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周迅饰演的如懿那么好,为什么最后会输给甄嬛?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8   浏览次数:179

因为写《甄嬛传》剧评,好多人让我写一写《如懿传》。

有读者说,觉得后者比前者更值得一看,因为周迅饰演的如懿,心性显然更高贵。

那就简单写一写。

《如懿传》当然有它出彩的地方,我自己觉得它的审美和立意都要更高级一点。

我永远记得当时看这个剧时,有几个画面非常打动我,一个是周迅坐在自己宫殿屋檐下,看夕阳残照,抬手轻轻擦掉了自己的眼泪,完全的电影质感。

古诗词里那种“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的美丽与哀愁一下子全出来了。

没有一字说宫怨,但作为观众,我已经清晰地看到“宫怨”二字是怎么勾画出来的。

也永远记得大雪中,如懿走在前面,容佩姑姑在后面无言为她撑起一把伞的场景。

每次看都觉得心疼,那是一张静态图,但我总恍惚觉得,我看到一种动态——一个女人的心,正在悄然寂灭,就像雪花飘落又消融一样,看似了无痕迹,但我们都知道,彻骨的冷已经来过,风也已经在心上吹过。

在《甄嬛传》里,我却很少看到这样静静流动的审美。

《如懿传》是一部在悲苦中,仍然追求诗意的剧。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说《如懿传》的立意比《甄嬛传》更好。

我仿佛听到了,一个女人,对命运跪下的声音。

所以甄嬛自己才会说那一句:“臣妾要这天下来做什么,臣妾要的始终都没有得到。”

甄嬛最初想要的是什么呢?

是骄傲、自尊、美好、干净地过完一生,是杏花微雨里遇见了一个世间最好的男子,从此相互尊重、彼此成就,谁都没有辜负自己和对方。

或许玉娆的结局,才是她最想要的。

可甄嬛最后拥有的是什么呢?

终其一生,甄嬛都不再拥有内心的平静

如懿的一生,却是坚定和充满审美的一生。

和惢心的,和凌云彻的,和海兰的,和容佩的。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如懿都是一个相信美好人性的人。

虽然她见证和经历过了那么多的恶,但是她心里那些美好纯粹的感情,她还是没有把它们关起来,她任由它们突围,并相信这些美好的小兽最终会抵得住风雨,为她带来平静。

如懿也的确拥有了内心的平静。

观众总说后来的如懿太窝囊,其实我理解她的。

后来的如懿,已经不需要再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了,因为她已经拥有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对自我情感的坚守,一种真正的自尊。

因为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所以她内心平静。

《甄嬛传》讲的是——

但《如懿传》让我看到的是——

一场美好的婚姻,究竟是如何溃散的,一个女人又是怎样重建自己内心的。

这是我觉得《如懿传》立意更好的原因。

但《如懿传》也有许多输给《甄嬛传》的地方。

首先是节奏问题。

《甄嬛传》整体节奏感特别好,稳定,又循序渐进,尤其是第一次看的时候,绝对不会有拖沓之感。

剧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都有深意,根本没有快进或倍速的余地。

《如懿传》节奏感上差太多了,前半部分挺好,到了后半部分,我第一次看剧的时候,就已经觉得过于拖沓,很有疲惫感了。

童瑶饰演的傲娇贵妃下线了之后,这个问题尤其明显,我完全不想看魏嬿婉和金玉妍是怎么步步为营的,那些手段,真的,很重复,让我有一种想直接拖到后面看大结局的感。

简而言之,就是《如懿传》的节奏,很容易让人弃剧。

《甄嬛传》另一个比较厉害的地方是,非常禁得住仔细琢磨。

剧情设置和角色对话,以及人设上,处处有留白,非常立体,因此塞得进各种想象,也有不同层次的人性空隙,这就造成了两个结果:

第一, 常看常新。

第二,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就会非常有讨论的空间。

金玉妍也类似。

但是《甄嬛传》里,几乎找不到一个这样的角色,每一个人物都很立体,华妃、浣碧、曹贵人、安陵容、皇后……她们坏,但也能时时留给观众一个悲悯的侧影。

甄嬛、端妃、敬妃,好像拿到的是正面角色,但也常常会给观众露出一个狰狞的微笑。

于是最后,反而是百转千回,欲语还休。

而,令我们百转千回的人和事,都最容易成为心口的朱砂痣,窗前的明月光。

这是《如懿传》输给《甄嬛传》的原因。

好的故事,仅仅拥有好立意是不够的的,最重要的,是让人物在观众心里活过来,让观众成为故事里的参与者。

原著,反而挺泯然众人的。

婚姻不再是围城,而只是成为了一种选择。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