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求《风起洛阳》别再吹自己是大制作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2   浏览次数:155

《风起洛阳》可能是今年年末冲KPI最狠的一部剧了。

播出不到十天,就持续多天霸占了各种榜单的榜首,好不风光。

但豆瓣评分却在水军、黑粉和路人的乱斗拉扯中,将将保持在7分的中等水平。

所以,有时候看到这一上一下出现的好评差评,还是让没看过这部剧的人不免有些迷惑。

台词究竟好不好,是个问题

但不论其他口径是否统一,有一个点大家都是形成共识的,那就是:

“钞能力”确实挺强。

所以,当“大制作”已经成为如今国产古装剧最主要的宣传噱头的时候,这部评价这么参差的剧究竟咋样呢?

正如前言所说的,不论你看不看得懂电视制作,了不了解视听语言。

但凡你看到《风起洛阳》的第一眼,感受肯定是:

这剧得TM花不少钱吧?

首先是场景,那叫一个恢宏壮丽,气势磅礴。

节目有一个制作特辑里提到了本剧的布景。你看到的随便一个场景就是花费数十天时间搭建的,占地动不动就是论千万计算的平方。

当然这剧不仅面儿上看着豪,细抠也不虚。

除了场景,人声也是,那叫一个鼎沸。

习惯了国产剧里群演就是ctrl shift的观众可得狂喜了,毕竟连天天封神的宫斗剧鼻祖《金枝欲孽》都愣是找不出更多的美女群演来保证画面和谐。

到底谁最后能当选未免有点太过于明显

可对于《风起洛阳》来说,这都不是事儿。

你随手点一下暂停,随便一帧的路人形象都能称得起一声精致,发型都是有认真做过的,不是简单的马尾丸子头,甚至能看到衣服也是有质感分阶层的,绝不是批发的劣质欧根纱。

除了能动的人,固定的道具也是有钻研的。

比如水晶佛头,纯手工打造,立志呈现完美吊灯效果。

再比如剧里看到的机关道具绝对不是后期特效合成,都是实打实设计出来的机关。

最值得一提的,当然还有剧组的打光,那叫一个细腻,所谓的电视剧愣是做出了电影质感。

光影效果相当的精致考究,画面的配色也是丰富但不杂乱。

甚至电视剧的调色都可以说是近年来比较正常偏上的,没有磨皮滤镜,没有搞阴间绿色调,也没有为了深沉故意搞得饱和度很低,总体还是呈现出大唐盛世的繁华与讲究。

而作为电视剧剧情依托的原著,是马伯庸尚未正式发行的小说《洛阳》。虽然对于小说剧情如何进行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从剧集来看,马亲王对于原著的故事线设定和历史考究依旧是稳的。

三位主演黄轩、王一博、宋茜这里暂不评价,但这种演技派搭流量的配置,确实也是前面这么多“钞能力”稳固的基础。

而宋轶、咏梅、刘端端,都是广为人知,演技不容易出错的好演员。

加上还有性格鲜明,不只是在做背景板的配角们。

这两个小配角火了

讲到这儿,你看这是文化底蕴有了,制作水准有了,演员也齐活了,按理说只要不出啥大错应该不会太拉胯。

但是呢,《风起洛阳》错就错在这种搭配,导致1 1并不大于等于2了。

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所以当摄影出身的导演过分在意自己的活儿花不花的时候,你就应该做好重点误的心理准备了。

可能是为了显示布景之用心,所以从第一集一开始,镜头动不动就开始拉远景,切特写,隔三差五一个长镜头,说着说着就一个环拍。

剪辑也是一会儿神神叨叨,快慢速来回切,一会儿又是打算整点热血漫元素,一场打斗恨不得搞上他几十个分镜。

这样的秀技行为,单场内视觉观赏度有了,拼在一起,却让剧情的进展更缓慢了。

还有那些确实值得夸一句匠心精神,但是对剧情来说用处可能也不是特别大的道具,也格外影响剧情流畅度。

比如那个不同角度可以折射出不同样貌的水晶佛头,愣是在不同集里以各种角度出现了一遍,生怕观众没看出来剧组给每根钢丝都取了名字。

而那场为人称道的大婚仪式真的有必要花那么大篇幅去展示吗?

