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表演频翻车、业务能力低下,这不是我们想看的《浪姐》-2020年夏天,最火的综艺当属横空出世的《乘风破浪的姐姐》。
作为国内第一档大龄女性选秀,浪姐充满了探索精神和未知的惊喜。
虽然被吐槽是高开低走,但人家至少“高开”过。
而仅隔半年匆匆忙忙、卷土重来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刚播一集就呈现出一副“糊相”。
豆瓣开分6.1,在及格线边缘疯狂试探。热度也比去年同期差了很多。
归根结底,观众还是那批观众,只是浪姐已经不是那个浪姐。
关于选择的故事
“不是选秀,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片头这句slogan,令人心潮澎湃。
浪姐又回来了,但已经不是我们想看的姐姐了。
说到这里,自然要有对比才有伤害。
第一季来了很多新鲜面孔,咖位不大,但各有特色,“浴室歌姬”黄龄、“人工智能顾问“朱婧汐,初代女团missA成员王霏霏、孟佳,香港影视歌三栖女艺人陈松伶……
已婚未婚比例比较均匀,整体呈现比较年轻、积极向上的状态。哪怕是五十岁的钟丽缇,心态也很少女。
而第二季的人选,说句“老气横秋”也不为过。
大咖多了,但某某明星的妻子、豪门阔太、黑料满身的,也多了,整体“年龄感”偏大。
这种年龄感不是指生理年龄,而是心理年龄,主要包括个性中的活力、对舞台的热爱,以及最重要的,对自我的定位。
第一季喜欢念叨孩子、排练的时候好为人师的伊能静,被全网骂“妈味”。
而这一季,上来就公开讨论孩子、老公这些家长里短,这打开方式,还以为是名媛阔太下午茶聚会呢。
她的关注点在于“阔不阔”,而不是这个身份标签抹杀了她的个人特质。
连催生话题都有,就差没改名为“乘风破浪的妻子”和“乘风破浪的妈妈”了。
一旁的李菲儿尴尬到不知所措。
作为一个宣传“独立女性之美”的节目,浪姐强调的是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
不是说不能提老公孩子,但是适当淡化母亲和妻子的身份是必要的,不然不符合节目组需要输出的价值观。
但是太太团们并不这么想。
导演:你应该这么说;程莉莎:我偏不这样说。
在谈论“人生高光时刻”的采访环节,十位姐姐中有五位认为自己的高光时刻是“生子”。
既然并不想撕掉“某某妈妈”、“某某老婆”的标签,那来这个节目的意义是什么呢?
占用这个选秀的舞台向老公孩子表白吗?
这么一对比,伊能静被骂实在太冤,至少她在标榜自己“米粒妈”的身份之外,是真的热爱舞台,对自己的事业也很有想法。
在什么场合就要说什么话,这是社交场的基本礼仪,参加节目也一样。
如果搞不清这个定位,去隔壁的《妻子的浪漫旅行》,或者《妈妈是超人》比较合适。
台上:初舞台车祸现场
这一季的赛制有创新,但效果嘛,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初舞台,每个姐姐分别有一分钟唱歌和舞蹈表演时间,看起来对唱跳综合实力更看重了,好事?
