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平凡的闪光更值得仰视,国民剧《心居》让现实主义创作更进一步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0   浏览次数:225

导读:政策支持和行业创新,才是现实主义创作不断影响力的基础所在。

文 | 黎河

故事从两名女性最日常的生活状态开始。

一边是作为全职妈妈的冯晓琴(海清饰演),在全家人没起床前,到菜市场买菜,和摊主讨价还价,还顺带捎把菜走。当她急匆匆赶回家,脚还未迈进门,喊老公孩子快点起床的声音先热闹了起来;一边是作为职场精英的顾清俞(童谣饰演),在阳光照进来的落地窗前,她轻快地做着瑜伽。随即镜头一转,坐在梳妆台前她又化着妆挑起了衣服,动作不紧不慢。

在上海这座城市,两个性格、命运都完全迥异的现代女性又通过“姑嫂关系”并置在同一个家庭之中。自从在爱奇艺全网独播、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上星播出以来,《心居》这部改编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滕肖澜同名小说,滕华涛执导的新时代家庭情感大剧围绕现实主义创作,从家到城市,再到时代,成为许多中国普通家庭百态人生的缩影。

家庭、城市和时代,

海派剧也是当代中国的镜像

最开始,《心居》依然被置于买房这个议题之下。

一场生日家宴,饭桌上恭维话的背后,是冯晓琴费尽心机的安排,指使顾磊向顾清俞借钱,当作买房独立的前奏。而顾清俞即便事业有成,还是需要买房找人“假结婚”,却遇到童年初恋施源,颓废潦倒,闪婚闪离。

但这部剧真的只是在讲买房的事情吗?立足于真实生活,在繁华的大上海,充满烟火气的顾家人,每个角色面对着因为买房引发的家庭矛盾、生活意外,展开的却是各自更广阔的生命图谱。

从家庭到城市,《心居》的第一层扩展以顾家为中心圆、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由内而外层层外推。一个家庭所展开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丰富图景,让这部电视剧能够实现对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覆盖——这才是其能被称为国民剧的关键所在。

“《心居》虽然以买房子作为开始,其实最终并不是说房子的事。”导演滕华涛在采访中直言,房子是切入点,但更多的是想写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想写以顾家这么一个大家庭衍生出来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以及他们为了心中所想,心中所愿,怎么样去奋斗,怎么样去努力地生活。

从城市到时代,《心居》第二层扩展便是从上海一户普通家庭关照更多中国人的现实生活,虽然从买房子展开,从姑嫂的视角去讲述大家如何找到自己归属,达成与自己心灵和解的故事。当冯晓琴听从了广场舞大妈的意见,从全职家庭主妇到重新融入社会。即使是送外卖,风里来雨里去,但此时的女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当她不再执着于买房,《心居》的主线才算彻底铺开。

整部剧是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不管是丈夫去世后走出家庭重新工作的冯晓琴、还是在职场叱咤风云却反思家庭中不够温暖的顾清俞,或是家道中落的落魄导游施源,他们的境遇都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缩影。通过深刻描绘微观个体的生存状态,复现出多种角色相交织的现实图景,在模拟当下中国人现实生活节奏与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供了一面更广泛的社会镜像。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心居》中看到了更多现实主义创作的可能:超越单纯的生活议题,而在此基础上描摹社会痛点、接近现实生活、引发人们共鸣,再小的话题也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直击现实痛点,

国民剧也要有“刺点”

在《心居》中几乎没有完美的人设,每个角色都有让人又爱又恨的点。

冯晓琴烟火气浓郁,但又带着小市民的算计,顾清俞聪明有学识,但却饱含傲慢与偏见。在这个家庭里,两人的交锋不断,不管是借钱买房这件事上的来回拉扯,还是在顾磊去世后那段沉默之后的爆发,都让很多观众感同身受。

“现实主义”创作是电视剧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才是让作品赢得口碑与尊重的不二法门。在传统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的制作过程中喜欢采用二元对立式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正与反是鲜明的对立概念。而随着观众审美体验的不断丰富,对于人物塑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作者也在与时俱进,更加注重个体与群像的交叉呈现。

