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偶然与想象》中的3个故事背后,赏析其对白之深意-
看了滨口竜介的《偶然与想象》,一直兴奋得睡不着觉,好似读完一本好书一般,舍不得离开刚刚抓住的魔法世界。
没有社会关怀与高大尚,没有尸体与死人,没有惊悚与悬疑。滨口竜介用很低的预算,精准的台词,恰到好处的演员,抓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如细针般的细微情绪,把我们扎得一边笑一边惊呼,结束后喘口气,有点怅然。
整部电影是由三个故事构成的。《偶然与想象》中的3个故事背后,赏析其对白之深意。
第一个是〈魔法〉。女主角与闺结束工作后在计程车上八卦,对话中透露闺蜜最近与暧昧对象的互动,她形容那种一见如故是,第一次碰面就可以掏出灵魂长聊15小时也舍不得结束的心灵高潮,类似「魔法」。本来是诚心的倾听、私密的分享欲望,结果越听越不对劲,闺蜜口中的魔法师根本就是两年前被自己抛弃的前男友。
女主角由古川琴音饰演,古灵精怪,持着简直可以杀人的诚实,吓死人的锐利语言,冲到前男友的面前,不留情面地朝他丢东西。前男友一开始还想镇住脚步,不断叫她滚开,只是羁绊一定有理由,情欲窜流,情势变得难以捉摸。
读到这个信息,我耸耸肩,那第二个故事〈敞开的大门〉简直是太大逆不道了。
在香港上映时该段落中文名翻译为〈门常开〉,我比较喜欢这个标题——「保持门常开」,是这段故事的核心。涩川清彦饰演的法文教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求研究室的门要保持敞开。哪怕是下跪的学生、或为了替该学生复仇而前来诱惑教授的女主角森郁月,始终都没法把门关起来。
教授让人敬佩的,正是他的「门常开」。保持门常开,不畏惧外界的眼光自顾自地存活。女主角饰演一名结婚生子后重返校园,锁住内心,与外界格格不入的女子。在与对方度过的安静午后中,以肉身检验自己的存在价值。
当森郁月放弃拉拢教授,她坦白地说「自己的存在就是让人讨厌」该怎么办?教授板着学者的脸,立刻解答:「我不知道」。然后说:
我不清楚你以往度过怎样的人生,但是如果身边的人否定你的价值,请记住要抵抗,不要让社会的标准来衡量你。
滨口竜介似乎相当明白,在对话中放入爱情对白的威力,造成一种贴近日常又瞬间远离的奇怪距离感。对我而言,有种近似村上春树之感。小一点的时候读村上,心中会埋怨:「为什么总是要写这类型场景呢?」这些鲜少真正造成故事情节的推动,只是因为想要而已。
就像是那个角色传了短信给村上:「恩,帮我安排吧。」然后村上就安排了。后来觉得,这种安排是一种欲望的、动物的、活着的诗意揭露。
看完第二个故事,影厅的男男女女非常激动。不是因为欲望撩拨,而是导演的手法太幽默,让人想大叹:「不可能这样——」的同时,又接受了:「好吧,是会这样的。」这就是偶然。无法反驳。
比起来,最后一个故事〈再一次〉非常温暖。使观众走出影厅后,觉得双手好像刚刚被失散多年的朋友紧握过。
由衷地喜欢《偶然与想象》,角色的对白顺畅地如齿轮卡住齿轮,一切都像上了润滑油,痛快地运作了起来。影厅灯亮时,反而安静了。大家像我一样,感觉被「偶然」耍得团团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阴错阳差是如此的贴近真实,而且,当它不致灾难时,往往很美。
28岁之后,虽然不像《喜剧开场》的三位角色与青春撕裂告别。但我也像唐吉轲德那样,跟看不见的巨兽搏斗,想要逃离各种我不认同的价值观,一边逃、一边否定,却又一边跟它紧密相依。
那段时间,我被一段话共鸣着。是某人日记上写的这一段话:
三十岁前两年,每天回到家,我都想要打死我自己。那好像是一种分裂,一种「真实我」与「社会我」的分裂。而放在电影《偶然与想象》中,好似又找到了答案。
人生经历的种种,不管是青春期的躁动还是人到中年的苦涩,看似是命运的轨迹,殊不知也是偶然堆砌的结果。我们的每个想法成就着偶然,偶然经历过事情之后又开始有了想象,延续平凡的人生。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