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如果没有他,《美人鱼》《夺冠》就“糊”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161

电影是光影的艺术。提起摄影师,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提到摄影团队的另一个重要工种——“焦点员”,很多人或许就不太了解。

今天《幕后》版块“螺丝钉”系列,我们将带您走近焦点员陈强,听他介绍焦点员在剧组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他对于这个行业一如既往的深情。

“焦点员在剧组里又叫摄影助理,大助理,工作除了配合摄影师保障拍摄任务完成之外,还要安排摄影组具体人员的协作分工,以及跟其他部门进行各种细节的沟通。”

陈强曾是《西游伏妖篇》《美人鱼》《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夺冠》的焦点员,入行时间超过15年,从摄影小助理干到摄影大助理,历经了胶片时代和数字时代。

很多观众可能都会对电影摄影有所误解,认为特效多的片子对焦难度更大。事实上,对焦难度和特效数量无直接关联。用陈强的话来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较《西游伏妖篇》《美人鱼》《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等特效运用较多的影片相比,看起来应该“很好拍”的《夺冠》反而对焦难度更高,在镜头方面克服了无数困难。

区别于一般24格/秒的拍摄速度,《夺冠》全片的拍摄速度都是48格/秒,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升格”。

格/秒是电影拍摄中的一个单位,拍摄时以48格/秒或者更高的速度拍摄,播放的时候却按24/秒格播放,这样呈现出来的画面即是清晰流畅的慢动作。

《夺冠》最终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大量精彩的慢动作,“升格”拍摄功不可没。而从24格/秒“升”至48格/秒,拍摄速度翻了一番,这也意味着给焦点员留出的反应时间减少了一半。

尤其是影片不乏“女排队员”的动作戏,对于这些大场面,摄影组一般会采用“运动镜头 长焦拍摄 升格速度”三管齐下。这对于焦点员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陈强回忆,拍《夺冠》时他常常汗流浃背,一点也不敢放松,需要一直盯着演员的位置,“观察他的动作,这次做到哪儿,上次做在哪儿,每天都面临着特别多的困难镜头。”

令他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一场比赛里,先是拍吴刚气冲冲地走出场外,然后接上一个他回头的镜头。

这场戏本不是陈强该负责的工作。没想到他到了现场一看,这场戏的焦点员“不在了”。当时摄影师在现场问,“谁跟焦点?”没人回答。

看了一圈的陈强,便顺势应道,“我来吧。”

焦点员里有个行话,机器往那儿一架,就可以知道今天的活儿好不好拍。摄影师现场寻焦点员无果,某种程度也说明了,“这场戏难度大,不好拍。”

用长焦镜头往上推特写,再加上48格/秒的拍摄速度。陈强介绍,这场戏的难就难在,演员是走到特定的位置,站在那儿回头,而不是站在原地回头。如果他回头的一刻,焦点捕捉不够准确,那么出来的画面效果,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要说差半步,差一寸都完了。”

“演员开始走的时候,你就得判断他与特定位置的距离,远了多少,近了多少,是往前了几寸,还是往后了几寸。不然机器一推,焦点就虚掉了。只有把尺寸算准之后,机器才可以运动。”

这场戏把“身经百战”的陈强拍得特别紧张。

好在,拍了一条就过了。

后来总结拿下这场高难度挑战的秘诀,他直言是得益于“迅速判断”。

“因为机器特别快,做好判断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特别难。观察的时候,靠的也是自己目测。很多细节没法言传,只能说是依靠经验。”

陈强的经验累积始于二十年前。

2002年,彼时初出茅庐的他什么都不懂,便从摄影小助理开始学习,直到五年之后,才正式变成了一名专业的“焦点员”。

踏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电影行业亦是如此。从胶片时代跨进数字时代,较以往的手动对焦相比,如今自动对焦的应用十分普遍。

而在陈强看来,虽然自动跟焦设备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它却有个致命弱点,不能像焦点员一样可以随机应变。

“焦点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焦方法。但如果用了全自动跟焦,拍摄时它只能按照设定的参数运行,这样可能会限制演员表演。因为遇到新的情况,它没有办法自动调整。”

陈强自认是一个颇为传统的“焦点员”,很多时候还是喜欢靠目测对焦。

即通过肉眼观察,迅速判断出焦平面到被摄物之间的距离,然后把刻度调整到焦点环相对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目测很准,误差率极低。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是其敢于不断往高难度挑战的原因。

目测准确程度是判断一个焦点员功夫深厚与否的重要衡量因素。

曾经有人对陈强的“厉害之处”表示好奇,“你的目测这么准,是先天视力好,还是靠后天磨炼?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以前我跟组,会在宾馆里用胶条做好尺寸标记,把不同尺寸的胶条贴在房间,每天没事的时候就看看。这个长度就是两尺,这个长度就是四尺,在脑子记住它们的长度。”陈强解释。“这就是后天练出来的结果。”

经过长时间的反复锻炼,他才习得了众人眼中可以目测尺寸的“神秘功能”。

刚开始成为焦点员时,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做到目测准、反应快,跟得准。

当时觉得,能够做到这几点,已经是一个很厉害的焦点员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他才猛然发现,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焦点员,这些都只是基础。

“一个好的焦点员还要懂剧情,要懂镜头语言。知道这个镜头拍什么,将来会用在哪儿,怎么用。这个镜头的重点是什么,焦点放在哪儿,需不需要变,哪个节点变,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且在摄影师、导演提出要求之前,能够把这些事情想到并做好,而不是他们指挥你,你才去做,那就没有意义了。”

入行多年,一路走来的陈强见证着科技推动时代发展,一个个剧组也见证着“初生牛犊”的成长与蜕变。

“干了十几年的焦点员没有换工作,也没有往上走成为摄影师,我是真心的喜欢这份工作。我要把这项事情干好,干到我不能干,干不动为止......”

时至今日,陈强依然对这份工作保有强烈的热情。

人声鼎沸的片场,你总会发现一个高度专注的身影,躲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默默奉献。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分享着焦点员的经历,陈强的眼睛如银河倒影,始终闪烁着灿烂光芒。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