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网红脸霸屏!危险又迷人的港风大美人,怎么从荧幕上消失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5   浏览次数:170

上周有条新闻:香港演员陶大宇,最近频繁在内地商演。

这本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是看了下他演出的地方,基本都是非常毛坯的“县城大舞台”场地。

围观的人不太多,但他还是唱得十分卖力。

曾经的陶大宇,是TVB数一数二的黄金小生,面容英俊、演技过关。

《刑事侦缉档案》、《大时代》、《壹号皇庭》……每一部都是当年的现象级电视剧,剧情和人物都是70、80后们的共同回忆。

结果当年红遍香江和内地的一线明星,现在居然只能在这些三流商演现场来回打转。

还要被港媒嘲笑脸下垂又五音不全……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邵美琪。

年轻时是绝对的大美人,还带点当时很流行的混血氛围感。

至今都觉得,她在《第三类法庭》里的样子,放到现在来看,也是直接可以立刻Copy穿出街的时髦。

她饰演的女主海怡,一度成了“蛇蝎美人”的代名词。

结果这几年只要邵美琪一露面,不管是私下出街还是参加正式活动,都免不了要被奚落几句“身材走样”、“油腻大妈”。

和黄金期的自己对比,整个人从外形到气质,都变了。

和内娱相比,香港艺人尤其在TVB工作的,很多情况下真的就只是“打一份工”。

别说动不动月薪几千的新人了,许多老戏骨的年收入也没有内地小明星一部片酬高。

收入跟不上的同时,港剧港片的整体水平还有审美,也在连续下滑。

当年“群星打架”的画面再也看不到,TVB台庆和港姐选美,都Flop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要知道,90年代的港剧里,就已经随处可见现在的Vintage Chanel。

各种大牌包包和时装,也经常出镜。

过生日买的生日礼物,是Prada三千块的皮夹;日常护肤也可以随手买300 块的洗面奶用。

因为80、90年代,正是香港经济最繁荣的时间。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也反映在文化娱乐领域。

但最近十年,各大一线奢牌都开始把店面开到内地,国际秀场也多选上海为首发地而非香港了。

Louis Vuitton&Prada大秀均在上海举办

曾经引领潮流风向的“港潮”,慢慢也成了一种审美上的怀旧。

毕竟,一些过于花里胡哨的堆砌,有时候真的很难欣赏得起来。

所以,我们越来越怀念80、90年代的各种港剧和港风美人们。

港风文化的形成

每一种审美风格的诞生,都一定是有迹可循的。

说起港风审美,就不得不提到,经常被拿来对比的“昭和风”。

70年代正是“昭和时代”的黄金期,他们吸收当时最前沿的欧美时尚文化后,结合本民族的柔和温婉特点,衍生出独特的“昭和风”。

高仓健、山口百惠、木村拓哉还有工藤静香等人气艺人,都在那个年代绽放光彩,对整个亚洲审美也影响很大。

但是从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又开始下滑起来,而这时候迅速崛起的,就是我们的中国香港。

因为时期比较接近,有时候大家会感觉在一些视觉元素上,两者会比较类似。

比如都讲究茂密蓬松的头发、有结构设计感的套装等。

不过两者的内核,还是不一样的。

前者整体文化审美,偏向甜美、温柔、无攻击力的画风,红的都是各种卡哇伊和清新的软妹子。

而我们这边90年代港风里最显眼的标签,就是港女们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飒爽风格。

因为彼时的香港,女性和男性在职场上可以完全平等对话,不存在谁依附谁。展现出来的面貌,是充满真正底气的自信。

这种情况下,即便在雷同妆发造型里,我们的“港风美人”看起来,也是完全不同的韵味。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小花都在Copy所谓的“港风妆”、“港风穿搭”,但真正出彩的却很少。

因为大家都将重点放在了“形似”的描绘上,但却忽略了内在“神似”的重要性。

画着气场红妆,眉眼神色却还是一贯的怯懦和楚楚可怜,这本就和港风强调的独立又风情的气质,完全是本末倒置的。

这也是“白瘦幼”审美趋同下,大家越来越觉得“所有女明星都长一个样”的原因。

我们所怀念的80、90年代港风韵味,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那时候的美人们,都美的风情万种却各有不同。

梅艳芳的豪,邱淑贞的俏,钟楚红的娇,张曼玉的灵,王祖贤的媚,各有各的风情。

她们的美是很有生命力的,也是很“野生”的。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媚而不俗、艳而不妖。

虽然穿着高调的时装、化着抢眼的大红唇,但各种精致妆容下,散发出的气质是强大且自信的,而并非完全为了吸引异性的目光。

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也很能欣赏这种自信放光芒的成熟女性特质。

所以许多影视剧里,都会有许多现在看起来独立多金又迷人的女性形象。

TVB刑侦剧里,也多用Madam形象的女上司。

所传递的观念是根本上的平等。

无论男女,自己越强大,也就越能欣赏身边异性的强大,而不是需要低一层的崇拜感。

各种“危险又迷人”的角色故事,也都诞生于那个年代。

比如温碧霞一战成名的《火玫瑰》,还有前面说到的邵美琪的《第三类法庭》。(两个人巅峰时期搭档的都是温兆伦)

台词放到现在来看,也都极其超前且具有教育意义。

港风造型的精髓

港风这种独特的视觉风格,细化到造型上,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首先发型上,黑色头发必须是最流行的,极少在90年代的港剧里,看到其他发色。

