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黄渤、徐峥、李诞,这可不只是简单的喜剧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8   浏览次数:155

这似乎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渴求用喜剧填充生活治愈生活的时代。

但如你我所见,无论是喜剧电影,还是喜剧综艺,抑或是喜剧本身,都太难了。

环境苍白贫瘠,创作枯竭乏力,演员青黄不接。

无论是包袱,还是演员,翻来覆去就那么些个。

但这档节目偏偏不信邪,硬是要顶开那坚硬贫瘠的土壤,试图再次破土发芽。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主演:马东 / 黄渤 / 徐峥 / 于和伟 / 李诞

豆瓣 :7.9

IMDb :暂无

发起人,马东。

节目嘉宾,黄渤、徐峥、李诞、于和伟。

喜剧的基底,加上残酷赛制的综艺包装,再洒点节目嘉宾嘻笑调侃间带来的趣味调料。

显而易见的,这是攒了个大局。

当然,很多人不理解。

放着老牌的《奇葩说》和燃爆的《乐队的夏天》不做,为什么偏要走这条本就窄的喜剧路。

但往下看。

你从中或许能找到中国喜剧一鳞半爪的注脚。

01

既然是比赛,自然有好有坏。

整体看下来有的节目意外特别好,有的又确实蛮差的,给这档节目打分就变得特别困难。

所以乍看一眼,「好笑」似乎成了它的最大标准。

当一个喜剧脚本不够深刻时,要想玩好,就看手腕和技巧。

比如《一心不二用》,用了一个「声画不能同步」的设定,并依靠喜剧演员炉火纯青的表演,不停在这个设定上做放大,不断深挖笑点并逐步升级。

当主角着急地拔打120电话的时候,你不仅不会觉得浮夸,反而会觉得这种荒诞感十分自洽。

这就是生理性上纯粹的好笑。

而台上还有一种搞笑,是利用戳中日常的共同体验引发观众共鸣来达到喜剧效果的。

比如《时间都去哪了》。

它从各个方面直播了拖延症的一天。

因为经不起社交网络的诱惑,主人公在微信、微博、抖音、网易云上来回切换并每次都安慰自己「只玩五分钟」,结果一玩,几个小时就这样没了。

让人不得不怀疑,它是不是在我家装了监控。

更另一类呢,在喜剧中添加了更多文学性,让本来很简单的一出戏变得高级了起来。

比如《三毛保卫战》,全程将头发做拟人化处理,并用了舞台剧的形式,直戳脱发人的痛处。

你看它是如何在叙事上让整个故事变得有声有色的。

先是安排男一伤心地往地上祭酒,此时,男二匆忙赶来,大声呼喊并寻找同伴。

他口中的两个同伴,一个叫伊万诺夫,一个叫二狗。

蹲着的男一悲痛欲绝,缓缓开口:「他们昨晚牺牲了。」

这个消息对于男二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愣在那里,无法接受。

男一见他这副模样,语重心长道:「想开点吧年轻人,脱落,就是头发的宿命啊。」

你瞧,这是叙事上的妙笔,既在不破坏剧情完整性的前提下用台词交代了身份和背景,也让戏剧更具荒诞感和张力。

且演员表演得越认真,这种荒诞感和张力就越强。

同样,《谁杀死了周日》也将周一到周日做拟人处理,用情景剧和剧本杀的方式,套了阿加莎晚宴的模子,撬开了更多的戏剧空间。

他们推翻了惯有的套路,在技法上做了最大的创新,让原本被框起的题材变得生动起来。

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笑吧,皮奥莱维奇》玩的就是结构,结构的工整和巧妙,给节目加分不少,黑色幽默的文学气息,更是让故事迸发出惊艳感。

