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被冯巩一句话点醒了,离开中国后,相声演员大山,如今怎么样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18   浏览次数:180

娱乐圈里的关系网根错节,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让网络上的小贩们也津津乐道这类事还在下面藏着,就等着去吧,只有你没想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想要在这里看到的都是,热烈欢迎关注《夜归》这本短文,想来有很多小伙伴们全看了,70后、80后、90后基本知道了自己的名字,而在小品中扮演一位叫许大山的“中国好丈夫”的加拿大男孩马克,因此爆红。甚至可以说是风靡一时。

一九八八年,这位加拿大男孩马克来到中国开始留学生活,在出国留学的第二年,也就是大二的时候,CCTV将举办新年文艺晚会,但是一定要找几个留学人员去演综艺小品,因为马克凭自己勤快地把基本功做好,也就是后来大伙儿看到的“中国好老公”许大山。

这个小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张80年代初期,老外学习训练中国话,模仿中国人的一言一行,让观众们有了一种神秘的感觉。而且穿着“中国风”服装的马克一上台就给观众带来了一片欢声笑语,其实,这类小品在那个时间对于观众来说早已是看惯了,但这一一举一动都给观众带来了一阵欢笑。

短剧和小马克都获得爆红,特别是后起之秀,成了相声小品谱中第一位老外,然后大伙儿也都称马克为“大山”。数十年来,人们经常在春节晚会、脱口秀、舞台剧等演出中看到他的身影,但是由于时间的流逝,大山却渐渐“消失”在大家眼前。

事实上,马克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马克出现之前,这一缘分就已经结了起来,想来也正是这一“缘分”一直牵着大山。20世纪20年代,大山的爷爷带着儿媳孩子离开家乡来到中国,那时身为一家医院门诊部的医生,也因为这样的缘故,大山自小便与中国有着说不清的亲密无间。

念书时,大山人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艺术,甚至达到了痴迷程度,那时还选中文为主导修课程内容,因缘际会下毕业的时候才去中国,而当时正是因为地理原因才决定要去中国学习中文,所以才去中国学习。一夜红红火火的大山在爆红后并未骄傲自满,还趁“名人”的真实身份完成了许多年来“寻亲”的愿望,通过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终于找到了一家成功地为自己找到了一家“家”,并以此来寻找“名人”。

大山火之后,尽管有很多人找他出演影视作品,做综艺节目,但是大山偏要对相声小品起到很深的兴趣爱好,后边大山看到了姜昆,期待另一方可以收他为徒,但是因为没有收留外国人为徒的事例,这件事也屡次搁置,但大山却不肯放弃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姜昆于1989年年底宣布收留姜昆。

此后,大山于1990年元旦文艺晚会上以“姜昆徒弟”的真实身份走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与姜昆、唐杰忠共演相声小品《高徒》,后来又出演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1998-1999年间连续2年播出央视春晚,可说是大势所趋,但是如果一直按照这条路线发展下去,那么未来的某一天就很可能被淘汰。

「要想再一次成功下来,就要跳出舒适圈」,对大山来说,他们可谓「得心应手」,正如冯巩对大山说的,高山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还是不顾一切地挑选换来,然后逐步尝试各种线路,比如当节目主持人,也为这两种文化交流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因为时间的变迁以及年龄的增长,大山渐渐在大家眼前消退,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工作”,虽然不如过去,但是仍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

比如,广播电台设置栏目,也尝试寻找同一点,作为相声大师的大山,也尝试寻找新的真面目。于是大山又进驻小视频网站,其视频资料还是中国文化艺术,却不像其他外国人一般,以各种形式的赞美与“爱中国”为宣传口号,拉拢中国人,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独白,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时说上几句英文也被网友吐槽“一股中国味”。

Mark虽然是外行,却不在人世,这是《人民日报》给他的评论,希望大山能一直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大伙儿可以去小视频网站看看全新的作品,这是《人民日报》给他的评论。

更上一层楼,唠唠叨叨,我陪你在演艺界漫游热烈欢迎关注。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