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首日仅2000多万难救市!把超级英雄拍成忧郁侦探的《新蝙蝠侠》,到底行不行?-【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被寄予“救市”厚望的DC超级英雄大片《新蝙蝠侠》,昨天终于上映了!
北美地区强悍的口碑(IMDb评分8.5,烂番茄新鲜度85%),与全球累计超过5亿美金的票房成绩,也确实给了我们期待的理由。毕竟,咱们上一次在内地院线看到超级英雄片《神奇女侠2》,也得把日历翻回2020年12月。
两年不到,好莱坞进口片的内地境遇可谓天翻地覆。在漫威系大片入华屡屡碰壁的情况下,DC旗下的《新蝙蝠侠》能顺利引进,并享受几乎无删减的审查待遇,可以说是少见的顺风顺水。
但它并未一直走运,临到上映就撞上了国内疫情的散点爆发。
大批影院关停,全国影院营业率已跌破60%,还丢掉了好几个重点城市票仓(如上海、深圳)的《新蝙蝠侠》,在国内票房前途也蒙上阴影。
首日上映的《新蝙蝠侠》,票房仅刚过2000万,表现一般。平台的预测总票房从早上的两亿 跌到如今的1.94亿,不及文艺科幻大片《沙丘》,就不提业内的强势“救市”预期了。即便有IP的粉丝基础和大片号召力,它的成绩恐怕也无法超过票房动辄3亿 的前辈们了。
平台预测票房跌破两亿
在内地上映的蝙蝠侠电影票房
好在目前豆瓣7.8、猫淘9.0的评分总体正向,虽不及诺兰版三部曲的空前绝后,但也胜过了扎导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蝙蝠侠大战超人》,目前还算是守住了DC超级英雄片的口碑与蝙蝠侠的IP名头。
但平台日趋下滑的票房预测,不仅因为疫情的客观大环境,也因为《新蝙蝠侠》的口碑,出现了两极争议。
在正向评论看来,《新蝙蝠侠》确实在延续DC影片严肃、暗黑风格的基础上,使用侦探片的故事类型,做出了蝙蝠侠系列电影的新意。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部仅在外表扮酷耍帅,但总体“宜人又亲民”的爆米花娱乐大片,它的观影门槛,也不仅体现在175分钟片长。
可以说《新蝙蝠侠》绝不是一部迎合观众期待的典型超级英雄片,而是一部试图以强势风格征服观众的蝙蝠侠电影。
由马特·里夫斯(《猩球崛起》2-3部)执导的《新蝙蝠侠》,在故事上摒弃了超级英雄片俗套但好用的英雄成长情节,也同诺兰开掘英雄暗面,呈现道德、正义迷思的黑暗骑士三部曲划清界限。
回归DC侦探漫画的本源,开掘原作的推理元素,讲述蝙蝠侠如侦探一般探案、找真相的故事,才是新版的发力点。
影片大刀阔斧地省略了布鲁斯·韦恩父母被杀、沦为孤儿的前史经历,越过他从富豪之子变为超级英雄的关键转变过程,直接从他以“蝙蝠侠”身份出道两年后的日常状态展开故事。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新蝙蝠侠,藏于黑暗、化身恐惧,竭尽所能维护社会治安,但哥谭依然是那个如开放下水道一般的腐败城市,到处都是垃圾和人渣。
这位年轻的蝙蝠侠,所能做的似乎也只是夜夜在大街小巷巡察,依靠战衣装备和跑车,教训在地铁站勒索的N流罪犯。
直到谜语人杀害市长,用谜语向他发起挑战,蝙蝠侠才迎来了一位相对势均力敌的罪犯。
这个同样隐匿于人群之中的犯罪高手,用一件件连环杀人案,诱导着蝙蝠侠,调查出哥谭从政治到治安再到司法、金融的全系统腐败,并发现家族的阴谋秘密,动摇着他作为蝙蝠侠和韦恩家族一员的根本信念。
