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从4方面品析《罗曼蒂克的消亡史》的成功之处,细节感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6   浏览次数:145

电影《罗曼蒂克的消亡史》是一部极为特别的影片,这部电影明明没有太曲折的故事线,

没有大场面,人物也比较表面,但是影片的节奏和张力还能一直保持在线。

我们反复分析影片,不难发现主要应该归功于以下几点。

简单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

这部影片除了时空上比较跳跃,让观众费脑筋,在众多人物之间也设定了很多关系来牵制观众的注意力,

但是这些关系都是点到为止的。

比如陆先生和小六之间隐约的暧昧,王妈与保镖的关系,王妈为何不能惹?王妈为何替戴先生送钻戒?画面内的种种疑问只是冰山一角,

画面之外的潜台词才是激起观众联想的广阔天地。

出色的台词

说这部影片的人物关系很复杂,

但这种复杂不是靠动作、场面,而是靠台词撑起来的。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人,这么多人如何让大家记住呢?首先需要做好分类,即分为亲自出场的人和在别人口中出场的人。

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后来出场的人物在正式出现前就已经在旁人口中被提及过。

王妈由妹夫渡部提到,老板由陆先生提到,吴小姐由陆先生提到,赵先生由陆先生的儿子在聚餐中提到。

这是挑战一般故事的叙述方法,多个散落的叙述点使得人物之间没有了主次之分,视点也模糊,不断地重复和再现。

这样,每个人既是叙述者又是被叙述者,

配合和适应碎片式的时空,形成一种回响和对照的效果。

在别人口中出场的人物有这几个:小张(前后出现3次),导演(出现4次),戴先生(出现4次)。这三个人,观众除了对戴先生可以对号入座,对另外两人都无法清晰识别。

那么就需要给他们加上一些可辨识的特质,剧中是按照喜剧形象来设计的一小张的丑老婆,

导演的自恋和不着调,并通过不同的人来重复他们的事,增加了叙述的角度,

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复调。除此之外,台词很棒还体现在很多地方。

比如转场,在打麻将那场戏中,王妈最后一句“我扒了他的皮”,随之转场到日料店,妹夫渡部正在扒生鱼片的皮。王妈领着保镖进门,叮嘱:“就像演戏。”画面随之转场到小六正在演戏的舞台上。

比如双关,小六的几段台词:“我是被人杀了呢,还是自己死的,可能最后没有死吧。”“我不再爱博爱的人了。”导演:“是拍给下个世纪的观众看的。”

还比如陆先生坐在车里对小六说:“我拜托戴先生,让吴小姐退出来。”说明吴小姐此时已经认识了戴先生,这段故事是发生在下一段故事之前的。

物件细节前后呼应

电影物件前后呼应,影片拍摄得很严谨。

比如秋刀鱼定食和黑猫首次出现了妹夫渡部在日料店做饭的场景。月光下,思乡乐声响起。一个特写镜头为并排放置的两盒秋刀鱼定食。

渡部只拿了一盒吃,这时,来了一只黑猫……在后面的剧情中,渡部把一盒秋刀鱼定食放在密室的通道。

庭院深深,一只黑猫欢脱地跑走了。

再说手帕。第一次出现在家庭聚餐上,渡部坐在小六旁边的位置,小六的手帕掉了,他不动声色地捡起放回之后,

手帕在之后的剧情又出现了,小六交给渡部,他用它擦掉车上的血迹。

视听方面处理到位

全片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最震撼的一组镜头是死去的太太趴在窗户上,双目圆睁,鲜血在身下弥漫。

她在看着丈夫渡部在小六身上施暴。一瞬间,观众们就想到了《战舰波将金号》,杂耍蒙太奇的真正再现。

影片中大量出现二次对应的场景。

上海街景的俯拍,出现过两次。渡部吹口哨也是出现两次。陆先生和吴小姐两次面对面谈话。吴小姐的丈夫出现的时候头上戴着帽子,最后离开时也戴上帽子。

剧中最多的场景就是对话,但对话中关系轴线的处理是非常规的,基本没有过肩镜头,双人镜头基本都是同向而不是相对的。

常常是单人特写,演员直接面向观众说话。

观众处于外部视角的只有一次,就是王妈和吴小姐关于戴先生的那次谈话,构图完全对称,连点心盒子都是一左一右,中轴放置了一个竖着的纸盒。

好几次转场时提前出现的画外音,造成间离的效果。这部影片内景多而外景少,近景多而远景少。即使涉及空间,也是不具体的,看不出具体环境。

特写镜头频出,

这种背景虚化的处理方式使主体人物显得格外突出,

人物的表演基本上是面部表演,叙事极简,延迟交代或无重点的交代,剧情省略的部分大于呈现的部分。

从以上4方面品析《罗曼蒂克的消亡史》的成功之处,细节感人。

一些不足之处

当然,这部影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影片的形式感非常强,在形式方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但是以牺牲故事本身的丰富性和情感为代价的。

一方面是配乐频繁,另一方面有各种慢动作和大俯拍。

其次,影片戏访各种经典桥段,比如《教父》《低俗小说》《一步之遥》《饮食男女》《桂河大桥》《暗恋桃花源》等等。

结语

最后,影片的人物和主题也存在不足。影片确实做到了让观众震惊,但震惊之后并没有被打动,问题就在于人物上。在陆先生和渡部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上几乎完全是二元对立的。

最诡异的是,影片中没有一个正面的感情基调,所有的价值走向都是负面的。

如果说,这都是时代造成的,但又缺少关于时代背景的情节支撑。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