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我的姐姐》都在为张子枫演技哭,谁又体会弟弟的无辜与孤单?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9-29   浏览次数:184

清明档上映,张子枫电影《我的姐姐》上映的时机真的很好。

虽然无法与国庆档,春节档这些非常强力的黄金周相比,但是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很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

需要流泪,需要哭泣,需要释放。

似乎将这积攒一年的委屈,不甘全都在这一场电影中释放出来。

我们太久没有大哭一场了。

当然这部电影也确实戳泪,就像陈思诚在首映典礼上所说的——

“《我的姐姐》是一部以极其细腻的女性视角讲述的故事,是人生的艰难抉择。”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描摹情感的部分非常细腻。

这部电影非常戳泪,只是每个人似乎戳泪的地方都不同。相信选择看这部电影的也是想看看在电影中,别人面对这样的难题会有什么样不同的选择。

可是电影本身就是提出问题的,而生活的难题也是每个人都不同的,并不是像学生时代的每个问题都有确定的答案的。

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有观众为姐姐哭。

《我的姐姐》电影本身所涉及的剧情也是老生常谈了,影片中的家庭仍然存在“重男轻女”观念。

虽然现在已经2021年了,我们也一直说着时代在进步,也有很多家庭更加喜欢女儿,重视男女平等了,可是深入每个家庭去看,发现很多家庭这样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没有丝毫进步。

(也顺便说一句细思极恐的话:从过去到现在,从观念上来看,可能我们从未进步,我们并不会比古代人更开放更聪明。)

很多人说女孩好,男女平等,可是真的平等了吗?

是在家庭中,还是在求职工作中平等了?当然也不想过多在这篇文中过深讨论男女平等的问题,只是想说女孩依旧是弱势群体,无论是电影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女孩,女生,女人,女性在家庭中,大多依旧是那个牺牲者。

电影中老父亲为了生个儿子,甚至让女儿假装残障,只是为了能够多一次生育的机会。

弟弟的出生对于姐姐来说,本来就是一种“生存资源”的压榨,而姐姐一直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寻梦想,不想再被家庭束缚。

她本来想当医生,结果父亲希望她早早毕业能够当护士赚钱,所以改了她的志愿;可是为了当医生,她选择考研,只是为了还能够此生圆了当医生的梦想。

如果从女儿角度来看,这个家庭已经对自己很不公平了,自己想要实现梦想都如此曲折,甚至父亲为了弟弟着想,改了自己的志愿,对自己公平吗?

那么父母车祸去世,自己又凭什么为了弟弟,再次牺牲自己的梦想呢?

从她的角度来看,父母如此待自己,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管弟弟的,身边的亲戚朋友的话权当耳旁风就可以了。

可是如果此时她放弃弟弟不管不问,按照父亲对待她的样子对待她的弟弟,她不就变成了跟父亲一样讨厌的人了吗?

电影的结局并没有给到一个确切的选择,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好像无论怎么选择都好,也都可以。

选择放下弟弟去考研,选择自己的人生和梦想是对的,也没有人可以指责。

如果选择照顾弟弟,放弃考研当医生的梦想会引起更多人的同情,惹来更多的眼泪,这也没有什么错。

无论姐姐如何选择,都是她自己的路,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她彻底成长为一个大人了,没有人再来干扰她的选择,她要走的路。

可笑的是,当姐姐的她想要选择的时候,屡屡被父亲剥夺了选择的权利;而当她左右为难,不想选择的时候,却又不得不选择。

这就是生活吧,电影也说的是生活的无奈和无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很多观众看电影都哭姐姐的遭遇,哭她的命运,同情她,或者是跟姐姐有相同的境遇,曾经为了家人,为了弟弟,自我牺牲个人的价值。

殊不知,弟弟其实也很可怜的,他又何其无辜呢。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的期待,确实姐姐的负担。

一场车祸带走了他的爸爸妈妈,可也让所有人觉得他是个拖累,姐姐也觉得他多余,觉得他妨碍了姐姐的梦想,不被姐姐承认的存在。

这个世界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陌生,多么冷漠啊!他还什么都不会,多么慌张。

在这样的不被肯定,身边人都觉得他是个累赘,同时有对世界有一定的认识,就算去到另外的家庭中生活,也会觉得寄人篱下,难免察言观色,不能畅所欲言,会形成非常缺乏安全感的性格。

最后说一下电影中提到的“个人价值”问题。

今天微博热搜上看到就张子枫电影《我的姐姐》展开的话题讨论——“个人价值必须高于家庭价值吗?”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难回答,也很容易回答。

对于没有步入社会,还在读书,尚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来说,可以直截了当的回答——是的,个人价值高于家庭价值。

或许可以更骄傲一点的说,我就是家里的希望啊!只有我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带动家庭的发展。

可是在成年过后,步入社会,懂得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之后,被迫成长,被迫选择和牺牲。

这个问题跟前几天《陪你一起长大》剧中引发的热议话题——“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问题答案是一样的。

根本平衡不了。

都是需要一个人来牺牲的,对于《我的姐姐》中讨论的个人价值问题答案也是一样的——根本无法衡量。

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狠心选择远走高飞,飞往远方,去实现自我价值。

只是当你实现了自我价值了之后呢?有了成功的感觉之后呢?

会不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后悔当初对家人的狠心呢?会不会遗憾没有在家人生病痛苦的时候陪伴他们呢?

……

那么选择去成全家庭也是一样的,从小就听大人们说某个人为了家里的弟弟妹妹放弃了学习的机会,早早就下来打工赚钱贴补家里。

只是她老了的时候也难免心中有所遗憾不能够学习更多知识,认识更多的人,找到更好的伴侣吧。

这样的角色大多数是女性。

不得不说,在中国家庭中,这样为了家庭的稳定和更好的发展牺牲的往往都是女性,是姐姐,是妈妈,是姨娘……

换句话说,如果你可以勇敢追寻自己的人生和价值,那么也是背后一定有人为了你的价值牺牲了自己的价值。

只要是家庭这样的组织存在,那么就一定难免产生这样的抉择。

有人为了梦想奔赴,勇敢前行,那么一定是家庭之中有人为你牺牲价值;追本溯源,一个孩子的出生对于父母来说,或许也就是一种妥协吧。

有爸爸为了孩子换了更高薪压力更大的公司,或者妈妈为了生宝宝放弃了高薪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如果你的出生本就是爸爸或者妈妈其中一方的“个人价值的牺牲”,你的存在本来就是“家庭价值”的意义体现,又何来谈这两个价值孰轻孰重呢?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