再次走进南国亭,走进这群故交的世界,试图厘清那一年的特殊经历留给自己的精神财富的过程。

说回电影本身。

虽然这是李亘的第一部长片,但他没有将汹涌的表达悉数塞进电影中。相反,最终与观众见面的这108分钟影像,处处都透露着导演的克制。

首先,虽然导演李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但为他的处女作保驾护航的班底却相当豪华:

监制王红卫、摄影指导姚宏易(《地球最后的夜晚》)、美术指导文念中(《志明与春娇》)、音效指导杜笃之(《春光乍泄》),演员方面则有齐溪、张艾嘉的加盟。

在如此扎实的制作班底面前,导演的镜头语言却始终非常克制,他没有用花哨的技巧和繁冗的色调,而是将主体让位给了自然的一切。

张艾嘉

渊野边清新的自然风光打底,衬托着舒缓松弛的人物关系,通过李亘的镜头呈现的一切都低调且舒适,没有任何过度的渲染和张扬。

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和平缓克制的镜头,是这部电影的第一重魅力。

其次,虽然故事以导演亲身经历改编,也以导演的留学生视角展开,但在整个故事中,“交换生李小李”几乎只是一个轻飘飘的引子。

故事以李小李来到渊野边留学为契机,但在镜头前真正活跃着的,却是围绕他打工的料理店和就读的学校,串起的东京郊区这片静谧社区中的华人众生相。

在这里生活的华人,有像有像店长管唯(齐溪 饰)一样为永居权奔波的打工人,有像打工仔赵青木(牛超 饰)一样陷入身份认同困境的混血儿,有像邱邱(邱天 饰)一样对未来迷茫的年轻女孩,也有与家人分隔两地的语言教师莉莉(张艾嘉 饰)……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亦有各自的挫折苦难,人人都在湍急的生命洪流里捧着自己那本难念的经虔诚诵读。

孤独的人群里,同样孤独的李小李(谢承泽 饰)像过客一般在短短一年里来了又走,他陪伴过他们,却从不曾改变他们。

他陪伴管唯住院手术,在深夜收到邱邱的生日祝福,在盛夏的阳光里给莉莉老师讲“跳舞的鱼”的故事……

这些人围绕在李小李身边,却不以李小李为中心,各自忙活着各自的日常琐碎,也享受着各自的孤独与勇敢。

就像齐溪在幕后花絮说的那样,这群人都在竭尽所能地享受孤独,如果可以给别人温暖的时候,他们也不吝于给别人一点温暖。

无论他们的身份是留日学生、在日华人还是中日混血,电影最后呈现的不过是一群普通的、迷茫又努力的异乡漂泊者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贡献了华语电影里难得的精彩群像戏,一群孤独又上进的异乡人能够带给观众的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最后,我们仍然要回到这部电影最精妙的设定:以一年为期,讲述一些注定分离的相遇,和一场如期而至的离别。

人与人的际遇原本就足够偶然亦足够玄妙,如果面对预知的分离,人与人的表现更是千差万别。

有人会因为既定的结局而有所保留,也有人会为了不留遗憾而用尽全力表达。即便是一点点细微的差别,也会带着我们的人生奔向轰轰烈烈的、未知的未来。

这恰恰就是生活本身的力量。

导演李亘想向观众传递的,也不过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这部电影)感受到生活的力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