《新蝙蝠侠 》以一种相对写实的方法,呈现蝙蝠侠稽查线索、寻访证人的破案主线。细碎冗长的主剧情,需要观众保持高度的耐心与注意力。而影片对于侦查行动(大量的走访、谈话)的强调,也很可能给人一种过度具体、繁琐的感受。
但在这个过程里,观众也被迫跟着蝙蝠侠,在哥谭的黑夜里穿行,同这个罪恶之都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打交道。蝙蝠侠在这座城市的“生存之道”,我们对哥谭市的实感,也在日复一日的调查、走访中,有了具体的支撑。
除此之外,片中所有的打斗,都发生在“不得不”的情况下,且并不“好看”。
蝙蝠侠相对硬派的动作风格,拳拳到肉,除了暴力也没有太多观赏性。谜语人的连环谋杀,也没见多少血。基本违逆了过往传统超英片重打斗、重特效大场面的、强调情感刺激的娱乐传统。
但侦探戏提供的城市生活截面、有体系的犯罪网络(市长-警长-检察官-毒贩-财阀-记者),以及蝙蝠侠(相对)笨拙的暴力,却坚实地表现了蝙蝠侠与哥谭(城市)之间的关系——
化身复仇者,打击罪犯的蝙蝠侠,并没有发挥出预想中廓清哥谭罪恶的效果,城市反而以自成体系的黑暗,塑造并折磨着他。
改变路数拍探案故事,不强调英雄“人设”但细究人物心理的《新蝙蝠侠》,也着实利用了那些知名的蝙蝠侠前作,所打下的剧情基础。
无论是哥谭的作为罪恶之城的背景,还是蝙蝠侠和警探戈登、管家阿福、父母的关系,以及前文提到的布鲁斯·韦恩之身世等基本设定,在新版都没有用通俗、明确的方式演绎(如诺兰版大量的闪回片段)。
它们散见于讲完即过的人物对话,镜头划过的墙壁涂鸦,追思会上贫民的抱怨,和开篇蝙蝠侠与《出租车司机》如出一辙的城市判词念白。
因此,《新蝙蝠侠》注定是一部有门槛的“粉丝电影”,对前作有了解的观众可能会更快地进入故事情境。
而路人观众则极容易由于对这些勾连细节的忽略,产生情节不连贯、时空混乱等“看不下去”的观感。致敬经典黑色罪案片《七宗罪》《十二宫》的迷影趣味,可能也会变成观众get不到的“无效模仿”。
但《新蝙蝠侠》终归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蝙蝠侠无论是复仇者还是侦探,都离不开“拯救城市”这个规定动作。
结尾,哥谭在谜语人的牵引下,又一次陷入了存亡危机。除了蔓延在社会系统的腐败、暴力、罪恶,这座城市也如末世天谴一般,被海水漫灌,仿佛正在下沉。
在高台上解决了零星的恐怖分子后,面对下方正在被海水淹没的市民们,蝙蝠侠能做的,似乎也就是跳进“苦海”,然后高举信号火焰,带领民众从洪水脱身。
蝙蝠侠放下一切身段和姿态,如搜救员一般,变身市民的保护者、城市的重建者时,电影就为超英片提供了一个新落点,即英雄复仇也好,恐怖分子煽动也罢,社会既定的运行规则与现状都很难改变。每个人能做的,或许就是让自己坚强、不仇恨,哪怕你是超级英雄。
在美国社会矛盾难以调和的当下,用“蝙蝠侠”这个暗黑符号提供一种相对良性、温和的危机应对方法,或许也是《新蝙蝠侠》能在北美地区备受大众肯定的隐性原因。
从视听风格上,《新蝙蝠侠》可以说打造出了鲜明且强烈的形式感。暗黑、剥削、又带着古典主义审美,契合整体压抑的故事调性。在古典科幻大片《沙丘》摄影师的指导下,《新蝙蝠侠》以彻底的黑暗,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罪恶哥谭。