顾磊意外去世那集播出后,话题#海清没有一滴眼泪的哭戏#强势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热搜,不仅诠释出了演员演技层次的丰富递进,更展现了观众对于演技审美感受的提升。有网友评论道,“有些悲痛初时不觉,回过神来方觉撕心裂肺。没有掉一滴眼泪的哭戏最难演,然而海清却把内心的苦楚展现得淋漓尽致,都精准地传达了那一刻的情绪和心理!”在这种互动下,海清生命历程的变化,童谣白领式的突破,张颂文、冯绍峰,甚至老妈CP等都把多元又接地气的市民形象展露无遗。

在角色与角色间的现实互动、戏剧叠加过程中,凸显出群像文本的时代纵深感与人性透视感。在油盐酱醋茶等家庭本位之下,通过对婆媳、夫妻、亲子等群体人物的微观勾勒,立体地呈现出家庭议题中的代际矛盾、情感沟通、教育焦虑等直击现实痛点。

具有烟火气的人物群像,都市中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在《心居》中全景式地展现了出来。尤其是顾清俞所代表的都市白领、高知女性,和冯晓琴所代表的社会中坚力量、普通家庭妇女;再包括施源这段经历也映射了那一代离开上海的人迫切希望叶落归根的感觉……

他们所代表的群体都在反思、探索和奋斗中重新找到了自己,通过描摹不同女性经历磨难时的行动和反应,展现其坚韧的精神力量。导演滕华涛也表示,“本剧最大的核心是着重于生活和人性中温暖和善意的一面,弘扬正向的价值观。故事中有伤痛,但不沉湎于伤痛;有都市社会的压力,但侧重点更多着墨于面对压力时人物的努力和自强。”

用国民情感生成国民价值,

剧集IP新力量呼之欲出

延续《人世间》的热度,《心居》保持亮眼成绩背后,这些剧集的创作无疑为走在路上的国民价值创新提供了一个有益范本。为什么它们剧能够引发全民追剧和集体讨论?

一方面广泛剧情符合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人物设定让观众产生共鸣,立意、角色、视觉等方面的突破让这些剧成功具有了国民底色。

爱奇艺剧集在对“现实主义”的创作认知表现出了更多层次、更为深入的开发,不仅关注现实题材,也在现实主义的手法上有所深耕,其目的在于打造一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情感的精品力作。

《人世间》形象而真切地展示了近50年来中国百姓生活的丰富内容和时代发展的宏大脉络,可谓是新中国的一部生活史;《理想之城》以建筑行业为背景,讲述现实生活的窘迫,女性事业成长的艰辛,人生况味之复杂,企业文化之初心和理想,体现了创作者的现实主义追求;《猎罪图鉴》中林林总总的社会议题扑面而来,顶替学历绑架案,则让人感慨那些“被偷走的人生”。AI诈骗案中众多被欺骗的老年人,足以引发现实的自省……这些作品都有着对于“现实主义”的丰富理解。

几番激浊扬清之后,“立得住”和“站得起”正成为电视剧行业的新动向,这意味着除了要差异化的内容传达,好剧应当对每一个平凡个体形成强烈的共情关照——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意义所在。

更重要的是,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则受到大力扶持,在备案和过审方面有更多的政策利好。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近两个月的《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中,备案公示的剧目,当代题材无论在部数还是集数上都超过了80%,其中又有一半左右是当代都市题材;与此同时,在电视剧司召开的重点电视剧创作工作调研座谈会上,领导专家们又多次提倡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通过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演员表演,以及服装、化妆、道具等细节处,营造出逼真的时代感,充分反映地域特色、行业特点”。

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创新的同时驱动下,这些现实题材剧集创作,兼顾个体和群体的特性和共性,反映时代发展,见证社会变迁,成为当代剧集创作的主要思想内容。能够看到,爱奇艺的剧集创作以国民情感为基础,通过持续性的造血机制不断推陈出新,激活平台的国民价值。再包括多元题材、年轻向、社会向、情感向并举,国民剧集IP的新力量呼之欲出。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