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曾红过刘晓庆,10岁为父收尸,32岁离婚不后悔,只可惜一生无儿女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8   浏览次数:177

“作为中年女人,应该活好自己的每一天,做最好的自己,如果你有一毛钱,你就去买一盒化妆品,有一块钱就去买一块丝巾,如果你有一百块一千块钱,就去买一件体面的衣服。”

对于潘虹而言,人这一生为自己而活才是最实在的,自己过得舒服才是王道!

潘虹可谓影坛神话人物,国际国内大奖拿到手软,还一度因获金鸡奖次数多而打破吉尼斯纪录,至今无人能敌;凭借一部影片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继邓爷爷之后登上《时代周刊》的第二位中国人。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她放弃婚姻换来的,有过遗憾有过不舍,但已成过去。

如今的她低调自律,潜心向佛,一生无子女却也乐得自在!关于爱情婚姻、名利,她看得比谁都清醒,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看透生死

1954年潘虹出生于上海市,她原名刘蓉华,下面还有两个妹妹。

关于她的身世扑朔迷离,外界一直盛传她是混血儿,父亲是俄罗斯人,是从前苏联来中国援助的专家,妈妈潘淑芳是一家医院的会计,两人展开了一段异国恋并生下了潘虹。

无奈之下,潘虹的妈妈只好匆匆远嫁于一位南下的干部,而刘干部成了潘虹的继父。但是这种说法一直没有得到潘虹本人的亲口承认。

在潘虹眼里,刘干部早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是他陪自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教给她很多做人的道理,给了她无尽的疼爱与呵护。

原以为一家五口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小日子,没想到运动来了,把一个人人称羡的家毁得支离破碎。

10岁那年,父亲在狱中服用过量的安眠药自杀,母亲在逼迫中与父亲离婚,潘虹无奈改随母姓。

父亲的离世给潘虹带来了一生的阴影,小小年纪的她第一次直面亲人的死亡。

最残忍的是为了保护母亲,小小的潘虹需要独自去给父亲送殓衣,取骨灰。

火葬场的门卫对潘虹说:“回去不要告诉你妈妈,你爸爸的一个耳朵被撕下来一大半,挂在脸上呢。”

那一瞬间,潘虹对生和死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她甚至都觉得“爸爸死了,是一种解脱,与其那样活着,还不如死了。”

她在《潘虹独语》中说:“父亲的去世,给我的不再是悲伤,而是一种悟性,使我一下子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年龄,甚至超越了痛苦。但也就在那一刻,我彻底失去了我的童年。这样一种生命层次的飞跃,使我比同龄的任何一个女孩子都更成熟,更知道怎样打理自己。因为我知道,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少给妈妈添麻烦。”

几天之后,小小的潘虹捧着父亲的骨灰盒一个人坐上了上海回哈尔滨的火车。第一次出门的她什么都不懂,连害怕都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一定要把妈妈交给自己的任务完成,一定要把爸爸送回家。

父亲去世一年后,母亲就改嫁了。不幸的生活背景和经历,让潘虹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背上了“私生女”的标签,遭受了太多的白眼。

17岁那年,在席卷中华大地的“知青上山下乡”的活动中,潘虹离开上海在崇明岛插队落户了,她在食堂主要负责卖饭菜票。

和很多插队青年一样,潘虹心心念念想的都是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回城。

一年之后,机会来了。上海戏剧学院来崇明岛招生,潘虹抓住机会立马报名,以朴实无华的表演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顺利地被表演系录取了。

在学校里,潘虹就是努力进取的好学生,还没毕业,她就参加了几部电影的拍摄,如《青春》、《欢腾的小凉河》和《朝霞异彩》。

面对别人羡慕的眼光,潘虹表现得很淡然,于她而言演员只是一份工作,挑到你你就好好演戏,挑不到你你就好好沉淀。

1978年,潘虹被导演杨延晋选中成了电影《苦恼人的笑》女主角,一举成名。这部电影后来受邀参加了戛纳电影节的展映,同时获得了电影华表奖,青年优秀创作奖等奖项。潘虹也凭借这部电影一炮而红!

然而,这只是开始!

随后潘虹的事业越走越顺,她很快就成为了当红的明星,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1988年秋天,谢晋执导的电影《最后的贵族》在美国开机,潘虹饰演片中养尊处优却命运坎坷的外交官女儿“李彤”。

这是中国第一部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但其火爆程度丝毫没有因为国别的界限有丝毫的影响,不少美国影迷冒着严寒,上街拉出巨大的横幅,祝潘虹圣诞快乐。

同年,潘虹还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她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艺人。

从1983年至1994年间,她先后获得四届金鸡奖、三届金凤凰奖和三届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百花奖、华表奖、电影艺术节上获的奖多不胜数,还因获得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次数最多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成名后的潘虹并没有膨胀,她依然是那个云淡风轻的自己。对她来说,影视圈不是名利场,更不是大富大贵捞钱的好地方。

清醒淡然

潘虹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但在爱情中却差强人意。她也曾经有过幸福的时光,但最终却以离婚收场!

