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都市大龄女性还需要爱情吗?|专访《“炼”爱》主创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1   浏览次数:178

“这个选题其实最容易制作焦虑,抛出无解的困境,但难得的在于,电影的好看是很轻盈的,导演并没有在‘审视’单身女性,反而看到了每一个女孩身上真实与可贵的地方,这是只有女性才会对女性展现的温柔。”某网友在豆瓣对于在上周上映的纪录电影《“炼”爱》评价到。

正如上述评论,作为一部讲述都市大龄女性婚恋故事的纪录电影,《“炼”爱》中不乏冻卵、相亲、网恋、“物质女”等踩在当下性别及婚恋神经上的话题,但影片上映后,关于这部电影温和有力、轻松诙谐的评价远大于争议,导演董雪莹提及影片创作初衷时也谈到,影片虽然是女性题材,但并不标榜女性主义,“希望能够更多‍‍关注这个时代外在因素,如网络时代、高科技、城市化等等对‍女性整个婚恋的影响。”

目前,该片豆瓣评分7.7,此前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西湖纪录片大会等多个电影节的展映观影活动中也都好评不断,但上映至今6天,它的排片占比仅为0.2%且均为非黄金场次。《“炼”爱》总制片人陈玲珍也提到,影片上映后遭遇新一轮影院停摆,多少有点“生不逢时”,但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现实、有温度和话题讨论度且口碑突出的纪录电影,它值得被更多观众看到,而它背后的独立纪录片创作者也值得被关注。

女性内心情感观察者

早在创作初期,董雪莹给《“炼”爱》的定位就是女性题材而不标榜女性主义。在她看来当下舆论环境一旦涉及性别议题“火药味儿就十分重”,但若只单纯争论或者过分强调女性独立和话语权,往往会忽略对女性内心情感需求的关注,为此,她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记录当下都市大龄女性在婚恋观念以及生活中一些真实状态,“因为我也是一个女性,且是一个想结婚的女性,‍就会觉得单纯喊口号并无意义。”董雪莹说。

董雪莹坦言这部作品最开始起源于自己在2017年相亲时的经历反思:国内30 的单身女性在婚恋市场中并无优越性,甚至被歧视。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她开始针对陌生男女展开更大范围的调研,随着调查的深入,一线城市中一些大龄单身女性对于婚恋的态度给了董雪莹启发:这类女性往往事业成功、无论在思想还是精神上都比较独立强大,虽然对爱情和婚姻乃至生育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内心深处都有着对爱情的期许并做出一定尝试。

在经过前期调研和筛选后,董雪莹开始将镜头聚焦于红梅、Maggie、月儿、kitty、李桃这五位不同职业、性格迥异、原生家庭有差异的单身女性身上。她们中既有一路打拼事业有成的农村女,也有经历婚姻后独自抚养女儿的单身母亲,还有从小学霸、领导力出众的职场精英,对爱情执着自在洒脱的文艺青年以及相信童话乖巧温柔的北京土著女。

2018——2019年,董雪莹及搭档两人跟随五位女性的生活轨迹辗转3个国家、8个城市最终积累了400多个小时的拍摄素材、60多万字的场记。而后把这些素材按照每人1条故事线的方式整理成5组,再把她们各自的故事打散放在同一条故事线上的剪辑方式,形成了3小时左右的故事,再经过多次结构及内容的调整后,最终浓缩成一个半小时的故事。

在这一个半小时中,既有红梅过年回农村老家与离异的哥哥有关什么是“物质女的争论”、kitty日常跟父母有关结婚对象外在条件的讨论,还有单身母亲李桃想要租个帅哥陪女儿过生日、月儿和从社交软件上认识的男性舞池跳舞等多个镜头。细腻真实的生活场景、生动有趣的对话在某种程度上消解着话题本身的沉重感,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欢笑声不断。

总制片人陈玲珍也认为,相较于大部分独立纪录片多关注生活环保、边缘人群及其他比较沉重、严肃亦或者苦涩的话题,《“炼”爱》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把都市女性有关婚姻、恋爱及爱情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娓娓道出,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包括各个电影节展映现场,观众观影时笑声不断。

这部纪录电影也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如2018年在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创投单元《“炼”爱》获得“IDF优选提案”、2020年山一国际女性影展创投会“奔跑怪物”特别奖、第十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在202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中也都得到诸多肯定。

“纪录片的故事是长出来的”

关于单身潮及大龄女性婚恋观的讨论在当下影视剧中并不少见,包括董雪莹也认为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对大龄单身女性的描写就挺真实,但这样的作品数量比较少且基于故事片的创作逻辑往往倾向于“童话式大团圆”。

不同于虚构性故事有剧本及彩排的过程,“纪录片中的故事都是长出来的。”董雪莹说到,“虽然前期都会有拍摄计划,但不一定能按照预期拍到你要的东西。”如影片中红梅和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男生相亲时有关“婚后另一半出轨怎么办”的争论,就远超拍摄前董雪莹的预判:“原以为两人会因有共同的信仰而相谈甚欢。”

