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我的姐姐》:结局“打脸”太可惜,删掉最后3分钟就完美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27   浏览次数:187

103010如期上映,票房不错。上映首日就已经破亿。目前预测总票房8亿左右,成为春节后的又一个小爆款。

这个话题很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之前注意到天涯的一个帖子,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大学生,在父母车祸离世后,把弟弟送养的故事。

这部电影《我的姐姐》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把姐姐的经历搬上大银幕,反映了很多长期以来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女性困境。

我回去看了天涯的这个帖子。当姐姐拒绝抚养弟弟时,网上有很多谩骂。

是啊,这个姐姐真的很难搞。那时候她想过自己的生活,却要面对很多非议。

在《103010》中,张子枫扮演的安然从未想过接受自己的弟弟,对他也是极度冷漠。她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变得软弱,和他产生了感情。她的内心也开始挣扎。这部电影展现了更丰富的人性层面,也讨论了许多伦理问题。

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未婚女孩和一个没上过学的孩子住在一起几乎肯定会丢了性命,“兄弟情”依然盛行。

就像电影里姨妈说的:大姐像妈妈,怎么能不管弟弟呢?

在我看来,如果结局可以停留在倒数第3分钟,让观众自己代入去寻找姐姐的答案,那么这部电影值得打满分。

可最终结局的指向性太明确了,这不免让观众觉得可惜。

涉及以下剧透,请仔细阅读:

对比原版,《我的姐姐》改动了哪里?

我注意了电影前后的文字,但没有指出电影改编自天涯帖。但是仔细对比后发现大部分背景和人物设定都是一致的。在这个故事为蓝本的背景下,电影试图展现更丰富的人性。我们看到的恶并不完全是恶,善的背后有未知的后果。

首先,在电影里,我姐姐和我哥哥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时间,尽管她一开始并不愿意。在一起生活的这段时间,他们也培养了感情。

最后姐姐真的爱上了弟弟,对他无法割舍。

姐姐和弟弟一起坐地铁,想在弟弟上厕所的时候抛弃他,但又不忍心听他哭闹,已经悄悄决定了结局。

她曾经委托叔叔帮忙抚养弟弟,但是安然看到弟弟小小年纪就像大人一样打牌骂人,她忍不住又把他带了回来。

这一切也说明,她心中的天平正在渐渐向弟弟倾斜。

我弟弟才6岁。他对他的妹妹说,“你不能等我吗?”“我只有你”,但他知道妹妹的梦后,主动给收养家庭打电话,要求收养。

以上都是增强戏剧性的改编。

在原帖中,这个女孩一直放弃抚养弟弟。他们没有住在一起,她弟弟的收养也是她姑姑负责的。据她自己描述,是给了一个生活不太好的农村家庭,弟弟生活也不好。

原贴中的这位“姐姐”跟安然不一样,她自始至终都很“狠心”。

结局是开放式的吗?

对于结局的争议,导演和编剧的最新采访是这样回应的。

作家游晓颖说:“告诉女人该做什么是不公平的。我们一直强调支持,而不是支配。”

导演殷若昕说:“安然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不能像她阿姨一样走老路,因为这是新的,不再是在避孕套里了。”

在整个采访中,也提到了要“尊重女性的选择”,但问题是,女性经常有选择权吗?

就像电影里一样,如果安然在地铁站抛弃了哥哥,她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如果让弟弟跟着舅舅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她的良心也不会好过,电影已经帮她做出了选择。再说,面对一个如此“完美小孩”的弟弟,姐姐怎能放弃!在我看来,结局并非开放式,最终她抛下协议,带着弟弟踢球也不是“最后的告别”,她内心的天平早已倾向了弟弟,之前各种铺垫也是为了将结局合理化。

可是,这已经不是原来的“姐姐”了,原来的安然,会为了在爸妈面前要面子,为了纠正自己只能当护士的命运,自立门户多年,甚至不惜和男友分手,拼了命读书,最后还是要回归姐姐这个身份,实在是可惜了。

电影一开始抛出了许多社会议题,到这里,又“打脸”自己了。

创作者们在怕什么?答案不可明说,大家可以想想近年来,比如《少年的你》、《我不是药神》这些不算完美的结局,或许就懂了。

这个结局把电影的层次拉低了,如果停留在签协议,安然掉泪那里,我想会更符合“开放式”的设想。

但我还是不忍心对它太苛刻,因为从这里面,我依然看到了许多闪光点。

演员的细腻表演为电影加分

朱媛媛饰演的姑妈,从头到尾都没有名字,她就只是“姑妈”。

一开始以为姑妈是心甘情愿为了弟弟放弃一切,却忘了她也曾经年轻。

是的,导演有意安排,让张子枫和姑妈,一同站在了“姐姐”的立场去对话。

姑妈告诉安然,她也曾经考上西大俄语系,却为了考上中专的弟弟辍学打工;她十八岁去俄罗斯做生意,为照顾生娃的弟媳,刚到,便折返回家。

她的人生,没有自己,只有弟弟。

伺候别人,成了她的天性。

有一个晚上,姑妈累极了,她瘫倒在椅子上,抬头看着水晶灯,满眼血丝。她的生活没有光,也没有希望,唯一的光,就是这盏灯了。

她知道当姐姐的苦,却也逼着安然成为下一个自己。

她永远也记得,六岁那年半夜被蚊子咬醒,听见妈妈在偷偷给弟弟吃西瓜,还说小点声别被姐姐听见了。

朱媛媛的诉说,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淡淡的,却更显得精准有力。

“其实套娃也并不是非要套进同一个套子里头”,这句台词也可以说是全片高光。

还有跟安然吵翻的一瞬间,她把留下的咖啡装进了保温瓶,自己只舔了舔陶瓷杯的边缘,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下就表达出来了。

姑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骨髓。

饰演姐姐的张子枫更不用说了,她可以说是成功撕掉了“童星”标签,我在她身上看到了类似周冬雨的灵气。从人物形态到表演细节,都让观众们觉得她值得一个影后奖杯。

印象最深的是跟姑妈一起吃西瓜的那场戏

听着姑妈诉说着自己的难处,她没有单纯地表示抗拒,也没有乖巧地逆来顺受,而是一边狠狠舀起西瓜往嘴里塞,一边控制不住眼泪噼里啪啦往下砸。

一个叛逆少女不肯将自己的柔软在其他人面前表现,于是只好借助吃东西的动作,将所有的心酸委屈和无奈都往肚子里咽,这份故作坚强的倔强,让安然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了。

电影可贵之处,在于说出了女性之“难”

所以说,再往深一层去想,电影的结局恰恰是中国式亲情最好的反应了,哪怕是没有改变什么,但也把这种难处说了出来。

在梦想和亲情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对于女性而言,这个矛盾尤其明显。

不想辜负自己,又不得不承担亲人的责任,现实之中,每个女性都会面临类似的难题和困境,这是个无解题。

所以,现实中的女性也跟电影中的姐姐一样,眼泪总是很多。

因为她们无法和别人诉说委屈,还要被迫要放弃自己的选择。

如果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得放弃多少,失去多少啊!

致敬每一个努力活出自己的姐姐,加油!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