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当内娱综艺只剩谈情嗑糖,恋爱代餐的青年人猛叹一口气-
(杨颖参加《心动的信号》第四季见面会。视觉中国/图)
没了选秀,当前内娱综艺什么最热?答案是恋综。
2021年,《心动的信号4》《我们恋爱吧3》《再见爱人》《90婚介所》《机智的恋爱》《半熟恋人》等恋综贯穿全年。2022年开年,《半熟恋人》以席卷热搜之势收官,与此同时,离婚人士再恋爱的《春日迟迟再出发》、未有过恋爱经历的《没谈过恋爱的我》掀起波澜。
根据各大平台所公布的2022年综艺片单,恋综的数量或多达18部。
《心动的信号5》《女儿们的恋爱5》《一起探恋爱》《我们恋爱吧4》《喜欢你我也是3》《机智的恋爱2》《好友恋爱时》《90婚介所2022》等跃跃欲试。可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恋综吗?恋综真可以作为“恋爱代餐”吗?
嗑糖是刚需
内娱恋综有过三个发展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非诚勿扰》式的棚内相亲节目;第二个阶段是《如果爱》开启的明星虚拟恋爱节目;当前内娱恋综则进入第三个阶段,2018年的《心动的信号》拉开帷幕,它以真人秀的模式,记录明星或者素人从陌生到相恋的全过程。
《心动的信号》大获成功之后,恋综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在选秀遭遇挫折之后,视频网站亟需寻找利益增长点,恋综成为新风口。原因再直白不过:成本低,利润高。
譬如素人恋综,几个男女住同一栋别墅小屋,请几个嘉宾在棚内录几期观察,一档投入成本不高的节目便成型了。
与之相对的,恋综的收益相当可观。
一方面受众稳定,用户黏性高,另一方面是广告植入空间大。《心动的信号》第一季招商金额就高达6亿元,也难怪节目到今年做到第5季了。
受众稳定,因为“嗑糖”已经成为时下年轻人的刚需,他们自称“嗑学家”。
看恋综的体验,跟看偶像剧有些相似,甚至它比偶像剧更为“刺激”——因为偶像剧很容易知道男女主角的感情走向,但恋综里观众可能不到最后一刻,根本猜不到谁跟谁会走到一起,谁跟谁是否能够走到一起。比如一档素人恋综里一般四男四女,就有16种的CP组成形式,理论上每一种都有可能。
所以观看恋综时,观众更像是一名“恋爱捕手”,捕捉素人男女的“暧昧”瞬间时,放大爱情中每一个细枝末节、每一个心动时刻。在推理过程中,观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他们的心情随着CP的情感走向跌宕起伏,会因为一次发糖而手舞足蹈,也会因为“心悦君兮君不知”而意难平。
既有偶像剧的动心,又有悬疑剧的参与感和刺激性,恋综受年轻人喜爱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视觉中国/图)
形式雷同、塌房不断
除了娱乐价值外,恋综也并非没有社会学层面的价值。
真人秀的部分以外,恋综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嘉宾的室内推理。嘉宾们既有流量明星,也往往会请来心理学者。他们会共同对恋爱中所延伸出来的一些议题进行讨论,可以帮助年轻人解决一些恋爱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比如如何跨越与情侣的阶层差异,如何以让对方舒适的方式去追求对方等等。
只不过,
当前的恋综呈现了诸多问题,甚至问题本身在掩盖它的价值。
其一,是扎堆而上带来的同质化。恋综往往会打出不同的名号和噱头,比如《半熟恋人》是面向30 人士的恋综,《怦然心动20岁》是面向20岁年轻人的恋综,但节目形式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几个人一个月内同住一个小屋,或几个人一同去出游。
更夸张的是,不仅节目形式相似,甚至人设也相似。男嘉宾里有霸道总裁型、有直男直线球型、有温柔敦厚型,女嘉宾里有清纯甜美型、干练御姐型、直爽傻大姐型,虽然每个节目的嘉宾长得不一样,但人设基本一样、“剧情”走向大同小异,“剧本味”一浓,新奇感就会大打折扣。再好吃的糖,人工味一重,很快就吃腻。
其二,因为素人恋综对于嘉宾的选择尤为关键,需要男帅女靓,职业也必须相对“体面”,这就造成一部分嘉宾为了上节目伪造个人经历、掩盖个人情史。
这就产生两个负面影响,一个是录制完成了,却必须删除该嘉宾,造成整档节目节奏的混乱。
比如《心动的信号3》播至第四期时,男四号本来应该登场了,第三期结束时也有预告。这时网友扒出男四的相关信息,直指男四私人生活很“乱”。
节目在更新前发出声明,表示该男嘉宾因违反其签署的《嘉宾录制及合作协议》中核心条款,取消该男嘉宾录制及相关内容。可节目早就录制完成了,只能是把男四的片段全部删除,与男四有互动的人也全部删除。节目后续就被剪得稀碎。
另外一个负面影响是,节目虽然顺利播出了,观众也嗑生嗑死,可很快就传来“噩耗”,嘉宾人设崩塌。
《心动的信号》里,很多观众为“天选CP”能够走到最后开心,结果俩人后来在微博上互撕,男方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行动的信号2》,“天意CP”的走向也让人始料未及,男方诱导女方说出以往感情经历,录音后公之于众;而不久前完结的《半熟恋人》,“瑞厉CP”圈粉无数,可节目收官不到24小时,男方的“前女友”就下场手撕男方……
有关部门不久前及时发文,对恋综进行引导
:“近期各平台报送的综艺节目选题规划中,恋爱观察类节目比较密集,普遍存在立意不高、形式雷同的现象,总局已将部分节目暂缓制作,请省局指导各平台对节目定位、内容做优化调整后再报总局批示”。
相信在政策限定下,2022年恋综大概率是不会扎堆了,我们也期待恋综可以少而精。
(视觉中国/图)
“恋爱代餐”的隐患
不少年轻人追恋综,是因为把恋综当作“恋爱代餐”
。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恋爱不感兴趣,或者对现实中的恋爱不信任、不抱期待,转而投入到恋综里,希望透过恋综获得一段真实恋爱中的所有情感体验。
不恋爱、不结婚,当然是一种个人自由。
从乐观的角度看,这种个人自由的实现,是以经济的增长、观念的开化为前提的。如同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中写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财富,现代国家福利提供了更丰富的社会保障,以及人们对自由、适应性、个人选择的推崇,促成了单身社会的到来。
所以,不必把年轻人不恋爱不结婚视为“洪水猛兽”,每个人只要是自主做出选择、也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所有责任,那么外人也不必去干涉。
不过,也存在这样一种迹象,即一部分人的不恋爱、不结婚,是媒介塑造的结果,而非他们清醒理智后作出的独立判断。
譬如扎堆的偶像剧、甜宠剧,为观众塑造了一种真空式的纯爱,主人公不用付出什么,就会有一个完美的恋人从天而降将主人公宠爱。如果观众沉溺在这样的剧情里,并以剧集的爱情观来审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他们很容易发现伴侣的不完美、爱情的不如意,放弃真实,继续沉浸在虚拟中。
这是危险的,它其实是对个体恋爱能力的一种“阉割”。
如同玛丽·艾肯在《网络心理学》中所说的:也许网络不仅没能让爱情变得更加容易,反而创造了爱情更多的艰难。当一个人拒绝真实,他也就感受不到一段恋爱所带来的百般滋味。
因此,不妨把恋综当“甜点”,但别忘了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经历才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丰富的“主食”。
斯沅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