而董雪莹也提到在跟拍过程中拍摄对象kitty的事件并不算多,也有考虑是否把她的部分去掉,但她和姥姥、姥爷那段有关两代人之间有关婚恋观念的对话,如“现在没有那种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那时候我们结婚太早,你们又太晚”等,刚好和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形成一些直观地对照,因此被保留下来。

此外,不同于故事片创作中演员与主创存在雇佣关系因而具有拥有较高配合度。某种程度上,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是对他人生活的一种入侵,“有信任的关系才能够拍到很真实的东西”总制片人陈玲珍说到,而这也是她自《入戏》后和董雪莹的再度合作,采访中她多次称赞“导演拥有和能够跟被拍摄对象建立很好‍‍信任关系的能力,这在纪录片创作中十分难得。”

影片中完整记录了Maggie国外冻卵的过程,其中还涉及子宫检查结果的露出、以及手术前Maggie给自己打针的镜头。董雪莹非常感谢Maggie愿意将这段私人经历在镜头前露出,这并不是出于吸引眼球的目的,更多是在展现大龄女性生育焦虑的同时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参考方向,“它(冻卵)对身体也是有一定损伤的,不是交钱这个事情就可以完成。”董雪莹说到。“永远不会因为创作去伤害别人”也是董雪莹是从事纪录片创作起就一直坚持的。影片中月儿使用陌生人社交软件约见网友的故事都具有一定私密性,但董雪莹更多的是以一种观察而不是窥探的视角来纪录,她也希望大家能够以一种温暖和善意的目光去看待这部电影。

陈玲珍也谈到,很多人看完电影后大都“觉得影片能够引起他们自身的一些反思跟自我的关照,就像是拿着镜子看见社会上人的样貌也看看自己的样貌,作为一个可以引起大家思考的作品,‍‍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而截至发稿日,影片票房仅有30万,排片占比下滑至0.2%。

故事内外都值得被看到

面对票房的惨淡,董雪莹坦言原本自己还有拍摄“炼爱三部曲”的打算,此前也跟影片出品方有过协议,如果《“炼”爱》有一定的市场反馈,可能会有下一步的投资。“但现在很迷茫是不是还要继续?我非常喜欢记录人物,喜欢把素材整理并剪辑成片,这个过程我非常开心,但我不能完全靠自己买车卖房来支持创作,毕竟我也还要生活。”董雪莹说。

2018年董雪莹因上部纪录电影《入戏》受邀参加FIRST青年电影展,在产业场上,聚合影联制片人景鹏宇就《入戏》和董雪莹有过深入交流,在得知董雪莹下个项目是聚焦都市大龄女性婚恋的《“炼”爱》后,他当即表达了兴趣,并在返回北京后多次联系到董雪莹,最终促成了合作。“敢投资纪录片这是很罕见的,需要魄力!”董雪莹此前在采访时说到。

作为非娱乐商业取向,更偏重社会效益的纪录长片,想进入院线就有一定的门槛,有着从业15年经历的陈玲珍也提到:“纪录片上院线本身对于导演和出品方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少纪录片创作者自行垫付甚至众筹拍摄的情况非常普遍,而在疫情影响整个影视大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独立纪录片创作者想要拿到投资也就更为困难。

票房收益不足创作成本、出品方不愿投资,纪录片创作者无力无资金创作、越来越多的内容不被看到,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2022年至今已经上映的6部纪录片中票房最高的仅为166.4万的《冰上时刻》。

《“炼”爱》这种题材的影片,虽说不是单纯的商业电影以娱乐为目的,但它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作品并非苦涩难懂,“还是希望影院能够给它一些更为长线的放映机会,不要像其他商业电影一样上映两周因票房不佳就悄无声息下映”、“希望可以给纪录片、纪录电影创作者一点机会。”面对影片当前的排片情况,董雪莹、陈玲珍分别对影视产业观察记者说到。目前她们也在积极参与进影片宣传中,而这样一部切近社会现实、有着诸多讨论价值的纪录电影,无论是影片中的人物还是背后的记录者都值得被看到。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在将一切加速,这往往会让人忽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导致痴情爱情故事的日渐消失。《“炼”爱》则以年轻女导演的视角,揭开了当下都市大龄女性情感困境的真实一面,也给与她们更多有关爱情与婚恋的一些关怀与启示。

正如董雪莹对影片片名《“炼”爱》的解释:不管在恋爱生活还是职场中,大家都会经历一些挫折甚至伤害,那些不好的经历可能会让自己躲在自己塑造的坚硬壳里子,不敢再去爱,但却有人可以浴火重生,继续相信爱。就在昨天,影片中的单身母亲李桃刚刚举行了婚礼,新郎比她小15岁。董雪莹转述了外界询问年龄差时李桃的回答:“不管了,先爱了再说。”

董雪莹也坦言不少男性在看过影片后发出的“更加了解女性”的评论,会让她觉得“这部影片好像找到了男女之间一种沟通的方式”‍而对话也远比对立更珍贵。

— THE END —

作者 | 桓涵

主编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