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歌手》停办、“壮士断腕”:感情上不能接受,但这是正确的选择?-“歌手不干!”
洪涛, 湖南卫视的老牌音乐比赛节目,《歌手》的“掌舵人”,宣布《歌手2020》已经成为歌手系列的最后一章,然后就不做了。
这一表态也意味着,这个持续了八年的王牌节目将正式退出综艺节目的历史舞台。网友们纷纷感叹“《我是歌手》完了,叶青杰。”
作为国内音韵学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歌手》不会做总是很可惜。虽然,近几年《歌手》系列经常处于鱼龙混杂的阶段。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音乐综艺领域的里程碑。
从《我是歌手》到《歌手》,在舞台上连续八年,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式把音乐比赛的专业性摆上了台面。
中国从来不缺专业优秀的歌手。缺的是一个他们可以公平公正演唱的舞台。
其实从最初的《音乐不断歌友会》到被戏称为“国内歌唱第一节目”的《中国音乐公告牌》。虽然在同一个演出中,总有很多歌手同台演出,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相互存在。
你很难在这场演出中融入歌手、音乐甚至观众。
在这一点上,《我是歌手》系列至少把“整合”做到了完美。
无论是台上较劲的歌手,台上伴奏的乐队和和声,台下欣喜若狂的观众,甚至是歌手的“经济人”。这一切都是为比赛舞台服务的,不存在个人跳或者单打独斗。
只有节目各方面的融合,才会让屏幕前的观众融入其中。
互相撕逼、冲突、矛盾往往是带有“竞争”性质的节目的通病。
和竞技音合奏一样的《我是歌手》舞台,其实是跳不过这三个关键词的。当黄贯中站在第一季《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当《海阔天空》的前奏响起,所有的感受和回忆都涌了进来。
而这种“情怀”也成为黄贯中被批评“照顾老人”的依据。
《歌手当打之年》被质疑“欺软怕硬”,要淘汰毛不易,让她成为众矢之的。
从第一季到最后,负面的评论、争议、质疑其实一直伴随着《我是歌手》节目本身和歌手们。
好在“比赛”的前提下,节目和歌手自始至终都表现出了最好的“专业性”。也正是因为专业,歌手才能回归自己的身份,基于歌曲创作和改编。
大众能看到的是一种良性的竞争,而不是像今天很多节目一样,脱离音乐本身的其他话题,背离节目的本质和初衷。
《歌手》系列为歌手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人风格和音乐态度的场所,让他们可以在舞台下和屏幕后为观众讲述“音乐故事”。
作为新生代歌手代表之一,也是《我是歌手》舞台最后一位“歌王”。华晨宇总是一个集话题和争议于一身的歌手。
当初华晨宇被曝参与《歌手当打之年》的时候,有人猜测是挽救《歌手》颓势的救命稻草。
与其把华晨宇放在类似“救世主”的位置上,其实《歌手》不就是华晨宇又能讲故事的地方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注的焦点是歌曲是否好听,是否足以打动人心,歌手的表现是否能承受大众的评判。
《歌手》的舞台很“讨人喜欢”,当然这不是贬义或者讽刺的描述。
它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不仅能为乐评的人们提供足够的积分
析和评判的余地;又能够让非专业观众们,以非专业视角去体会到,专业歌手们在创作、编曲、律动等方面,贡献出的舞台诚意。这个舞台,几乎“讨好”了各个阶层、领域、专业的人。存在即道理,《歌手》能够存活八季之久,不无道理。
这也是为何在新旧交替频繁的国综圈子,《歌手》宣布停办之时,成为了许多人的意难平的原因。
2013—2020年,8年,888首歌,既是巧合,也是《我是歌手》的“奖章”。