全片95%以上都是夜戏,黏稠的雨水也占据了哥谭大多数的夜晚,哥特式的城市建筑也自带阴气。
大量的浅焦镜头模糊了身后背景,把人物囚禁在环境之中。音效与配乐轰鸣震耳,哥谭的邪恶霓虹和迷幻炫光时不时从大面积的黑暗中刺出来,挑拨观者神经。
这也是我们推荐观众挑选亮度更高、声效更好的影厅的重要原因。毕竟,碰上了设备不达标的影厅,可能画面真就暗到“黑吃黑”了。
导演请全球影院调整放映亮度的公开信(左)网友制作的影厅亮度排行(右)
追车戏里充满压迫感的超低机位,随处可见的偷窥视角,配上质感低劣的监控、DV影像,影片嫁接着这些古早恐怖惊悚片的耸动手法,不仅折磨着蝙蝠侠,也折磨着观众。
整体看下来,观感可能会过度紧张又过度冗长,但也自成一派,喜欢这种风格的观众自会很享受,不感冒的也会觉得真无聊。
从演员表现来看,饰演蝙蝠侠的罗伯特·帕丁森完成了任务,暂时不用下海拍色情片了。
改口说要拍色情片作为庆祝
尽管蝙蝠侠厚重的套装,很少摘下的面具,以及为保持神秘不得不单调的声线,并没有给他太多发挥空间。但他如摇滚明星一样的烟熏妆、湿头发造型,以及整体的颓废、阴郁气质,都明显区别于他的前辈们。
不提罗伯特·帕丁森格外显眼的方下颌,就从角色塑造来说,他也算是一任很有记忆点的蝙蝠侠。自《暮光之城》系列大火全球后,积极参演独立电影,争取在名导麾下磨炼演技、转型实力派的他,也多了一部有分量的代表作。
黑人女星佐伊·克拉维兹饰演的猫女,作为副线角色,也不像安妮·海瑟薇版的猫女一样,只是个辅助蝙蝠侠打怪的功能型花瓶。
新版给她安排了更多关乎自身情感命运的动机,如童年创伤、为姐妹复仇,与蝙蝠侠的身世形成对照。有了“复仇者”的身份,她的冲动、狡黠都变得落地,和蝙蝠侠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更加耐人寻味。
而且,身段灵活、身姿妖娆的她,也提供了影片里为数不多具有观赏性的打斗场面。
作为核心反派的谜语人,实打实露脸的戏份不多,但也是一个有分量,且能力比较写实的反派角色。
与蝙蝠侠同是孤儿出身,修习会计专业的他,从作案动机到犯罪手法,都有迹可循。一句“You inspire me”(对照希斯莱杰版小丑的“You complete me”),也有点癫狂味儿。
不过,以上这些友好的观感,是来自对蝙蝠侠系列故事熟悉、能领会各种细节信息点、对情节理解无障碍的影迷向观众。
对“看不进去”的路人观众来说,却有着与之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观影感受。
“一个非常套路和简单的故事,却硬要用三个小时不知所谓的冗长混乱来演绎,累心又闹心。蝙蝠侠不知所谓的纠结,无聊的侦探故事,和猫女莫名其妙又过于琼瑶式的情感推进…都让人无力吐槽。”
“而这一切内容上的空洞和琐碎,却从头到尾贯穿以极厚重的史诗配乐……史诗与暗黑感强烈的形式风格,压倒了不够深刻的故事。内容配不上形式,就更有小题大做之感了。”
部分豆瓣网友的低分评价
某种程度上,《新蝙蝠侠》类似去年十月上映的科幻大片《沙丘》,都是有些“不合时宜”,自带观影门槛(观感两极分化),且属于大银幕的电影。
在一些超级英雄片(如最近释出资源的《蜘蛛侠:英雄无归》)基本放弃剧情搭建,更倾向贩卖情怀的大势头下,有这样一部在形式上有所追求,表达上也有新意探索的大片,也算不容易了。能引发两极讨论,或许本身也就说明了它的地位和价值。
(文/motion、斯汀蜀黍)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