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重回1998——泰坦尼克号荣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泰坦尼克号》是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的一部经典影片,1997年12月在美国上映次年4月在中国上映,上映不到20天票房就超两亿,上映仅半年就在全球斩获18亿的票房,在那个电影并不繁盛的年代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可知其火爆程度,并在1998年举办的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13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摄影奖等11项奥斯卡金像奖,它是美国电影史上迄今为止制作时间最长(五年),制作费用最高(二亿五千万美元),获奥斯卡奖提名最多,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O年的奥斯卡奖历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宾虚》获得过11项奥斯卡奖。
在《泰坦尼克号》火遍中国之后,大街小巷的人都哼着这部影片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 ,歌颂着影片中jake和rose的凄美爱情故事,甚至许多高校,媒体相继组织全体观看,街边无处不见的海报饰品,更是促使了盗版光盘、录影带的猖獗。在许多人看来这部影片或许歌颂的是爱情,或是人性亦或者是向往的自由。这部影片的成功离不开主演们精湛的演技,离不开幕后人员们的积极配合,后期的剪辑制作,但我认为最大的成功还是来自于导演卡梅隆。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一个狂热的深海探险者,这部影片制作的初衷是他感兴趣的沉船事件背后真实的灾难历史,但是作为一个商业电影,仅仅靠一个灾难主题或许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所以在导演和编辑们的商量思虑下,虚构了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所谓的海上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也是卡梅隆创作的核心,他用强大的摄影技术和逼真的细节制作大大提升了这部影片的观感,也有人说男女主人公的的故事发展是导演用来串联这个灾难事故发生的工具人,也在男女主的视野下带我们参观了船舱的每一个角落,在灾难场景重现是,让观众不至于那么的陌生船舱的结构。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还明显的加入了当时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制度,从头等舱和三等舱的差距以及逃生时贵族的优先权都可以看出,在那个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让这些有钱的贵族们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泰坦尼克号也是他们想要展示的成果之一,但当船真正面临沉没时他们才会发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不值一提,失去海洋之心并不可怕,失去对海洋的敬畏之心才是真正的可怕,这也是导演最想要表达的创作意义之一。
在后来的一段媒体采访纪录片中,卡梅隆说“《泰坦尼克号》的部分寓意是对狂妄自大的一种影射,映射一些观念过于顽固无法改变,曾经有一种人类制度,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它动力十足,全速前进,无法逆转,无法及时停下来避免灾难。当今世界也是如此,这个人类制度也可以体现在这条船上,我们可以把这条船看作是人类社会的缩影,船舱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有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而相应的,当今世界也分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有些国家数百万人食不果腹,而碰到冰山时,这些人也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群体。在现实中的一座冰山就是气候变化,这座冰山就在我们前方,我们无力扭转,是因为这个制度势头过猛,有太多的人从这个制度中获利,而这些人同时也掌握着权力的杠杆,他们不愿意就此放手。而他们不放手,我们就没法改变方向,也就无法绕过冰山,只能迎头撞上去,撞上去之后,富人还是有办法获取食物、耕地、水源等等,而穷人,那些底层的劳动者才是真正受苦的,这就和泰坦尼克号一样,我在想,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故事会一直让人着迷,所以我们的答案很明显,凄美的爱情故事是商业成功的保证,惊心动魄的灾难现场才是电影的主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卡梅隆真正想要表达的,或许不是受人称颂的爱情故事,而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回顾电影,每一次观看都有别样的收获,有影响很多人一生的爱情观,“You jump,I jump”是许多没看过这个电影的人也能脱口而出的经典台词,那时的小李子是真的帅,凯特也把一个富家小姐的温婉、灵动表现的淋漓尽致,露丝就像是皎洁的明月,但总被阴云遮掩,而开朗乐观的杰克,眼中飞扬的神采和他的自由洒脱驱逐了阴云,他教她吐口水,带她到船舱跳舞,在船头缓缓展开她的双臂飞行,帮助她撕开了身上的思想束缚,让露丝真正的做了一次自己,还有那经典的“以你之姓,冠我之名”,被救援的露丝以杰克的姓作为了自己的名字,带着对杰克的承诺好好的活了下去。等待沉船时,船舱上的人四处逃串,而那个乐师和他的团队则是默默的弹奏着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曲,平静的迎接死亡,执行最后一次任务的船长也独自走进自己的船舱,在那个他奋斗一生的房间里等待死亡,船将沉时,逃不出来的母亲在底层舱中,为两个孩子讲着美好的故事,哄着他们入睡。还有那对相拥而眠的老夫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拉紧对方的手,拥抱彼此等待离去,这些令人共情的温暖场面设计,想必也是导演、编剧在这场冰冷灾难中的良苦用心。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