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沈腾马丽的小品,尚有言外之意要细品-沈腾和马丽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走过场》,让观众重新看到了讽刺的力量。
更难得的是,这个小品是以“冰山一角”的形式呈现的,有些欲言又止的深意需要细品。
一上来,先是马丽和两个保安的戏。
这两个保安可不是白给的。他们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向观众展示出“这里的水有多深”。
给绿植刷绿漆,并不是保安的本职工作。同时,作为本单位临时主持日常工作的马主任,事先又并不知道保安在给绿植刷绿漆的事。
由此可知,弄虚作假已经成了这个单位的风气。以至于不用上级发话,保安就知道该咋办。
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多次重复和一定强制力约束的。从保安自发刷绿漆这件事上见微知著,他们以前很可能因为没有主动弄虚作假而受过前任管理者的批评。
第二场戏,是马主任和王铁牛的对话。
在此处,马丽给出了一句重要台词:领导还没来探望你,你的病怎么能好了呢。
批评保安的马主任,与批评王铁牛的马主任,形成了鲜明反差。马主任虽然看到了前任的教训,却没有进行反思,反而还试图将自己的做法与前任区分开来,说前任的做法是糊弄上级,而自己的做法是为了配合上级。
马主任已经被这个染缸给泡透了。
她已经把走过场看作理所当然,她的是非观已经发生了扭曲。她像她的老上级一样,对“不懂事”的下属进行批评。而王铁牛现在面对的,或许正是两个保安曾经面对的。
从保安到马主任,前任管理者对“软环境”的破坏作用体现在每个层级。
探望王铁牛自然是主线,此外沈腾和马丽还各自带出了一条副线。马丽那条副线是染缸,沈腾这条副线同样是染缸。
而且郝科长还和马主任形成了呼应。他们同样是两副面孔,既批评形式主义,又大搞形式主义。
沈腾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大家都能看得懂。真正值得一提的是“郝科长的底气”。
郝科长的这份“自信”,一定源自于此前的屡试不爽。这才是小品没有明说,却细思极恐的地方。
郝科长带来的这位宣传干事,与马主任身边的保安形成了呼应。
宣传干事明白郝科长要的是什么,也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是他的经验,甚至是他的“天赋”。此外,他们之间如此有默契,应该也不是第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了。
这位宣传干事和保安一样,都是长期泡在染缸里的人。他们已经对形式主义习以为常,他们已经养成了主动造假的习惯,他们已经“很懂事了”。
郝科长与宣传干事不仅配合默契,而且也形成了呼应。宣传干事说后期可以剪,郝科长说后期可以P。
郝科长给没到场的上级预留位置,打算事后再将照片合成的做法,应该也不是头一回干。
甚至,郝科长以前可能还因为这样的“聪明之举”,得到过上级的赏识和重用。
人之初性本善,学坏通常都是一点点来的。一开始可能只是冒险一试,结果发现不仅没被批评,反而尝到了甜头,于是下一次才能更大胆。
郝科长要合成图片的做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这个线索为整个小品的结局,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走向。
第一种走向,就是按照小品直观呈现的那样,郝科长受到了上级的批评,仕途止步。
按照这种走向,郝科长此前应该是从网上学到的“先进经验”。
这是安徽某市的官员探望孤寡老人的照片。
与小品的剧情类似,他们也是真的去探望了,但是后期的工作人员为了让官员和老人同框,把老人的图像进行了缩小处理,放在了图片的右下角。
如此一来,一张现场图片就变成了合成图片。
类似这样的“悬浮照”,还不止安徽这一例。郝科长和他身边的宣传干事,有可能也是借鉴了同行的做法。
但是如果将角色进行立体化考量,充分揣摩人物关系,就不难得出相反的结论。
郝科长与马主任的职务关系,是县里主管部门和下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
如果说郝科长和马主任的前任,各自带坏了自己身边的“软环境”,那么他们又是被谁带坏的呢?
所以,他要么也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要么至少是个用人失察的人。这个没有被小品明言的结局,也许并不只是个脑洞。
其实,这个小品的剧情还是有一点漏洞的。
正常来讲,郝科长来探望王铁牛,应该先见马主任,再由马主任陪同探望。如此一来就不会造成误会了。
最值得肯定的是这个小品的剧本,很有深度。不仅讽刺了现象,还点出了对软环境的担忧。沈腾和马丽身后的两条副线指向了同一个道理:铲除负面典型或许不难,但对“环境”的修复却并不简单。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