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台湾电影观影人骤减240万 风光难掩危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02   浏览次数:180

金马奖

金马奖

  台湾电影金马奖如今已经走过半个世纪,昨日的颁奖典礼会聚了两岸三地的众多明星,但红毯上的耀眼星光却掩盖不了台湾电影的脆弱,正如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李安所说:“台湾电影这么多年一直低迷,是因为缺乏远见,总是单打独斗,是时候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了。”

  卖座电影难以烘热电影市场

  台湾近来的话题之作是纪录片《看见台湾》,影片耗资总计9000万新台币,是台湾纪录片影史拍摄成本最高的作品。影片导演齐柏林花费近三年时间拍摄,由侯孝贤担任监制,吴念真担任旁白,11月1日上映以来,该片在台狂扫6200万新台币票房,已是今年台湾电影票房第3名。影片在本届金马奖上获得最佳纪录片奖堪称众望所归。   

  这几年来,台湾屡屡出现在票房上颇得认可的本土之作,但这些影片并未将台湾电影带往光明前途,比如《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虽然曾在当时引起轰动,《海角七号》在2008年创下的3.5亿新台币票房奇迹,结束了台湾电影已死的尴尬,但可惜的是,这些影片未能由点连成面,带领台湾电影整体突围。据台湾媒体的报道, 2012年台湾电影生产76部、放映45部,较2011年续增11部及8部,但台湾自产影片岛内观影人口及票房均呈降温,观影人口360万人次,较2011年骤减240万人次,自产影片票房10.7亿新台币,也减了28.7%。台湾影人吴念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台湾电影看起来风光,实际市场上赚钱的没几部,对此,他有些悲观。  

  老电影也令人忧虑 

  虽然台湾的新电影并不能笼络住观众,但是台湾人的老电影情结却很深,正在举行的金马50年展览就吸引了不少人参观,其中不乏年轻人,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对老电影、老明星兴趣十足,而像侯孝贤这样的老导演的见面会,年轻人也是排着长长的队等待亲见偶像。

  不过,目前台湾老电影的境遇也十分危险,暴露出电影产业链的隐患。 据悉,台湾有4000多部经典老电影,但正面临胶片毁损、粘黏和断裂危机,有近500部电影迫切需要修复拯救,上千部电影等待被抢修,但一部修复费用约要台币四五百万元。为此,著名作家龙应台、导演李行、演员林青霞等都在金马奖等重要场合呼吁抢救台湾老电影,林青霞说:“台湾老电影缔造了很多经典,那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老电影是人类的共同回忆。”

  龙应台表示,台湾高喊振兴电影产业,不能只谈创作端和市场端,却忽略后端的基础工程,电影产业化必须每个环节都健康,若无法从取得、留得到用得,延续电影文化生命,将奢谈授权、推广、展览与加值,长期也会影响台湾前端优势,无法将创意人才、作品留在台湾。

  台湾电影被批视界狭隘

  由新电影乏力到老电影濒危,由个别作品成功到整体市场瘫软,台湾电影面临的困境不小。对此,在本届金马奖上,电影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的原因也很多,例如,台湾本身市场太小,影院全部为好莱坞大片霸占,本土电影缺乏保护,台湾电影人不会拍商业片,文艺片又难得共鸣等等。但电影人们最迫切的呼吁是希望加强台湾电影与内地电影的合作。 

  李安导演认为台湾电影人缺乏远见,总是在单打独斗。朱延平导演指出,香港导演纷纷北上,而去内地发展的台湾导演却寥寥可数,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走出去的想法,而拍出来的片子台湾人不看,内地观众又难以接纳。 

  朱延平还认为台湾电影界在视野和行为模式上很狭隘,缺乏雅量,台湾电影会死掉。据悉,好莱坞大片现在占台湾市场的87%,几年前更是占到99%,大陆影片目前占台湾市场恐怕不到1%,朱延平指出:“台湾唯一的活路,是打开两岸市场。”

  台湾影人积极拓展合作空间

  好在很多台湾电影人不仅意识到台湾电影的拓展可能,也在为此而做实事。 侯孝贤表示,自己当金马主席就是想帮助台湾电影把地域、文化空间撑起来,把华语电影整体做起来,连接所有资源,使金马奖不仅成为华语电影的奥斯卡,更应是为华语电影推波助澜的力量,“这应该成为今后金马奖的一个目标”。 

  台湾金马奖首任主席、台湾电影教父级导演李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两岸三地电影界交流合作,他表示台湾电影与内地电影是同宗同源、用着同一种电影语言,只有两岸的电影人团结起来,中国电影才有将来。这位自称“垂垂老矣”的八旬老人说,“我只要活着,就要为中国电影奋斗”,他感慨李翰祥、胡金銓等当年的一群电影伙伴只剩下了自己,就是要他为中国电影做下去,“我要把电影当成是一场马拉松,用一生有始有终地跑完”。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