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看了《女心理师》顿悟:一个强势的妈,是如何一步步毁掉女儿的?-你我不能分离,你离开我会死,我离开你你会死,所以我从内疚到要死。
这是武志红《巨婴国》中的一段话,当初再看这段话时,感觉武志红似乎受了“琼瑶剧”的影响,从而去剖析式的家庭关系。
但是当我看到《女心理师》蒋静和母亲的畸形关系,我发自内心地为武志红的这段话感到拍案叫绝。
剧中蒋静的第1个镜头便是在路边大快朵颐地吃食,甚至吓坏了旁边的小女孩,暴饮暴食之后,蒋静紧接着来到厕所边抠吐。
这一系列反常的举动其实都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为此蒋静的妈妈带着女儿来到贺顿这儿做心理治疗,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顺利进行,可是叶家辉平白无故的插了一脚,导致这场治疗发生了变化。
在和妈妈的反抗过程中,蒋静既不愿意伤害母亲,但是也不愿意把自己困在绝境中,无奈之下给贺顿发了一封遗书,想要用自杀来解脱。
蒋静从一个年轻有为的女钢琴家,到后续的暴饮暴食以致走上自杀这条路,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妈妈把女儿当做情感的复仇者
一个女人抚养一个孩子长大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单亲家庭容易养出心智不健全的孩子,这句话不是100%的成立,但确实有些逻辑道理。
在蒋静的记忆里,妈妈总是向她灌输,爸爸是一个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男人,所以没有必要去怀念。
其实蒋静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她不愿意让别人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一定过得很可怜,所以她总是加倍地要求蒋静,必须在各个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因为蒋静的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的身上,所以她从来不管女儿想要什么,只是把自己认为好的全都让孩子全盘接受。
其实这种心理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因为自己婚姻的失败,所以他把成功的欲望凌驾在孩子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复仇。
在和贾总的对话中,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蒋静的妈妈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女人,对女儿表现出了绝对的强制和控制欲,但是对待外来者却表现的非常和善。
她告诉贾总,女儿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自己的付出,孩子还小时,她会帮女儿做决定,每天要练习10个小时的钢琴,好在现在女儿已经长大了,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一切和她的付出密不可分。
同时蒋静的妈妈也认同女儿的付出,有时候弹钢琴发现手指头全是血,但有意思的是,谈到这里的时候,蒋静的妈妈却突然转移话题,因为蒋静的妈妈在潜意识里知道,女儿其实并不喜欢钢琴。
但是是否喜欢并不重要,外人眼中的风光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得到回报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关系中有一句话老生常谈,父母总会站在一个制高点对孩子说“我们都是为你好”,但是这句话不知道捆绑了多少家庭关系,不知道让多少在这种家庭关系下长大的孩子变得敏感。
蒋静的哭诉是对妈妈行为最大的解读:为什么爸爸在你身上犯下的错误,你要留给我……爸走后,我们就困在了这里。
女儿是妈妈情绪的照料者和养育者
以前我们总说妈宝男,其实妈宝女也是一样的道理,蒋静知道母亲爱他,但是却一直渴望有一段温和舒缓的关系,只是妈妈的强势让她的诉说通常都没了结果。
长时间的沟通得不到有效的回馈,蒋静在不愿意伤害妈妈的前提下,只能自己消化情绪,在母亲面前她表现得温顺乖巧。
母亲给她买了一件衣服,明明不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却还要假装很喜欢。
母亲问他最近怎么样了,她说恢复得挺好的,但却只能通过暴饮暴食加呕吐的方式来缓解焦虑的情绪,并且最终母亲在她的床底下发现了大量的酒瓶和食物。
这对母女是彼此相爱的,但是因为沟通的方式不顺畅,强势的妈妈替女儿做了所有的决定,表面温柔的女儿却在背地里暗自反抗。
所以贺顿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你是你妈妈情绪的养育者和照顾者。
而蒋静对她妈妈也大声告白过:你是我唯一深爱的女人,谢谢你。
因为知道母亲的不容易,所以过分照顾母亲的情绪,但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照顾,反而壮大了母亲的强势。
所以正是因为蒋静的过分配合,才让蒋静妈妈的强势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
这种关系是一种恶性循环,想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除了在沉默中爆发,便是在沉默中死亡。
母女互相依靠,形成“共生即绞杀”
“共生即绞杀”是武志红在《巨婴国》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蒋静和妈妈就是一个“共生体”,他们相互依存,但同时又彼此伤害,这也是很多式家庭关系的缩影。
面对母亲的强悍,蒋静选择了迎合,但是不断长大的自己,也希望有一天能够走出母亲的“围城”,可这是母亲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画面,她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轨道不偏不倚的发展,一旦有一点偏离轨道,就立马拽回到轨道上。
当蒋静接受赫顿的心理治疗之后,终于发现了她和母亲之间的潜在关系,在母亲又一次想要为她做决定时,她终于反抗了,只是这一次的反抗过于激烈。
她扯掉母亲买给她的衣服,大声宣告,这才是我喜欢穿的衣服,不喜欢弹钢琴,我喜欢摇滚!
面对女儿的歇斯底里,蒋静妈妈惊呆了,因为乖巧的女儿从来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这一场暴风雨来得特别突然,对于蒋静和妈妈而言,如果不能“共生”,那就只能彼此伤害,而蒋静又不愿意伤害母亲,所以她想用自杀来解决两个人的畸形关系。
还记得陶虹演的单亲妈妈,就是因为过于强势,所以导致女儿英子得了抑郁症,直到英子准备跳江,这才引起了剧中单亲妈妈的注意。
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生活中,通常只有孩子出现躯体健康问题,父母才会意识到孩子有些异常,经过一系列的健康体表检查之后,有些家长能够意识到孩子是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有些家长因为没有文化,反而认为孩子只是在闹情绪,从而愈演愈烈,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只有经过心理专家的不断疏导,很多家庭才能够明白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责任并不在孩子,而是在自己身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单亲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因为爸爸和妈妈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一个家庭中缺少了一个角色的扮演,看起来像少了点什么东西。
其实无论是单亲家庭,还是正常的一家三口,只有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大家才能朝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否则“父母不是父母,孩子不是孩子”。
《女心理师》这一篇章最大的获得,大概是一个网友的留言:这位网友的妈妈看了这段故事之后,为自己曾经的强势向女儿道歉。
很多时候,父母也想做孩子的榜样,只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做,《女心理师》这个篇章深入剖析的亲子关系,希望能让更多的家庭明白:一味强势,只会毁了一个孩子的未来。
让我们记住,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来自彼此的在意,既然如此,就不要伤害对方。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