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张曼玉的“笨拙”,会让多少“塑料演员”脸红不已?-万众瞩目的第3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12月28日至30日举办,而在此之前的金鸡国际影展,则从10日开始拉开序幕。
在本次影展中,“香港经典影片展”单元无疑是一大焦点,王家卫还特地为将展映的电影《花样年华》手写了一封信。
一句“如果多一张IMAX影票,你会跟谁看”,瞬间就让人忆起影片里的那些经典画面和片段。
但事实证明,多一张IMAX影票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电影票刚一开售就立马被抢空了。
除了《花样年华》,王家卫的另一部代表作《阿飞正传》也在展映片单中。
不难看出,王家卫是这一展映单元中存在感最高的导演,而存在感最高的演员,即是华语影坛顶级人物张曼玉了。
她不仅是多次出现在展映影片演员表里的演员,还是本届金鸡奖甚至是所有颁奖典礼,在提名和获奖名单出炉之后,频繁“亮相”的影后。
因为她在1993年第12届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拿到最佳女主角奖项之后,说了这么一段感言。
嗯,很坚定也很帅气。
所以这些年来,这段话在网上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当年张曼玉讲这段话的背景情况,却鲜少被提及。
1993年,张曼玉凭借电影《阮玲玉》再次斩获了金像影后,那一年,她饰演的《新龙门客栈》“金镶玉”一角也入围了。
没错,就是这么凡尔赛。
可即便是手握两个经典角色角逐奖项,且此前已经摘得了柏林影后,张曼玉的获奖感言却有一种很浓烈的反击舆论的语气。
因为她之前几次获奖都曾经引起一波议论,而此时的张曼玉,显然已学会不再被舆论影响。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她不断精进的表演水平,也是十年不断磨练的演艺生涯。
而她这样的表现,肯定会让不少“塑料演员”脸红不已。
什么是塑料演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对一些空有其表,整天依靠炒作的花瓶演员义愤填膺的说道:
他们不是文艺界的,他们是流量界的,他们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
对于人民日报会发表评论对此表示高度赞同:
华而不实、缺乏品质,以及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依靠包装出来的流量明星。
拍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等等各种离谱的操作让人匪夷所思。
而这些所谓“顶流”的粉丝却不愿面对这种现实,屡屡拿一些前辈的案例试图为自己的偶像挽尊,这其中就包含了张曼玉。
从结果来看,似乎相差无几。
在那段时间里,diss张曼玉的演技是业内的一种常态,大家的共识是:笨拙。
她给观众的印象,除了美丽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
看到她的演出,只觉得她不过是一名在银幕上走来走去的花瓶。
电影《玫瑰的故事》的导演杨凡“捧一踩一”,同样直接指出彼时张曼玉演戏的“笨拙”:
张曼玉不够松弛、缺少内容,钟楚红则自然、饱满,有很清晰的自我意识。
而原著作者亦舒则是爱嫌分明,师太一方面指定张曼玉出演女主角,一方面又说她不会演戏。
除此之外,圈内的演员前辈也经常直接说她笨,拍《警察故事》的时候,她NG了30几次,把成龙给气火了,对她说:
算了,算了,就这样吧,再拍下去菲林都用光了。
就连曾经的男友尔冬升,也会毫不客气地在片场怒斥她。
台湾著名电影人焦雄屏就更狠,她说当时看到张曼玉就想打她,“一看就是没大脑的”。
但时隔几年之后,她写了一个剧本,名叫《阮玲玉》,女主角是张曼玉。
在这几年时间里,实现“质的飞跃”的是张曼玉的演技,而始终不变的,是她的敬业和努力。
在早期演技尚未成熟的时候,所以从过程来看,张曼玉“笨拙”的敬业都足以让那些“塑料顶流”的粉丝们语塞无措。
拍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迟到耍大牌、动不动就大用替身,这些人家可从来没做过。
她的“笨拙”虽然气坏了不少导演,却也者凭借这份“笨拙”的敬业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
当年在片场对她发火的成龙,在20年后的一个采访中,用“最有工作态度、最敬业的,准时到,最晚一个走”来评价张曼玉。
在电影《警察故事》拍摄期间,张曼玉坚持不用替身,从十几级高的楼梯直接滚下去,到平地还需要穿过两边的钢架。
结果钢架突然倒下来,张曼玉被砸得鲜血直流,缝了十几针,疤痕直接都还很清晰。
拍摄《过埠新娘》时,和专业摔跤手在泥坑中对打,搞得浑身泥泞不说,还几次被举到半空中狠摔下来。
张曼玉痛苦不堪,表情也完全控制不住,但正好和剧本要求的状态一样,导演都以为她是演得够传神。
……
所以如果要对标“花瓶”时期的话,请先对标这样子的敬业程度。
此外,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当红演员同时拍几部戏是一个极其的普遍现象,张曼玉也不例外。
1988年,她有11部电影上映,1993年,则高达12部。
没错,就是《阮玲玉》上映的那一年。
而即便是演技已然脱胎换骨的张曼玉,也是一如既往的敬业。
在拍《青蛇》时,水中的戏份不少,当时正值寒冬,她几乎泡了一夜冷水。
据赵文卓回忆,Maggie冻到嘴巴发紫,但依然面不改色地完成了整个拍摄,这也让他彻底折服于前辈的演员素养。
到了《英雄》时期,张曼玉已经年近四十,北上到敦煌拍戏,呼吸已经很苦难,还要拍一堆打戏。
但她的心态是:趁捱得时候去捱下,有推动力才会接受新挑战。
这应该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那句话,“最怕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当然,影响演员表演情况的因素,除了是否抱以敬业的工作态度,最关键的还是诠释角色的能力问题。