比如《水煮「三结义」》和《网暴清除者》玩的是脑洞,这种无厘头又似乎没有门道的搞笑,在这个舞台同样很奏效。

你看,不是所有的喜剧都要追求悲剧效应。

它很坦诚:「喜剧就是让观众乐,没有什么其他的门道。」

纯粹的快乐和好笑,是喜剧最大的魅力。

02

当然,也有一些有着悲剧内核和带着现实关怀的喜剧。

比如最新一期的《生日快乐》。

这段表演并不复杂。

第一眼,它简直普通极了。

生日那天,家里的玩具娃娃和冰箱竟然都变得会动会说话。

玩具熊,匹诺曹,电冰箱,他们变成了人样,陪男主一起过生日。

男主从一开始的惊恐,到难以接受,到希望他们消失,再到慢慢交流慢慢接受。

最后,12点的钟声响起…

它简单地像一部儿童剧,但不简单在,它融入了太多接壤当下人文生活困顿的关怀。

那句「就算是一个人也没关系」慢慢回荡,整个情绪起伏里,暗藏着淡淡的伤感。

故事也终于露出它的底色,这是一个孤独的人的内心渴求。

同时,这也是孤独的个体之间的报团取暖和相互疗愈。

你能从中解构出孤独症群体的寂寞,与节目中的男主产生共振。

同样用细腻笔触描写人困境的喜剧,还有一个。

《最后一课》。

密室逃脱的关卡里,一个教表演的老师意外发现,饰演26号丧尸的NPC,竟是自己曾最引以为傲的学生。

而这位老师,不仅把这里当成是教学指导课,还喊来学弟学妹一起观摩这位丧尸学长的表演。

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尽了如今喜剧行业的辛酸。

喜剧演员青黄不接,有些优秀的喜剧演员难以出头,慢慢在努力混口饭吃的现实中磨灭了梦想。

稍稍出头的「腰部演员」呢,也在为生计苦苦挣扎,在为下一个片约暗暗烦恼。

它用一出尴尬无比的社死喜剧,完成了对演员的现实关怀。

节目里,马东说「喜剧发生在拐弯抹角处」

喜剧照见现实,就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03

说这么多,我们并不是没《喜剧大赛》身上的不足之处。

有更深层次意义的,老套生硬,带着浓浓的说教味。

比如《流行语培训班》,再结合「亲情」主题,一眼你就能猜到节目的结构和用意。

纯粹好笑的,脚本逻辑太浅,还有一些,单纯是包袱的堆叠。

比如《三狗直播间》,几乎都是些土味破招的结合,全部直给的夸张表演风格,让马东直言笑完之后会感到愧疚。

但相比于不足,我更看中它的稀缺性。

在这么多的喜剧比赛中,它是多元,尊重且包容的。

小品,美式喜剧sketch(素描喜剧),默剧,即兴,漫才,陷阱喜剧,舞台剧,音乐剧…

所有喜剧类型在这个节目里都能找到最喜欢它的观众。

就像于和伟说的「包罗万象」,喜剧可以有各种可能性。

与此同时,它更重视编剧的力量,遇到优秀的脚本,会请编剧谈谈作品的创作背景。

对编剧的重视,或许会为贫瘠乏力的创作环境灌入一潭活水。

包容,当然不止于此。

第一期,喜剧演员们在一个爱奇艺的节目里讽刺爱奇艺会员制度和超前点播吃相难看,爱奇艺居然啥也没阉割就给播出了。

你从这种自我揭短中是可以窥见一些格局的。

《偶像服务生》照例是在层层推进的诙谐之中夹杂了对选秀行业的讽刺。

那些借着喜剧戏谑出的真话,比如「私生粉不配做粉丝」、「不喘会被队友说划水」、「内鱼(内娱)完了」,都带着明显的嘲弄和讽刺之意。

如果说这家饭店指的便是选秀行业,那么最后男主喊出的「祝饭糊掉,祝店塌房」的祝福,又何尝不是很多人的心声。

我看《脱口秀大会4》时,印象最深的,是李诞说过的那句话:

「现在的环境下,可以用喜剧来调侃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当下紧绷的环境里,能喊出这样的「祝福」,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而节目的多元,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即喜剧之间不断的碰撞。

看三狗组合第二个作品《丛林法则》。

他们试图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不仅讽刺了「画饼」和「996」这样的打工文化,更是套了《等待戈多》的模子,用文学性传递了思考,消解了大部分的狗血桥段。

同时,这个节目也引发了究竟要做怎样的喜剧的讨论。

最新的一期,《女友来了》表演完之后,马东没有投票。

他的理由是,这种与观众互动的模式太多了,有些形式大于内容。

但这似乎也是如今喜剧的现状。

喜剧的综艺舞台,赛制越来越激烈,创新越来越多,但喜剧本身,日渐趋同,日渐单调。

而这种讨论与碰撞,会让日渐趋同单调的喜剧慢慢变得丰富。

喜剧的标准,或许会在这种不断的碰撞、交流、吸纳中,逐渐清晰。

又或许,喜剧本就没有标准。

最后,以我很喜欢的《笑吧,皮奥莱维奇》结束这篇文吧。

有人把搞笑当成生活的调味料。

但也有人把搞笑,当成生命和信仰。

我们身处的这片喜剧景象看似繁荣,其实已近乎是一片荒漠。

还好,还有人在坚持做这件事。

坚持和热爱,可以让喜剧继续破土发芽。

到慢慢群芳吐绿。

乃至枝繁叶茂,万木争荣。

排版 ✎南野文

图片 / 来源于网络,侵删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