女性基本都是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

长发就是直发和卷发两种。

披肩或者齐腰,都很常见。

卷发则分为刚好到肩膀的中长发,和浓密的大波浪两种。

但这两种都和现在流行的“韩式”上半部分柔顺、发尾卷曲的效果不同。

那个时候的港风大卷发,是力求从发根就开始卷起来的超级蓬松感,自带风情感滤镜。

短发也一样。

浓密和蓬松感,是时刻都要注意的关键点。

郭采洁之前尝试的港风造型,就深得精髓。

有时候,“男仔头”也很有魅力。

其次在妆容上,眉毛一定要够粗且有“野生感”。

不能有过于雕琢的细眉感,一定要第一眼看起来就很自然的毛溜感,有一点杂乱也没关系,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野生眉”。

粉底和眼影都要尽力哑光,配上抢眼的红唇,基本上就是一个完美的港风妆容了。

最重要的,也是整体视觉体系里最显眼的一环,必须要好好说下的就是穿搭风格。

港风造型,最简单来说就是分为“一松一紧”两个环节。

“松”是指各种宽松或有轮廓感的大外套,也就是现在也很流行的Oversize风路线。

不管是当时流行的牛仔单宁外套,还是皮衣或者大垫肩西装,尺寸上一定要把握“大”和“松”这两个特点。

整个人被罩在这种大外套里,首先从第一眼视觉上看,个人气场就会有所增持,为许多即便身型娇小的女士,也在外形上增加了不少气势。张曼玉和钟楚红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

所以很多当年港剧里的职场女性,都会入手好几套垫肩西装组合。

不管是日常坐班还是出席正式谈判场合,都看起来靓丽又不缺专业性。《我本善良》里的邵美琪,无数西装和大衣造型堪称她的巅峰,放在今天也是模版。

同时期的欧美影视作品里,女性也多半是相似的形象。

莎朗·斯通在90年代的《偷窥》里,就贡献了很多素材。

不管是西装还是大衣,版型都是大且偏硬朗的。

《诺丁山》里的朱莉亚·罗伯茨,戴着贝雷帽穿黑皮装的样子,也和《第三类法庭》里的邵美琪,如出一辙。

现在看起来,种草感也是满满的。

这一点,在整个全球女性风尚的流行趋势上,是一致的。

现在我们经常疯抢的大牌Vintage,大多出现在80、90年代。

当年的Chanel秀场和大片里,随处可见各种或佩戴墨镜或手持香烟的摩登女郎。

她们身上的外套,基本上十有八九都是大大的轮廓感设计。

再配上各种奢华又抢眼的叠加珠宝,整个人的贵气感和独立感挡都挡不住。

Old Celine当年的时尚画报里,也随处可见同款自信有气场的女郎。

闪闪发光又流光溢彩的年代。

而女性可以自由穿西装和长裤,是在1930年后才开始的。

当时这种专门为男士设计的,穿在燕尾服里、方便晚宴结束后去吸烟室休息的西装,被玛琳.黛德丽穿在了电影《摩洛哥》里,吓坏了大家。

但也让大家第一次看到女性穿西装的美。

之后呼吁解放女性的Coco Chanel女士,在自己的设计作品里去掉了繁复的蕾丝边、解开了紧紧的马甲。

最终为自己换上了帅气的高腰裤。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西方女性彻底觉醒,圣罗兰先生为女性设计出了全球第一件“吸烟装”Le Smoking。

自此之后,女性终于可以和男性一样,穿上舒服又时髦的各种西服套装了。

所以很多时装发展史,也同样是一出出“女性解放史”。

我们之前写梅艳芳的时尚造型时,也特别重点提到了她著名的中性西装Look。

是当时香港女艺人们,都非常喜欢的风格。

而一松一紧里的“紧”,则是在大大的外套下,大家都很喜欢穿上紧身或者露肤的内搭。

比如同样这两季很流行的Crop Top露腹装,当年许多港星就早已上身过了。

同年代的大牌秀场上,许多紧身小洋装还有露腹装,也是风靡一时的存在。

适度露出一点有光泽的皮肤,不但不俗气,还会提高整体高级感。

颜色上也很丰富。

高饱和糖果色运用好了,同样时尚有格调。

Miu Miu刚结束的新一季秀场上,就再度回归了这一风潮。

刘雯等一众超模明星们,早早的Follow起来了。

放到时下潮流来看,当年港风流行的宽松大外套 紧身小内搭模式,也极其适合如今的出街穿搭风向。

不管从实用舒适的角度,还是时髦靓丽的程度,都很能为整体风格加分。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造型好照搬,内在气场却很难模仿。

真正让女性闪光的,并不是外在打扮的多精致,更多的还是靠自己一双手打拼得到的硬实力。

我们之所以怀念当年的港风美人,不仅仅是在怀念那个那个坦然自若,又审美百花齐放的年代,更是怀念那些没有统一网红脸的美人们,带来的独立自信,敢爱敢恨的大女主精神。

穿就放胆穿,做事就不惜力去做,真是很硬颈。这其中的港女翘楚很多,比如师太,比如施南生,甚至章小蕙们。

时尚的本质永远是人,超越时装和珠宝的物品表象,才是跨过时光,跨过年龄的女性之美。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