1977年,潘虹在拍摄《奴隶的女儿》时,与米家山相识。

那时的米家山还不是导演,只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普通美工,而潘虹早已名声在外了。

相恋一年后,两人决定走进婚姻。在米家山身上,潘虹得到的是一种如父如兄般的依赖感,这可能与她父亲早年过世有关。

后来潘虹自己都说:“他大我七八岁,算高干子弟,无论在年龄上还是成熟度上,我好像找到了半个父亲,他给我的感觉像兄长加父亲。”

婚姻初期,二人甜蜜恩爱,米家山为了扶持潘虹的事业特地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专业。就这样两人“妇唱夫随”,潘虹拍戏,米家山就帮忙找一些参考资料帮他把关,潘虹也会出演米家山的戏,靠自己的知名度帮衬米家山。

两人一起合作了米家山导的电影《顽主》,潘虹的影片《井》米家山也帮了不少忙。

两人事业上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婚姻却岌岌可危!

随着潘虹的走红,戏约越来越多,夫妻俩为了工作长期处于分居的状态。结婚八年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都不足一年,潘虹有5年的时间住在峨眉电影厂。

时隔多年后,潘虹提起当年的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女人,不是一个很好的女人。拍《杜十娘》时我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回家。在自己的感情天平上,我觉得事业最重要,出名最重要,而对于自己的家庭是可以放弃、不做考虑的,当时觉得家嘛,反正回来还是我的家。”

米家山曾问她,你要做女人还是要成功? 潘虹选择了后者。

至此,二人8年感情划上句号!

两人婚内没有要孩子,对于这段感情,潘虹也曾后悔过,“如果让我的人生再次选择,我愿做一个普通的母亲。”

可当记者问她是否愿意改变自己性格再结婚时,她却否认了。“男人很奇怪的,你比他强他不高兴,你比他差他就要欺负你。我为什么要改变,我生活的很好,我能养活自己,也有能力照顾好我的家人,这样就足够了。”

她在自己的著作《潘虹独语》里也曾写道:今天的我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能把握自己,我既不需要去做男人世界里的太阳,也不需要去做他们的点缀,但我必须有自己。

见过很多在婚姻里迷失自己的女人,为了男人、家庭放弃自己,借着牺牲的名义折断飞翔的翅膀;也见过很多女人挣脱家庭的牢笼,打破世俗偏见为自己博得了一方天地。人这辈子,终其一生还是要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潘虹是幸运的,她一直都知道。

身处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当大部分人都在忙着炒作,挤破脑袋抢着做代言的时候,潘虹却能不被俗事所烦扰,专心拍戏做好自己、过好自己。

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困境,她比谁都清楚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演“恶婆婆”,要么什么都不演,潘虹选择了后者。

她一直秉持的一个信念就是:好奇心是一个演员的标配。有了好奇心,你才会有兴趣,才会离想塑造的那个形象越来越近。

谈及时下大龄女演员缺好戏拍的话题,潘虹自信地说道:“现在我很庆幸,我终于不靠青春吃饭。青春不再,其实没那么可怕,反而是一种释放。”

对于舞台,她有着独到的看法:“上了舞台以后是看你自己,你真有阅历的话,你可以在这个舞台上站一会儿,也许你站C位,也许你让人瞩目一会儿。这个舞台的价值就在于它对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

潘虹在舞台上挥洒了大半生的心血,如今已到暮年,她终于可以停下来好好歇歇了。现在的她生活的自在惬意,简单纯粹。闲来无事写写字、拜拜佛、陪陪母亲。

大家都说“老小孩”,在潘虹眼里,母亲变成了小孩子,天天粘着她。她就拍戏时把母亲接到剧组同住,不拍戏时就带着母亲到处旅游。

结语

2003年,潘虹作为学者皈依佛门吃素多年,生活深居简出,却很自律。

说起皈依的缘由,潘虹坦言,作为演员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免不了有很多的牵挂,当自己有了信仰之后,即使不能见面也可以为他们祈福。

她也曾对记者说:“我只想过清静的生活,没有任何争斗之心,心态好精神也好。”

“我信奉的是简约主义,日子也是如此。一个人吃饱,全家都饱,这是我最喜欢过的日子,我不要有所牵挂。”

在潘虹眼里,做自己是最重要的事,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也是幸福的,不妥协不错位是她终其一生要追寻的最高理想!虽然年华渐渐老去,但她依然是我们眼里的无法企及的传奇!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