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人世间》周家三兄妹,谁混得好,日子最幸福-盘点一下央视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周家三兄妹,你觉得谁混得好,日子过得最幸福
三兄妹剧情简介
按照剧中的提示,1969年他们照全家福时,大哥周秉义20岁,姐姐周蓉18岁,弟弟周秉昆13岁,那他们的出生年龄应该分别是周秉义1949年,周蓉1951年,周秉昆1956年。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这样的时间对比下来,就更容易理解他们所处的年代,说话办事,吃的穿的用的那些导演道具的精妙用意了。
哥哥周秉义,北大哲学系毕业,娶了副省长女儿,40岁成了省委办公厅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岳母助力,又成了正厅级大国企一把手,事业如日中天。
姐姐周蓉,北大毕业,按照自己的梦想嫁给了著名诗人,成了最年轻的大学副教授。夫妻分道扬镳,都有初恋情人一往情深地找回来。
弟弟周秉昆学业不成,木材厂不干了,酱油厂干不好,好歹弄个出版社的编制,弄个小饭店小书店在家混日子,娶了个媳妇,是丈夫被枪毙的寡妇,带个来历不明的前窝孩子,还被强jian 犯亲爹仗着有钱上门夺走以至于锒铛入狱十二年。
这么一看三兄妹的条件,好像高下立判了,就是爸爸周志刚退休回家,和小儿子半夜三更吵了起来,周秉昆的委屈也是爸爸觉得自己最没出息。
《人世间》要都是这么单纯就好了。
但是,文艺作品靠的是矛盾冲突,没有矛盾就没有后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了。
身居高位的周秉义混得好么?他这一生,幸福么?
大哥周秉义,身居省委厅级干部高位,就连坐过监狱后来做生意成功的江湖人士骆士宾也畏惧几分。这里,根深蒂固民不和官斗的思想,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颇有领导干部范的副省长遗孀不仅很赏识这倒插门的女婿,也尽力帮助其成就事业。在向组织部门的巧妙推荐下,周秉义年龄轻轻又直接被提拔为三千多人大国企军工厂的正厅级党委书记。
然而要说他混得最好,恐怕也就到他离开省委办公厅的这个顶峰了。
个中滋味,恐怕很多体制内的观众会深有感触。
东北三省曾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当年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做过巨大贡献的那些军工厂,在改革开放中,很多都是步履维艰,相当一部分,最后不得不破产重组,或者资产卖掉人员安置,或者和木材厂、酱油厂那些小厂子一样倒闭,工人买断工龄回家。像作者塑造的周秉义这样不贪不占,一心事业的“清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要是能把一个自身产业背离时代潮流的几千人老国企顺利转型,不能说没有,放眼全国,确实凤毛麟角。
周秉义这样一个没有啥没有经商头脑,没有基层企业管理经验,也没看到他在省委或者社会上有多少管钱管物管资源的社会背景。毕竟,除了去世的老副省长岳父和还有一点影响力的丈母娘金主任,政策研究室的清水衙门和自己洁身自好的为人处世,不像个能一下就转变为捞钱的老板。这就注定了他在这个企业的工作“面临很多困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困难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于是,周秉义一上任就差点被要自杀的老工人拉响的炸药炸死。
在那样的位置和地域环境下,如果周秉义提拔到正厅,去省内某个地级城市干市长、书记,也许他会干得更顺手,以前省委那些老领导、老同事的资源也随时都能给自己的事业加持。
但是,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到了困难重重的国企。
后来他还是去了地市党政府官员,为拆迁城市老片区殚精竭虑,最后得了癌症,不治身亡。得了、癌症,这多半也有他在这个企业积怨成痨,积劳成疾的原因。
再看他的家庭生活,和郝冬梅恩爱半生的周秉义,到了国企后,尽管组织上任用他,是因为他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但实际上,并没看到有多少人和他推心置腹,称兄道弟。能喝它一条心的保卫处长武松见义勇为牺牲了,老婆也因为他不肯离开兵工厂有怨气。这个浓眉大眼的正面人物,其实就成了事事正确的孤家寡人。
夫妻生活的不和谐,还包括他俩没孩子。以至于后来浓眉大眼的正确男也叛变革命,在出国出差的过程中出轨。
兵团年轻有才、根正苗红的周秉义为了和落难公主的爱情,不去当军区政委秘书,换来成了副省长的半个儿子。
住进副省长的小楼,外人面前的光鲜是他内心的自卑和对岳父母的小心谨慎。
而他位高权重的岳父母,至死都没和他“门不当户不对”的贫民亲家见上一面。
对他的爸爸妈妈,他除了给他们为自己骄傲自豪之外,没看见他付出了哪怕对他丈母娘那几分之一的孝心。因为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自然也没有生身父母汤汤水水的享受生活。因为,在物质条件上,副省长家里的摆设、穿着、吃用,都比大杂院强得太多了。
他死后三个月,看起来恩爱一生的妻子就改嫁,而且整容之后过得更好。
如果说是郝冬梅自私,那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那份真爱,能让副省长的千金拿出几个月时间来怀念一下再去改嫁呢?
