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重温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依然感触颇多-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专注于不专业的电影解说小麦~
可以说这部电影在世界影史的地位不亚于《霸王别姬》在中国影史的地位,在影迷心目中某种程度上也和《泰坦尼克号》在爱情电影中的地位有所相似,因为在它之后,同类型电影作品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在影迷们的心目中却始终无法被超越。
显然,《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如今重温依然令人感触颇多。
首先是关于信念和希望。
片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曾说过,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直到安迪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平平无奇、按部就班的生活,当机会摆在眼前,需要我们做出改变的时候,我们总是怀疑甚至否决自己的能力,没有勇气迈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但如果就连尝试都胆怯的话,又怎么知道可能不可能呢?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当你面临抉择或者没有底气的时候,就把“我不行”变成“我可以”,把“那不可能”变成“我能做到”,多给自己一些正能量的心理暗示,相信希望一直在你身边,所谓成功往往就在不远处,只看你有没有勇气,有没有经受考验的信念。
其次是关于大环境对于个体的改变以及自由的向往。
纵观肖申克监狱里的罪犯,他们似乎对于狱中的生活早已经习以为常,体制化的管理让他们趋于一致,他们可能从没有想过如何才能丰富自己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可能曾经想过,却又在随波逐流中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其中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肖申克监狱里的年长囚犯布鲁克斯,为了不被假释,甚至通过伤害狱友的方式达到自己留在狱中的目的。奇怪的是自由作为人们始终追求和向往的东西,为什么布鲁克斯却不想离开监狱呢?
大环境对于个体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也许生活不像监狱那样体制化,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身处在一个大环境下,经历着不断被身边人同化的过程,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最后只能随波逐流。
其实作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选择和判断的权力,只看你是想与世浮沉还是想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我始终坚信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旁人所不能及的闪光点,也坚信独立自主的人终究不会被满满的负能量包裹全身,就像影片当中说的那样: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即便我们成为不了圣者,当你觉得自己深陷牢笼的时候,不妨努力去做一个足够“拯救”自己的强者。
最后把一句影片里的经典台词送给大家: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