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07   浏览次数:234

最近,一部拍摄于1993年的抗日剧在7月7日抗日战争纪念日被央视再次搬上银幕。没想到,短短几天铺天盖地的一星评分,伴随着网友满屏的愤慨,直接将该片牢牢钉在了豆瓣电影的“耻辱柱”上。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歌颂军犬的爱国主义电影,它获得了当年的“优秀电影奖”,导演姚守岗也因此一举成名,但今天却以全网抵制被唾骂而告终。姚守岗?怎么了?你是如何改写你的结局的?

2007年,姚守岗带摄制组参观《流金岁月》,讲述了《犬王》的拍摄细节。

日军扫荡了村庄,向二林家扔了一颗炸弹,海龙,这个婊子,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为了保护村子,她抓起炸弹冲出了门。

为了把炸弹扔得尽可能远,海龙离开门后没有放下炸弹。一路狂奔,直到“砰”的一声巨响,炸弹在他嘴里爆炸,才停下来。

好海龙是血腥的,血腥的。瞬间身体被撕成碎片,碎片的身体混合着漫天飞舞的炸药,屏幕上一片猩红,久久不能散去。

这个故事当时哭了无数观众。好在大家都觉得这只是影视效果,海龙“演员”也只是客串,并不是真的死亡,所以伤心的时候也没多想。

然而,14年后,姚守岗的采访彻底推翻了这一切。

姚守岗提到,这一集是全剧的高潮,精彩与否直接影响到影片的真实性。所以,真狗和军犬必须死在这里。

另外,炸弹也必须是真的。只有这样,职业海龙才能意识到危险,跑出最激烈的场面。

于是,真正的军犬携带着真正的炸药,引爆了真正的效果,造成了惨死。

与此同时,有一个细节让所有人震惊。

本来安排了一个道具当炸弹,但是拍摄的时候临时换成了真的炸药。当目睹海龙,惨死的时候,军犬管理兵们知道了真相,他们哭得双眼布满血丝。

采访的消息一公开,网友讨伐的声音此起彼伏,时至今日依然不绝于耳。

"姚守岗,一个渔夫。”

“狗也是一条命。”

“他连狗都不如!”

是的,把军犬绑上炸药,把一条命挂在刀刃上,就为了一张照片,太残忍了。

这是对真理的追求吗?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极端自私!

如果每个导演都抱着这种想法去追求真实的效果,那么影视就永远不是艺术殿堂,直接沦为人间屠宰场!

知乎网民“谁在看着你”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旺旺警犬

在一次抓捕嫌疑犯过程中替警察挡了一刀,脖子被扎穿。当大部队赶来时,旺旺不见了。

许多人穿山越岭焦急地找了整整三天,才将奄奄一息的旺旺抬回去做手术。

庆幸的是,旺旺最终被抢救了过来。退休之后,它被民间领养,安然度过晚年。

评论区一片沸腾。纷纷叫好的网友称赞旺旺就是人民的“小英雄”,而大部队干的事,就是人该干的事!

你看,相比起众人不舍不弃地挽救警犬于危难,姚守岗所作所为,简直就是费尽心思将军犬往死地里推!

在他眼里,屡立功勋的军犬,保家卫国的英雄,只是一个可以利用来赚钱的工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牺牲个把军犬根本不是事儿。

而为了全体人民的安全浴血奋战的一线英雄,最后居然倒在了国人的一己之私之下,这样的“牺牲”何其讽刺,难怪网友骂姚守岗缺德时获得了高赞。

那么,想要拍出真实效果,真的只有捆绑生命这么一途吗?

当然不是。

2010年美国翻拍西部片《大地惊雷》。在“泅渡河流”的镜头下,需要有马匹被处死。当时的剧组为了不伤害动物,想尽了办法。

他们先是清洗河道确保没有割伤马匹的残渣,然后在镜头外准备了四艘快艇以备马匹的应急救援。一个镜头拍了三个多月,马匹只有在医学保证健康的情况下才会上场,即便如此,仍有多匹马轮换使用。而所有倒下的马匹都栽在软垫上,那些被处死的马全部用的也都是道具。

很难吗?真不是。

《肖申克的救赎》中,囚犯布鲁克斯本来要给他的小鸟喂活蛆虫,紧接着就被剧组阻止了。后者认为,就算是一条虫子也不容忽视,最后用了死虫子代替。

有做影视前期的网友提出,《犬王》的这个情节完全有办法避免,也有网友说,利用想象力不香吗?难道不比炸死军犬强?

