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被誉为“周五情侣”,是韩国颜值最高的CP,宝琳到底有多好磕?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8   浏览次数:203

大家好,这里是七月娱记。

开篇之前,想问各位一个问题,大家心中颜值最高的CP是哪一对?你们觉得这几年热度最高的BG CP又是哪个?

今天,七月想和大家来聊的,就是曾经在韩国红成现象级的一对CP——Borene宝琳。

宝琳,是由韩国男演员朴宝剑和kpop女爱豆裴珠泫组成的一对CP。2015年5月,裴珠泫和朴宝剑成为打歌节目《音乐银行》的第31代MC,因为受到大众的喜爱,被称为“周五情侣”。

说到宝琳CP,不夸张地说,应该是这几年韩国最火的一对CP。在他们接手《音乐银行》MC之前,音银的收视率连1%都困难,很多大势艺人都不想接音银MC这个饼。而在他们出演之后,音银收视率持续走高,作为一个打歌节目,最终收视率逼近10%。由此,也使得音银的MC变成了各家公司必争的大饼,开创了打歌节目炒CP的开端。

宝琳当年有多红呢?曾经Irene在拍摄杂志时说到了自己的理想型问题,而这期杂志上了Naver热搜第一,评论都表示“理想型当然是朴宝剑”,而最高点赞一万多。而16年朴宝剑在主持KBS年末舞台介绍Gfriebd组合时,观众直接当场大喊“你的女朋友是Irene”。

韩国总人口才五千万,粉圈人数也不过百来万。一个杂志问答能有上万的点赞,说一句国民CP真的名副其实。

一个打歌节目MC怎么会火到这种程度呢?宝琳的魅力到底是什么?七月去韩网考察了一下当时的评论之后,总结了如下三大原因,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1.善男信女,神颜顶配

在近几年韩国的娱乐圈中,朴宝剑是公认颜值最高路人好感度最强的男演员。从《请回答1988》开始,“阿泽”就成为了一代韩国人的白月光,很多人因为阿泽滤镜,对朴宝剑拥有着无条件的喜爱。打个比方的话,有点类似《神雕侠侣》中白古一样的存在。朴宝剑的颜值和气质都完全长在了韩国人的审美点上,光风霁月的端方君子类型,是韩国这几年无疑问的“国民男故”(也就是国民男友的意思)。

而与之相配的是,裴珠泫irene是韩国女团史上第一神颜,被称为“美神阿芙洛狄忒”,连续多年蝉联韩国最美女爱豆和整形模板第一名。盖洛普是同代女爱豆前二,拿过国民烧酒代言,是top女爱豆和国民颜值看板。

这样两个人,组合到一起,就是王炸组合。从颜值上,近几年的CP里,就没有能超过的。别说打歌MC CP,就算是韩剧主役,也没有颜值比肩宝琳的。因此,在宝琳搭档期间,就被韩国人称为“善男信女CP”,也被韩国人说做“天上男子和天上女子”。

因此,颜值的绝赞是宝琳大火的前提。

2.阿泽效应,美神初显

如果只说颜值的话,宝琳也不会火到这种程度,毕竟好看的糊糊美女帅哥多了去了,没见哪对俊男靓女都能火到这种程度。而宝琳大火的一个契机就是,当时正是朴宝剑和裴珠泫的人气上升期。

2015年11月,韩国神级大爆剧《请回答1988》开播,朴宝剑饰演的“阿泽”迅速俘获全韩女性观众的心,成为了现象级的电视剧角色。而与之相应的,朴宝剑也因为阿泽这一角色成为了韩国顶级男演员,风头一时无两。

而同样是2015年,裴珠泫irene所在组合red velvet大火,两首小爆曲《Ice Cream Cake》和《Dumb Dumb》奠定了红毛一线女团的地位。Irene作为RV门面美貌被大众认可,被誉为新一代神颜。

宝琳搭档主持《音乐银行》的时间是2015年中旬到2016年中旬,正好是朴宝剑和裴珠泫的人气上升期。一边是大爆剧男主角,一边是新生代女团神颜,两种化学反应融合到一起,使得宝琳的国民度和人气到达到了韩国BG CP的巅峰。

因此,宝琳的传奇没有新人能够复制,确实也是意料之中的,毕竟不是每对CP都能有这样的人气。

3.积极营业,绝美爱情

最后这一点,才是宝琳成为传奇CP的关键。如今的kpop艺人,因为和粉丝的黏性加强,很多人在台上都对男女艺人的互动很避讳。而宝琳能够脱颖而出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之间那种亲密又自然的互动,让人感觉是真情侣的氛围,更容易使人代入其中。这其中还有很好磕的“差别对待”梗,裴珠泫是韩国有名的冷美人,对待男艺人一向冷脸,只有对朴宝剑这样“情窦初开”过。

而非常拉好感的一点是,两个人虽然台上亲密宛如真情侣,但是在台下却连彼此的联系方式都没有留。被问到的时候,也大大方方承认是台本。

台上认真互动,尊重观众,台下没有关系,尊重粉丝。多方位的原因,才成就了宝琳的魅力。

这几年韩国火的CP也有几对,比如阿豆之类的爱豆搭档,但是却没有第二个可以火到宝琳这种程度的CP。一方面是宝琳的颜值和人气很难复制第二对,另外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男女艺人之间的反应不再像以前的搭档那么自然。有时候还是蛮怀念以前的追星氛围的。

看完之后,你觉得宝琳这对CP好磕吗?你心中颜值最高最好磕的CP是哪一对?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