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这份片单绝对值得你收藏——盘点近30年内获得金棕榈奖的电影2-金棕榈奖,是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而戛纳电影节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能够评选上金棕榈奖的电影,都是在
艺术价值、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上都得到了认可,
每一部都值得反复观看细品。
上篇文章盘点了第69-74届,也就是2016-2021年金棕榈奖的获奖影片,这期我们继续盘点。
第68届(2015):《流浪的迪潘》 Dheepan
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的《流浪的潘迪》,
三个陌生人,斯里兰卡的战争难民,因为逃亡而临时组建了一个虚假的家庭,三人都随着新生活而被角色带入。但本片其实比较悲观,逃难者遇到的安逸,往往是暂时的。当“母亲”的自私欲望、“父亲”的士兵野性回归时,给人的不是惊讶也不是震撼,更多的是悲哀。
第67届(2014):《冬眠》 Kış Uykusu
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的《冬眠》,
长达3小时16分钟的片长,一改锡兰以前作品台词极少的风格,用大量的对白表现出了人类沟通越深距离越远的困境。
戏中的人物都没做错任何事,却总在相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背后,酝酿并爆发着激烈且无法谅解的矛盾。锡兰电影持续用冷峻的影像,追问着法国哲学家萨特的终极问题——
道德和责任该从哪开始?又该在哪结束?
第66届(2013):《阿黛尔的生活》 La Vie d'Adèle
突尼斯导演
阿布戴·柯西胥的《阿黛尔的生活》,英文直译片名《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讲述了女孩阿黛尔经历的一段同性爱情。他没有将同性恋做为热点话题来投机,而是以同性之爱作为承载,寄托人类最纯真美好也最遗憾伤感的初恋情怀。主角从发现自己的性取向,到一步步找到真爱,又一步步失去爱人,整个过程就如夏花盛放之灿烂,终归于秋叶之静美,让观众看得不禁感慨:
感情就是感情,不用贴异性同性的标签
第65届(2012):《爱》 Amour
德国导演
迈克尔·哈内克的《爱》,这部电影哈内克请来了两位法国的殿堂级演员,
威尼斯影后和戛纳柏林双料影帝
,拍摄了这样一部聚焦于妻子生命最后旅途的电影。
影片
讲述了
一对年逾八旬的老夫妻在疾病与死亡面前所遭遇的考验,感人而直指内心,而关于爱情和死亡的终极命题也是充斥在影片的很多细节之中。
第64届(2011):《生命之树》 The Tree of Life
生命的意义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对于生命的探讨既是对万物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灵奇迹的珍惜。
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的《生命之树》,这部影片很挑人看,喜欢的会喜欢的要死,不爱的会觉得矫揉造作,看不了多久就犯困。画面称得上是美轮美奂,每一帧都如同细腻的诗篇,古典音乐的配乐也十分讨人喜欢。但全片实在是没有什么剧情,不少段落很容易惹人犯困,尤其是前半个小时的“人与自然”。
第63届(2010):《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ลุงบุญมีระลึกชาติ
泰国导演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这部作品打破电影惯常的叙事模式,也打破人们对“生命”既有的理解框架,模糊之间,建立了一种对电影追求、对生命审视更为宽广的视角。
导演阿彼察邦以传统摄影机和16厘米胶卷来拍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手法上也大量采用了传统的拍摄技巧,长镜头、滤镜、蒙太奇剪辑、单格画面、空镜头、画外音、加强环境音的声轨处理。这种回归传统的摄制方式,与影片本身的主题——对生命、对电影的再省思,共同碰撞出神秘的氛围与效果。
好啦,今天的推荐到到这里了,大家喜欢的可以点赞收藏~下期应该也就过一两天就更新吧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