而实际效果是,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都无法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表演,观众往往刚入戏,就切下一轮了。
对姐姐们自身来说,本来是展现魅力的环节,变成展示短板的公开处刑现场。
不信可以欣赏一下那姐这魔性的舞姿——
实力演绎什么叫做跳了个寂寞。
老牌实力派接连翻车,有过女团经验的也好不到哪去——
成过团的贾青,被评价“令人失望”。
表演画风,分分钟梦回上世纪八十年代。
这个表情管理,刘敏涛都直呼内行。
舞台上魅力不够,以后还有进步空间,如果说舞台下的故事足够有趣,倒也不是全无看点。
但浪姐糊就糊在,连台下那一面的“真诚感”都没了。
台下:真诚不再
所谓的真诚感,不止是个性的真诚,还在于对舞台的认真,无论年龄多大都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赤子之心。
就像上一季的张雨绮,虽然初舞台实力拉垮,但是她大大方方毫不怯场,还提出了“X代表无限可能”这样可爱又符合自身笨蛋美女人设的金句。
但第一季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黄圣依没对帮自己拿鞋的金晨说谢谢,被骂没礼貌,蓝莹莹直言不讳自己的努力和野心,被骂太心机。
有了上一季前辈们各种被骂的教训,这一季的姐姐们都更谨慎了,场面话那是一套一套的。
仿佛进了夸夸群。
可惜所有这些“你好帅”、“你好瘦”、“你好美”,加在一起都抵不上第一季郑希怡一句话有梗。
第一季姐姐们的事业心和身上那股拼劲,在第二季姐姐身上也变少了很多。
说自己很懒的阿兰,把上节目当成强迫自己“再努力一下”的外在动力。
一方面说要证明自己不是杜华说的那么懒,另一方面在简介中直接表明自己拒绝尝试不熟悉的风格。
上节目只是为了满足一直催自己“营业”的粉丝。
言行不一,怎么看都有种被绑架的感觉。
其实这个舞台能走多远不好说,即使走到最后出道也就短短几个月,下了节目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战场。
如果不是自己觉得有突破自我的需要,安于自己的舒适圈其实没有问题。
正如章子怡评价没有天赋的歌手强行跨界演戏——
为了满足粉丝的期待来参加选秀,可以,但没必要。
不是选秀,是真人秀
比姐姐们的“不真诚“更可怕的,是节目组的“不真诚”。
这具体表现为高大上的立意,和鸡贼的打分标准的不协调。
浪姐的高立意,是试图打破对女性的年龄和性别偏见。
但评委打分的时候,很多时候更看重姐姐们的咖位和背后的资本。
两个典型分别是乐坛大咖那英,和现实版“总裁夫人”,博纳影业集团老板娘金巧巧。
前者明显在划水的舞蹈,收获一片尬夸,79分。
后者献上了一曲老气的《天竺少女》,吃的还是几十年前在《西游记》中饰演“孔雀公主”的老本,也得了79分。
如果说分数看起来好像也不高,那排名可以更直观的反映问题。
三十位姐姐中,那英和金巧巧并列第五,妥妥的学霸组。
上一季初舞台虽然也被喷打分有毒,尤其是杜华奇奇怪怪的标准,但总体来说没有太夸张。
而这一次,这套灰色的打分标准都快摆到台面上来了。
第一季出场人人一样简陋的介绍标签——
第二季变成按咖位大小制作的精美名片——
如果游戏规则是虚伪的,乘风破浪就变成了一个伪命题。
对于早就过了巅峰期的那英、容祖儿等老牌实力派,走到今天,人生中的大风大浪早就过去了。
她们在这个舞台不太可能产出超越自己代表作的作品。与此同时,商业价值和话题度摆在那,她们肯定不是来“陪跑”的。
对早就中断演艺事业、安心回归家庭的太太团而言,舞台上的输赢不那么重要,因为她们本来事业心也不强。
而那些名气不高或者背后没有资本的娱乐圈底层打工人,对节目组来说不过是用来陪衬大咖的工具人。
她们中很多人起点很高,后续却没有出圈的作品,实力跟不上人气才逐渐糊掉。
如果不能出道成团,大部分人终究还是会因为没有作品消失在公众的视野,流量都会过去,一档综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处境。
在舞台上忘记动作的安又琪,曾是第一季超女冠军
不真诚的浪姐,已经由打破偏见的选秀,变成一场各怀目的的“真人秀”。
姐姐们来都来了,想借浪姐这股东风翻红没有问题,问题是很多人只想翻红,却无心折腾起什么浪花。
逢场作戏都那么难,难怪这个大女主剧本彻底变了味。
撰文:Missmoon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