命运眷顾的姐姐周蓉,似乎随时都能心想事成
一家人挥泪告别,哥哥去了兵团,爸爸去了三线,都在悲伤与亲人分离不知哪天再相聚,这个时候,年轻气盛的周蓉为了理想,抛下妈妈和弟弟,只身一人跑去贵州找她崇拜的大诗人去了。
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姐姐周蓉,成了家里和片区最骄傲的公主。在公主眼里,不光没出息的弟弟不屑一顾,就是出身贫寒的爸爸妈妈也显得并不般配,周边没文化的混穷邻居,更是显得她鹤立鸡群。
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大诗人,在北京生活觉得不如意,回来到家乡进了省内大学,在一片春风的象牙塔里跟着名满天下的学术泰斗导师,事业自然一帆风顺。
自觉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丈夫听她安排跟着回到老家吉春,却越来越自甘“高尚的堕落”,为了诗歌评奖去给评委挨个送礼。
空灵浪漫的虚拟诗世界,在单位分房子、个人职位竞争这些现实问题上,败得一塌糊涂。两人三观不一,不断争吵。谁也不能说服谁,观众没想到他俩那看起来浪漫爱情长长久久,反而是很快流于生活的琐碎。
为了自己的“名声”,她不愿意帮助丈夫在评奖中走关系,还要去老师那里撇清关系。
自己任性气的妈妈成了植物人,弟媳妇天天在家伺候,一个城市里住着,高傲的教授姐姐连探望的时间都绝少。
送到娘家的女儿的“任性”“不懂事”让周蓉这个当妈妈的为难,却也没看出她不管不问有啥愧疚。
和诗人丈夫分道扬镳,编剧却又让那风流倜傥一往情深的初恋情人找回来接盘。
这么看来,难怪姐姐骄傲,命运实在对她太眷顾了。
这一生每个阶段都顺风顺水,顺利地让那些经历“伤痕”的人们惟有羡慕妒忌。
一家人,教授、诗人、女儿,各个光彩照人,却又各个只有自我。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周蓉和诗人这个家庭,每个人脑门上都写着“自私”两个字,每个人都是外表光鲜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样的家庭幸福么?
除了蔡晓光那不可思议的一往情深,你能看出周蓉在这个“世间”人得过那个人的一份真爱么?
最没出息的周秉昆,一生都在辛苦为别人操劳
1969年,17岁的周秉昆中学毕业,自然是学习不行,考不上大学。这看他木材厂几个发小伙伴就知道了。看起来没有一个爱学习的。胆小怕事,看见原来的好朋友同事被枪毙,直接吓得晕了过去。
漂亮的邻家女孩小燕子上赶着的追求,周秉昆也没有勇气接受。
找个爱你的当老婆,多好。何况,黄小蕾在剧里的青春扮相,真的很不错。俊俏俏的黄花大姑娘,有编制的正式职工,哪点配不上灰头土脸的周秉昆?
也许是傻人有傻福。干了坏事的骆士宾和水自流,因为兄弟临刑前的一句“我媳妇怀孕了”,感到要付出一份责任,就让这个傻小子出头给怀孕的小寡妇郑娟送钱。
又漂亮又贤惠的小寡妇,让她一见钟情,也和他心心相印,不光嫁给了他,天天洗衣服做饭端洗脚水把他伺候舒舒服服,还给他植物人妈妈推拿按摩,做出了哥哥嫂子姐姐姐夫谁也比不了的家庭贡献。
周秉昆在出版社负责个小饭店,赚钱不赚钱的不好说,但是有这么个行当在手,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一家人肯定不愁吃喝,孩子的成长也因此不缺营养。
这要是在副省长女婿家里可能不算什么,但比比周秉昆那几个没房没钱没个好工作的“酱油厂六君子”发小来说,周秉昆的父母孩子至少吃喝的生活好的会很多了。
而且,他还有书店,孩子看书也有条件,这恐怕也是儿子特别优秀的条件之一了吧。
因为书店招了员工,发小的妹妹孙小云又鬼使神差地爱上他,并想着要嫁给他。
明目张胆当小三,这在当年那个年代还是要承受很大压力的。
尽管周秉昆并没有大小通吃的出轨念头,也没有占人便宜的私心杂念,只是看着郑娟和孙小云为他牵肠挂肚,争风吃醋,这不仅让观众着急生气加叹息:这小子前世做啥功德修来的福气。
相对于哥哥嫂子看起来相敬如宾,姐姐姐夫的家庭也光鲜亮丽,似乎这小老弟家里事事儿最多简直是按下葫芦瓢起来。
但是静下心来看看兄妹三个,大哥好歹有个远在深圳的朋友姚总,偶尔能聚聚。姐姐似乎也就去老师师娘家里坐坐。
周秉昆却是忙得很,周天忙着给周边的人帮忙。
澡堂门口自告奋勇救助了摔倒送医院的马院长,为了朋友和家属的工作四处奔波求人帮忙。
以前追求自己的恋人嫁给哥们儿,木材厂几个发小来往频繁,有吃有玩;出版社小饭店有老社长邵老师的暗中帮助和关心。
大哥的军工厂也有保卫处长武松这样的好朋友,这可真不是哥哥的关系和照顾。
家里老人上了年纪,能得到的最大的财富就是孩子在身边的陪伴。
从这一点上来说,大半生在三线工地辛劳的周志刚两口子这个最没出息的孩子,给他们两个的孝顺最多,最实在。
久病床前无孝子。
就连周志刚看不上的小儿媳妇郑娟,给老人的孝顺,哥哥姐姐两家也比不了。
再说孩子,大儿子楠楠不是亲生的,胜似亲生。
在经历了一番寻根问底,知道了真相之后的儿子更加深了和周秉昆的感情。也因此,以至于周秉昆和骆士彬因为争夺儿子大打出手,酿成悲剧。
悲剧比平淡如水的生活更吸引观众眼球,人物经历越离奇,个人遭遇越悲惨,似乎就越能得到观众的追捧和关注,从而实现文学作品的商业价值。
然而,“好人有好报”不仅应该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灵魂,也应该是观众的期望和社会的价值观。
坐牢也能受到刘慧芳的帮助,提前释放出来的周秉昆又回到热热闹闹的亲朋之中。
其实,在亿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过日子来说,和平年代,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毕竟少了,这些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才是人间烟火。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