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被“荷兰弟”致敬,成龙的功夫还能交给谁?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3   浏览次数:138

“蜘蛛侠”荷兰弟汤姆·霍兰德主演的动作冒险电影《秘境探险》,有许多致敬成龙的动作场面,荷兰弟坦言有参考成龙的动作,“给了我们很多灵感”。

成龙大哥对此做出出回应,夸赞荷兰弟“很棒很棒”,也不忘用英语提醒他“Be careful”。

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成龙,对于动作电影的硬核贡献毋庸置疑。但随着他们这一代人打不动了,动作电影似乎也陷入死局,新生力量难以接班,功夫该教给谁或者交给谁,一直成为动作电影存续壮大的关键所在。

纵观成龙近年的电影,明显感到他老了,除了身手的不再敏捷,还有他的角色也不再是“打不死”的硬汉。

其实从《新警察故事》的“我爱你”开始,七情六欲的纷杂成为他近年作品的主要基调。

我们能够感到一个走下神坛的英雄,感到他最凡夫的一面,这其中包括他的焦虑。

成龙的焦虑在《功夫之王》《大兵小将》和《功夫梦》的电影时期表达明显,那就是功夫片的传承问题。

虽然有轰轰烈烈的“龙的传人”的选秀大赛,出现了所谓的“新七小福”,他们也随成龙征战南北,但“龙的传人”依然是个问题,因为其中包含着成龙的两个困境。

首先在于功夫片的没落。

从李小龙开始,中间经过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缔造的港产功夫片的辉煌已经一去不返,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功夫”的国粹性,但无改功夫片今时的命运。

功夫明星的青黄不接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更大的原因,还是时代背景的变革,即便再出现比成龙等人身手好、演技高的武打明星,恐怕仍旧对功夫片回天无力。

成龙的选秀虽然包含着弘扬文化的热情,其结果与超女快男并不二致。因为功夫片在他心中不光是单一的电影类型,更是传统文化的弘扬形式。

我们并不排除他的自我怀旧,但也绝对无法否认他弘扬国粹的诚意。

但功夫片毕竟只是电影,是过气的电影类型,它再也无法承担功夫明星的文化使命了。

不要说指望新生代功夫演员振兴文化或者类型电影,就连成龙本人也力不从心。

《功夫梦》之后的十年间,成龙仍以大约每年一部的频率亮相银幕,虽有打斗,但已脱离了标准的功夫片范畴,更多的是主旋律的外壳和内核,曾经那个挑战权威的功夫小子,已经成了权威。

而他并没有迎来挑战权威的新生代力量,他亲手缔造的辉煌,也要亲眼看着没落。

成龙的第二困境在于功夫对西方市场的迎合。

具有好莱坞背景的《功夫之王》和《功夫梦》都在“功夫”二字,绝非偶然,这是好莱坞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唯一符码,也是接受中国电影的唯一类型。

成龙的两部电影似乎又回到70年代他得以成名的《蛇形刁手》和《醉拳》的套路,不同的是他不再是个学徒,而成为袁小田的位置,是教授美国少年中国功夫的师傅。

两个美国少年对中国功夫都具有极大的热情,并终于成为高手,但他们的学武前后丝毫包含了两个不小的尴尬——

一是他们学会的功夫要拯救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的麻烦,神话中杀中国的魔头,现实中匡正中国的习武歪风。

再是他们学武的动机并非有何使命,而是给泡妞增加硬件筹码而已。

两部电影的结尾都是打架,是美国少年的翻身仗,将曾经欺负自己的流氓恶少打翻在地,他们成为“功夫之王”的“梦”不过是不再受欺负。

于他们而言,功夫只是搏击的技术,绝非我们眼中的文化与艺术,即便他们成为武林至尊,仍旧无法承担起我们在功夫上附加的文化重量。

不过,纪录片《龙虎武师》应该给了些许答案。

表面上看,他们用生命和健康打造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主力的衰老而黯淡。

无论本民族,还是其他民族,再没有人愿意如他们一样敢拼敢试,将动作与工作做到极致。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正是因为一代一代龙虎武师的努力,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龙套,都是这座大厦的支柱,让功夫片成为世界认可的类型。

功夫元素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符号,出现在中外各种类型的电影中,变成电影操作日常化、生活化的重要部分,成为剧情推进的习惯和共识。

他们是将功夫的理念和元素植入到电影人和电影观众的脑中,形成了精神上的需要和依赖。

也许一时无法解决“教”给谁的问题,那么“交”给谁的问题已经解决,那就是交给了全世界的电影观众!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