在节目定位上来讲,《歌手》系列寻求到了一个竞技和专业的平衡点。归根结底,《歌手》的本质,仍旧是一场以音乐为核心的“秀”。
既然是“秀”,有表演者,有看客,还有旁观者。《歌手》的高明在于,它把曾经被认为高高在上的明星们,设定在同一起跑线上。
不管你是成绩斐然的前辈,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在《歌手》的舞台上,在现场500名大众评委面前,人人都要从零开始。
《歌手》拉近了歌手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它将所有的可能性和反转,真实的摆放在大众面前,接受所有的审视和评定。
上一场竞演,你是第一名;下一场比赛,或许就要濒临淘汰。
全明星歌手阵容如何?大腕前辈又如何?都不过是这场“秀”的参与者。
曾几何时,衡量一个歌手的实力,就看他是否有资格站在《歌手》的舞台上。
这个节目成为一种对歌手实力的肯定和评判标准。
而能给予《歌手》如此定义,侧面印证了这个舞台在音综节目中的地位。
八年,一方舞台成了捧红、翻红和验证歌手人气和实力的见证。从《歌手》打响名号,迎来事业“第二春”的歌手,或许应该对这个节目道声“感谢”。
“第一次发唱片,就一马当先,从此在大场面,我不再站旁边”。这是出自邓紫棋单曲《句号》中的歌词。
歌曲中透露出的坚定和勇气,让这首歌火速登上各大音乐排行榜的榜单。
论今日华语乐坛实力女歌手,邓紫棋一定名列前茅。所以,如今的邓紫棋的确有资格,也有资本讲出这样的话。
可在参加第二季《我是歌手》前,你或许听过《泡沫》这首歌,但未必能清楚知晓她的演唱者邓紫棋。
不可否认,《我是歌手》捧红了邓紫棋,帮助她从香港乐坛走向华语乐坛,打开了在内地的知名度。
在节目中,邓紫棋贡献了诸多金曲,展现了不同的音乐风格。翻唱自汪峰的《存在》,看到她摇滚一面;转身她便化身rapper,改编了周杰伦的《龙卷风》。
风格鲜明、曲风多变、唱功了得的邓紫棋,火了!
她成了《我是歌手》舞台的“代表人物”之一,尽管与她同场竞技的还有张宇、韩磊等乐坛大前辈。
但时至今日,邓紫棋无疑是《我是歌手》最成功的受益者。
而节目本身也称得上“点金圣手”,《我是歌手》的金字招牌,吸引了天价冠名费。歌手们通过这个舞台,所获得的商业价值,更是无法衡量。
《我是歌手》能成为标杆,是它可以兼具商业与艺术,为自己谋取福利的同时,还能将利益影响面最大化,让大家共同得益。
这个节目捧红了一批又一批歌手,唱哭了一场又一场观众。走过“七年之痒”的《我是歌手》,终究还是迎来“八年终结”的结局。
巅峰过后,归于平淡,甚至面临低谷,是常态。《歌手》亦如此。
总导演洪涛曾坦言“尽力了,但是邀请不到合适的歌手”。实力歌手请不到,新生代带不来收视率。失去核心价值的《歌手》一步步陷入困境。
同一个调调哼了八年,观众也倦了。就连洪涛从前公布名次时的营造紧张氛围,在大家失去新鲜感后,都变成了令人生厌的故弄玄虚。
幸而洪涛和《歌手》是聪明的,在这个节目口碑和收视,还保有一定热度时,选择急流勇退。在相对巅峰时,选择见好就收,留人怀念。
尽管这个决定可能是困难的、不舍的、惋惜的,至少选择于巅峰隐退,总好过在骂声和质疑中苟活,要走得更漂亮。
看看隔壁台的《极限挑战》,口碑和争议一季比一季鸡肋,日前还陷入了更大的舆论讨伐中。
回过头来发现,《歌手》“不做了”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歌手》官宣停播后,随之也宣布了新的替代节目为“选秀音综”类节目。其实并不意外,这不过是资本、市场和流量的必然产物。
老牌音综退场,带有点点心酸;新IP节目强势登场,不也正证明了综艺市场的交替更迭的必然,还有以音乐为核心的综艺,依然抢手。
正如官博所说:“以后的冬天,不再有《歌手》;以后每天,都会有音乐。”
无论前尘往事如何,也不管后会是否有期。《我是歌手》这个节目存在过的意义,都足以值得我们和它好好说声“谢谢,再见”!
以后的冬天,不再有《歌手》。
以后的每天,都会有音乐。
不是所有跋涉,都要有目的地。
因为歌唱过了,所以能更大声地活着。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