而张曼玉演艺生涯中的转折点,无疑是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
刚开拍的时候,张曼玉一直进入不了角色,是王家卫给予了她充分的鼓励,同时也给予她充分的发挥空间。
比如,在拍影片中的那场经典的离别戏前,他问Maggie“男朋友离开你会怎么样”,她的回答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咯。
之后,王家卫就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演。
于是,荧幕上那个楚楚动人的阿娥就这么出现了,这一角色也成为刘德华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
而张曼玉也开始领悟到表演的灵魂,她说:
在遇见王家卫之前,我一直以为演员就是做反应,遇见他之后我才发现演员是需要进入角色里面的。
王家卫则回赞她“Maggie(张曼玉)的肢体语言是全亚洲最棒的”。
自此以后,两人互相成就彼此的电影事业,而她也成为了他电影里永远的“苏丽珍”。
伯乐的赏识和提点固然珍贵,但不得不说,此时的张曼玉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
她也开始懂得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合到表演当中,让表演更加自然和生活化。
在这之后,关锦鹏、许鞍华和徐克等知名导演也开始注意到她的进步,也才有之后的《阮玲玉》《客途秋恨》和《青蛇》等代表作。
而对于演技大飞跃之后的张曼玉来说,最清醒且最难得的是:
她依旧坚持对表演的精进和思考,以及在作品和角色选择上的不断突破和挑战。
1990年,已经是双金影后的张曼玉,在电影《滚滚红尘》中出演了原型为张爱玲好友炎樱的月凤一角,而原型为张爱玲的女主角沈韶华则是由林青霞饰演。
也就是说,张曼玉在这部电影中是为林青霞做配角。
李安曾说:所有女演员在林青霞面前都会失去光彩,除了张曼玉。
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张曼玉通过流畅灵动的表演,让一个戏份并不多的配角闪闪发光,并顺利拿下了当年的金马女配。
香港影坛中有“霞玉芳红”这么一说,张曼玉愿意给另一位作配,足可见她关注的是作品和角色本身。
到了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林青霞放弃了金镶玉一角,选择了自己更擅长的英气侠女邱莫言。
而刚在文艺片里大放光彩的张曼玉,则借由自己的首部武侠电影扩大戏路,为观众带来了风情万种的金镶玉。
这种“非角色第一人选”的情况,在张曼玉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一开始,《阮玲玉》的原定选角是梅艳芳,出于种种原因,梅姑没有出演。
因此,在拍摄的时候张曼玉就受到了不少争议,尽管如此,她仍旧完全投入到角色当中。
先是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后每天都穿着旗袍生活。
也正是这份对角色的用心,才让观众在几十年之后,仿佛在荧幕上看到了命运多舛、风雨飘摇的阮玲玉本人。
贾樟柯这样评价:对演员宿命的认同,让她好像灵魂附体,这一刻我把她当做中国所有天才女演员的结合体。
此外,徐克电影《青蛇》里的青蛇一角,原本也是邀请梅艳芳出演。
白蛇的最初人选则是巩俐,最终也是经过好一阵变动,才花落张曼玉和王祖贤。
因此,俏皮灵动又邪魅妖艳的青蛇,成为了她演艺生涯的又一代表性角色。
到1997年的《甜蜜蜜》,考虑到女主角李翘是内地人,陈可辛就邀请王菲来出演,对方拒演之后,张曼玉接下了这一角色。
那一年有评委用“从未有过如此真实而精湛的演出”来评价她在片中的表现,其中停尸间那场经典的哭戏,也已经成为了教科书式表演的范例。
不难看出,在敢于突破和挑战之外,张曼玉选剧本的眼光也是相当独到和锐利。
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她已开始减少接片数量,95年更是一整年没有新作上映,直到一年后直接带着《甜蜜蜜》王者归来。
到了2000年,她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将旗袍的美展现到了极致,也成为了梁朝伟心中唯一一个想再合作的演员。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在戏外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了一个颇为敏感的问题:
王家卫安排一个有关国际局势的结尾,是否代表他有什么立场?
张曼玉的回答是这样的。
这是她作为一个表演工作者在艺术方面的见解,同时也是她作为一个个体的自我涵养。
更为直接点说,体现了她的艺术水准和文化水平。
试问有多少演员能说出这种话?
而就她自己来说,时间往前推10年左右,那时她的前男友将她写的几十封情书卖给了八卦杂志,信中有不少错误。
既被曝光了个人隐私,还被报刊杂志各种取笑自己的知识水平。
那段时间,张曼玉也切身体会到了阮玲玉所经历的“人言可畏”。
此时再回头看看她在《花样年华》时期回答的那段话,足可见她那些年的思想沉淀。
2004年,在完成了截至目前为止最后一部主演的电影《清洁》之后,在荣登亚洲首位戛纳影后之后,张曼玉选择了息影。
离开时她这样说道:我怕演戏越多,我就离那个叫张曼玉的人越远。
自此以后,除了曾经客串出演过两部电影,不管贾樟柯等人再如何力邀,她都不为所动。
因为在她看来,没有一定的表演热忱,是无法继续拍戏的,这是她作为演员的原则。
其实张曼玉的影坛成就和地位已无需多言,其中“曼神”这一形容最为贴切。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演艺圈大环境的改变,近年来却时常出现一些塑料演员的粉丝“碰瓷”曼神的情况。
就像那个流传甚广的获奖感言,它所包含的分量之重,是绝不可以轻易拿来就用的。
要知道,那可是张曼玉!
青石电影| 柯棠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