更有网友提出疑问,1986年西游记就播出了,人家那特效不是也很好?怎么到了1993年就不行了?

根据采访中姚守岗说的,当时的条件下,剧组没有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去运用特效。

这话乍听有理,细细一琢磨漏洞百出。

选择存在于取舍之间。也就是说,不是办不了,而是不够好或者是成本太高。

什么意思呢?就是钱比狗的生命重要,或是退一步讲,与其接受差一些的特效,不如死一条狗。

动物的性命在姚守岗这里轻贱如斯,让人齿冷。

事实上,对于动物演员的过分使用,在全世界都已备受抵制。

2012年,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战马》上映。这部备受关注并连连飚出高评分的大片出人意料地无缘奥斯卡,究其原因,与美国人道协会(AHA)打出的低分有关。

AHA认为,马在战场被铁丝缠住的眼神过于痛苦。虽然制片方不断解释这是电脑合成的效果,可AHA并不完全认同。

广为人知的经典大片《指环王》也曾遭遇同等境地。由于被质疑使用动物演员的时间过长,AHA打出低分,致使其险些无缘奥斯卡。

很奇怪吗?一点都不。

人与动物共存。人类没有资格仅仅为了彰显自己的生存精神,而断送动物的生存。

又或许是因为这些动物比较弱小?

如果强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法则,人类也将无法逃出生天。一切都将沦为竞技的工具,世界也不再多姿多彩,它只会有两种难看的状态:毁灭,与被毁灭。

所以,尊重,应该凌驾于强弱之上,只有这样,生命才能凸显其独特的意义。

然而,面对网友的不满,姚守岗却只是回了一句“忍不住”,说自己为了艺术作品也是迫不得已。

可艺术作品,真的必须如此吗?

众所周知,影视作品的目的是传递生活信息。

由于它兼具观赏性,与时间上浓缩的特质,大家都可以接受电影或电视剧的一些手法,比如虚构,略为夸大,或是道具替身等等,特别是需要危险动作时,道具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终结者1》中有一个镜头,施瓦辛格用一把刀子割开自己的眼球。

尽管导演卡梅隆是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拍摄经费也只有区区几百万,但他依然掏钱做了模型,还让施瓦辛格把刀头拿掉再比划。

是真人上镜不够逼真吗?还是模型的特效好?

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以上两者都不是。

之所以从为数不多的资金中抠出钱去做模型,就是出于安全考虑。

难道有人因此指责卡梅隆不够艺术派吗?至今闻所未闻。

还有,上述网友提到的1986版《西游记》中,动物死伤无数,用的却是更早期的特效技术。

那么,有人因此质疑过《西游记》不够好吗?都没有。

怎么到了姚守岗这里,就非要用活得不可了呢?

再者,影视作品讲求共情,导演往往希望观众能够感同身受。

《犬王》高度赞扬了军犬的牺牲精神。为了烘托这一点,姚守岗认为必须牺牲真正的军犬才好看,殊不知,当观众知道真相后,感受到的只有愤怒与恶心。

甚至有人提出,姚导既然这么希望为艺术做贡献,为何不自己绑上炸药潇洒来一回呢?

话虽略有不妥,但真真切切流露出网友不可遏制的激昂。

甚至有人依照姚守岗的思路提出了终极大招:

“为了艺术,枪毙一定用真枪。”

不知道姚守岗听到这些话什么感想,不过无论如何,他在艺术上期望得到的那些共情,最终,都生长成了众怒。

一部歌颂军犬的电影,竟然以牺牲三等功军犬为代价,这样荒诞,难怪观众看不下去。

而本应该备受推崇的爱国题材,最终被砸到了豆瓣最低分。

不能再低的2.1,伴随着“海龙”的大海报,显得那样尴尬与不堪。

有网友提出,久经沙场的军犬怎么会嗅不出这是包真炸弹呢?所以,“海龙”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叼起炸弹,不就是像往常一次次的那样,怀抱着为执行任务甘愿赴死的精神吗?

而事实上,在叼起炸弹那一刻,“海龙”回头依依不舍地看了训导员一眼,它似乎隐约明白,这一去,凶多吉少......

艺术的真实到底需要多少代价来成全?

一只动物的性命?一个“战士”的生命?

一个三等功英雄,坚挺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捍卫在祖国安全的边界,为何却倒在了影视剧的人为炸裂?

姚守岗,请回答。

-END-

【文 |黑三】

【编辑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看过张雨绮版的《白鹿原》,再和李沁版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牧马人》39年演员境况不一,有人去世,有人86岁活跃荧屏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