就目前的剧情来看,这场唐代婚仪除了值得上个热搜,被粉丝拿来做一个历史阅读理解以外,其他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既没有推动剧情发展,也没有烘托人物性格与情绪。

而最最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大家本就最担心的演员本身,完全是撑不起这么大台面的。

宋茜、王一博这二位,同样是前在韩务工人员,同样是队内舞担,同样是爱豆转型演员,两人却在这部剧里走上了不同的极端。

宋茜的表演方法是恨不得每个字都用嘴巴夸张说出,生怕观众在小屏幕上看不见她的表情动作。

而但凡需要展现层次丰富的递进情绪时,宋茜都会用整个面部神经都在抽搐的哭泣拉起全场,再时不时挤出一下苦笑、翕动一下鼻子、抖搂一下肩膀。

王一博则是继续延续能不张嘴就不张嘴,能没有表情就没有表情的流量面瘫表演法则。

当然这种面瘫倒不是说没有表情,只是永远哭丧着脸,永远压着眉毛,永远一脸深仇大恨。

在国产动漫已经卷到是个帅哥就做成让眉眼距无限接近于负数的情况下,真人就没必要也这么操作了吧。

而且,桃寻思他和这柳七娘虽然是因为包办婚姻在一起的,但也是自小认识的,更何况按照这个剧情的发展,两人之间也是因为很多变故有了情感关联的。

怎么就能把心不甘情不愿演成不愿骗婚gay的被迫“同夫”呢?

毕竟百里二郎他是“疏于人情世故”,并不是厌世呀。

而有了这两个风格迥异的队友,黄轩作为三人小分队中的演技担当,一拖二实在有点累。

比如讲述自己痛失童年好友的这场戏,他在这边情绪一阵输出,演绎了从不愿回忆到肝肠寸断的好一段情绪动荡的大戏的时候,

旁边搭戏的宋茜只能是皱着眉头瘪着嘴,半天挤不出一滴泪。

除了主角,其他卡司也未能弥补遗憾,实力派虽多,却无任何惊喜。

刘端端扮演的东川王、宋轶扮演的柳然都不停让人想起他们过往的同类角色,没啥记忆点。

柏林影后咏梅扮演的圣人,全程披头散发,有气无力,说话的时候过于强调平仄,显得嘴唇过于抢戏。让人一直忍不住在意这个高高在上的女帝为啥还买不起一只滋润一点的唇膏。

当然最感欣慰的,是剧中演员几乎都原声上阵。虽然值得鼓励,但确实不咋好听。

王一博一开口,整部剧所营造的质感大跌,一顿一顿毫无节奏的说白,让人昏昏欲睡。

宋茜一着急就含混不清的口条,以及若隐若现的山东口音都只能让观众大呼救命。

虽然这部剧相较于他们之前的作品可能还是有所成就,毕竟粉丝都分析出来了这么学术性的演技概论。

但理解力没有粉丝强的观众并没有义务去观摩演员一遍遍在剧集里磨炼自己,去忍受不成熟的表演一次次端上台面,以及被迫做阅读理解。

可以看出,《风起洛阳》想要对标的是去年大火的《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将二十四小时的时间跨度抻开为四十八集剧情容量,剧集后半程甚至分成八条线索,每组情节依次推动五分钟就耗费了整整一集。

但好在开头

“长安限时反恐”设定靠新鲜点燃了观众热情。

《风起洛阳》则行不通了。

如今,同类型作品与同水准制作层出不穷,《风起洛阳》在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悬疑”二字还远远不够。

这类悬疑剧情本应通过一组主视角引入,以查案剧情为主线,推动悬念逐步揭开。

然而本剧视角从一开始便在三人间反复横跳,其间还穿插其余配角视角。

虽然多线并行的叙事想法是有的,但大量心理戏与分头行动只适合放在文字里,一旦放到影视剧中,只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而或许为显摆黄轩的演技与台词功底,导演动不动就给十几分钟的对峙、回忆前尘戏码。

真正让观众有代入感的推理与动作场面少之又少,观众只好陷在段段漫长的黄轩表演展示环节中。

近年来,古装剧制作水准逐步提升,电影感、电影咖、复古考据、实景拍摄、大场面、大制作络绎不绝。

十年前大火的《甄嬛传》,如今推出恐怕从造型到场景美术、构图都要被批评一番塑料感。

审美升级、制作加码之后,国产古装剧却再也没有供应出超越《甄嬛传》《琅琊榜》热度与口碑的作品。与所谓质感呈反比的,则是剧情、节奏越来越拉胯。

但无论制作如何精良,都只是工业化的面子,观众会为工业水准一时惊叹,留住观众的,永远都是张弛有度、动人心悬的情节。

只注重所谓“电影感”,古装剧只能日渐沦为替剪刀手提供空镜素材的工具。

买椟还珠的道理,希望制作人们懂的都懂。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