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网剧《约定》:看主旋律题材在网生内容中讲好平凡生活-《约定》力求破除刻板印象,跳出主旋律剧集的思维定式,探索出一条主旋律年轻态、通俗化的新路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与人民的幸福约定”这一时代命题下,《约定》的系列单元剧主人公以个人相关的小约定为载体,体现了与自己、与他人、与国家“约定”的幸福感,折射出国家近些年的发展进步,立体化呈现了从乡村到城市,从少年到老年,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庆祝小康建设的幸福成果,共同描绘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图景。
▍ “6个故事,6个约定”为载体,探索主旋律剧集的创新表达
面对这一现实情境,《约定》力求破除这一刻板印象,跳出主旋律剧集的思维定式,探索出一条主旋律年轻态、通俗化的新路径。
叙事层面,《约定》共有36集,每一个单元有6集的体量,做到了故事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满足网络端受众对于剧集节奏紧凑、看点密集的需求,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一系列的故事全部容纳在短短6集剧集里,不仅真实刻画了街道民警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舍小家顾大家的工作日常,呈现中国民警的小小缩影;还凭借其紧凑且接地气的剧情,刷新了观众对于主旋律题材的认知,让剧集的口碑起于高点。
表达层面,《约定》以主旋律剧集为定位,借助轻喜剧化的表达,在张弛有度间营造轻松愉悦的观剧氛围,凸显剧集天然的网生基因。
从具体呈现来看,《青春永驻》这一单元剧的定位是喜剧,从陈长海开张典礼被意外泼了一头水,陈纪念给陈长海化妆,到陈长海一家还原老家场景等情节,发生的种种皆是喜感十足,给观众带来意料之外的戏剧冲击感。
制作层面,团队在内容创作上保有一颗匠人之心。
在拍摄中,剧组对于剧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极为重视,在台前幕后都有专业人才与技术的加持,保证剧集在技术层面的真实质感。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胡智锋曾说, 主旋律作品好看,要具备四个“有”——有种、有货、有料、有趣,即有担当和情怀,有哲理和思想,有故事和细节,要拍得有趣味。
由此来看,《约定》或是这“四有”法则的具象呈现,以单元剧的结构、紧凑型的叙事、喜剧化的表达、垂直领域的专业性作为创新基点进行发散,做到了在兼具思想向、艺术性的同时不失观赏性,提升了大众对于剧集的接受度与喜爱度,并以剧集故事为纽带投射向现实生活,让剧集初衷落地。
▍ 内容广度与思想深度同步破题,探寻主旋律题材与网生内容的平衡点
随着 《大江大河》《山海情》等一系列标杆式的口碑剧集陆续播出,进一步抬高了观众对于主旋律剧集的审美需求,也提升了该类剧集的准入门槛。破局的关键在于不仅要内容广度与思想深度同步破题,还要找准主旋律题材与网生内容的平衡点。从《约定》这一剧集的操盘来看,可以总结出三大方法论。
在高水准、懂内容的团队操盘下,《约定》在精准满足当下用户内容需求的同时,还促进用户的内容审美实现阶梯式的升级。
二是内容输出保持年轻态,在大事件、大成就、大工程中融入普通人生活的真实感和落地感,平衡家国情怀的输出。
贴合网络用户的喜好和传播规律,规避内容同质化的雷区,以差异化的故事作为切入口,在内容主题上保持年轻态,讲述着个体与时代的命运,并以约定之名,承载了父母亲情、婚姻爱情、兄妹之情、知己之情等普世情感,在情感输出上极为细腻真挚。
这些场景虽然普通,但在情感表达上却能够字字句句打动人心,这些普世情怀作为衔接点升华至家国之情,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感,达成以精品内容让观众与时代共振的诉求。
三是平衡价值输出策略,做到“引领不迎合、启迪不说教”。
▍ 以《约定》为新起点,爱奇艺持续扩张主旋律内容版图
当前《约定》已经播出过半,随着剧集内容价值的落地,可以看出其找到了主旋律网络剧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当前主旋律内容领域中的标杆性作品,也是爱奇艺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一张代表性名片,对于平台未来的内容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爱奇艺一直围绕重大宣传节点布局主旋律题材,从早前的 中国首档新青年创造力观察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自制剧《破冰行动》《飞行少年》到当下正播出的 《约定》,都取得不错的播出效益。可见,依托这些内容IP的经验累积以及口碑加持,爱奇艺的主旋律内容进入到新一轮的创作中。
具体来看,平台将重点创作播出庆祝建党百年的 网络剧《那一天》、扶贫题材网络纪录片《劳生不悔》、网络纪录片《山、水、道》、系列网络电影《中国榜样》以及《绿皮火车》《浴血无名川》等,同时 《人生若如初见》《叛逆者》等一批传承红色基因、致敬伟大信仰的电视剧也在积极筹备制作中,都将在年内播出。
这也无不说明,爱奇艺正通过一系列精品主旋律内容,肩负起作为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未来,爱奇艺网生主旋律内容IP还会有哪些创新打法,拭目以待。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