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傅彪因癌症去世后,冯小刚仗义帮还200w债务,葛优却1分钱也没给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1   浏览次数:182

2005年,42岁的傅彪因癌症去世后,留下孤儿寡母和200万债务。冯小刚仗义掏出200万,张国立也捐款40万,葛优却1分钱也没给。他解释:有些事,钱不管用!

傅彪生前最好的两个朋友,一个是冯小刚,一个是葛优,三人感情深厚如同兄弟般。

但去世后,冯小刚帮他还清了200万的债务,就连张国立和一众明星都纷纷解囊相助,只有葛优没掏一分钱。

但他后面的做法让所有人钦佩。

当年,葛优凭借《活着》 中出色的表演,成为第一个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中国人。

而国内的电影奖项,如金鸡奖,华表奖,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都被他一一拿下。

出道30多年,他星途璀璨,熠熠生辉,如一座顶峰,让同行高不可攀。

身在名利圈,让人仰视的“葛大爷”名利双收,身价过亿,是个名副其实的成功男人。

葛优的妻子名叫贺聪,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博学多才,气质出众。

长大后,贺聪成为一名美术教师,端庄秀丽,性格温柔,工作又稳定的她,在众多追求者中偏偏看上了当时还在跑龙套的葛优。

别看葛优电影里很搞笑,其实生活中,他不善言辞,沉默得可怕,然而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贺聪。

婚后第5年,葛优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在中国电影界站稳了脚跟。为了更好地让葛优安心拍戏,贺聪辞去了美术老师的工作。

她先是在文夫开的餐馆里帮忙,后来丈夫拍戏,她就做起了助理。

两人过着公不离婆,称不离砣的甜蜜生活,所以,两人決定做丁克,不要孩子。

葛优和傅彪都是冯小刚的御用演员,两人一个是主角,一个是配角。红花需要绿叶配,傅彪专演小人物,非常出彩,他为人随和,大家都喜欢和他相处。

当年,冯小刚拍摄《甲方乙方》时,他不但看中了孙桂田家的四合院取景。

还看中了孙桂田身上的质朴善良和纯纯的北京大妈气质。

于是55岁的孙桂田成了最大年龄的冯女郎,在该剧中出演二舅妈,进军娱乐圈。

因为这部剧,孙桂田还认了傅彪做干儿子,两人相见恨晚,就像亲生母子一样。

傅彪的去世后,65岁的孙桂田白发人送黑发人,她泣不成声,久久不能释怀。善良重感情的她时常会梦到傅彪回来了。

英年早逝的早逝的傅彪,临终前托孤于葛优。希望葛优能照顾他14岁的儿子傅子恩。

葛优和妻子贺聪虽然曾约定做丁克,但好友的遗嘱,他们一直谨记心中,夫妻俩视傅子恩为己出,为了培养他,付出了很多心血。

葛优关注傅子恩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傅彪的妻子张秋芳直言葛优是个真诚的朋友,私下里很细心很细腻。

她感恩的说:傅彪走后,丈夫生前好友都伸出援手。

当年治疗肺炎的高额费用将傅彪一家的积蓄花光了,留下了200多万的债务和房贷。

这些债务全部由冯小刚承担。张国立和妻子邓婕也对母子俩提供了不少帮助。

邓婕时常打电话与张秋芳聊天宽慰她,还鼓励她重新做一些事业来改善生活情况。

其他演艺圈内的好友也竭尽自己所能,帮助张秋芳。

傅子恩18岁的成人礼,本来是不准备过,而葛优却很看重。

当天葛优有两个应酬,特意打电话强调无论多晚,一段要等他。

他说:我必须见孩子一面,要给他过这个生日。

当天晚上,葛优尽管很累,还是到了。

他对傅子恩说:来,今天你长大成人了,你妈管不了你了,来跟大爷喝杯酒。

当傅子恩准备考大学时,冯小刚和葛优都特别给予指导。

傅子恩想子承父业当演员,母亲希望他当导演,最后葛优和冯小刚终于说服了傳子恩,让他向导演界发展。

疾病无情人有情,如今的傅子恩也用优秀的电影成绩感谢了葛优和其他众多长辈,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相信傅彪看到爱子如今事业有成,一定会含笑九泉吧!

能结交到葛优、冯小刚、张国立这样的好朋友,也是傅彪的福气。

宁浩曾经说过:葛优身上有个颓废劲,就是著名的“葛优躺”,让人看一次笑一次。

只是他不仅仅有葛优躺,他所出演的电影每一部都是经典,葛优二字就是票房的保障.

1月21日,电影《古董局中局》曝光了一段花絮,葛优大爷给群演让座,谦和的态度获得了无数网友的赞赏。

画面中的葛优已经做好了妆发,在一旁等待着拍摄,双手交叉地站着。

如今64岁的他看上去不品老态,除了眼角有些细纹外,丝毫看不出已经到了花甲之年。

过了一会,他突然弯下腰拿着凳子走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群演大妈面前。

期间,只见葛优一直弯着腰,态度看上去十分谦和,用两只手捧着凳子,嘴里一直重复着“来来来”,示意大妈坐着等。

大妈见状连忙摆手说着“不要不要,你坐下歇会吧”,看到大妈一直拒绝,葛优亲切地说“没事,我还可以,我和你们一样站着”,

网友夸赞:葛大爷不愧是德艺双馨的好演员,大腕儿,却那么接地气,那么暖心。

只是太可惜,他当年为啥要丁克呢?

不过相比某些嘴里说丁克,等妻子人老珠黄时,突然带突然带回来一个私生子的明星要强太多。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