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比瘟疫还厉害,感染即死,这部剧牛了!-
在疫情阶段性胜利后的今天,悄然上线的《埃博拉前线》,可以说是恰合时宜。新冠已经两周年了,中国仍然处于“动态清零”的过程,在经历过口罩蒙面的时期之后,我们才开始更加珍惜“自由呼吸”的日子。
在蓝天下自由呼吸曾经是最为平凡的事情,就和享受阳光、沐浴雨水一样平凡,但是疫情面前,连畅快呼吸都变得弥足珍贵。
这部剧从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出发,力求凸显大国风范。什么是“大国风范”?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国视角。
这部剧的制片人茅熠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言,中华文化中有“仁”的部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拍这部戏的初衷,就是想要表达中国人骨子里的这份含蓄的博爱。
其实在当今社会西方国家倡导的最多的“人道主义精神”,它的本质和中华文明中的“仁”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这部剧的视角,更加能够发现,其实中国帮助非洲的过程中,一直用的都是“平等”的眼光,而不是像某些国家那样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比如种族层面的优越感。
《埃博拉前线》因何而生?
在杨文军导演的采访中得知,他在前期与制片人对接的过程中是非常感动的,制片人向他讲述了许多埃博拉期间援非医务人员的故事。这部剧中的人物都有原型,许多故事的取材都从2014年的援非抗击埃博拉的真实案例中来。
而这样一个故事其实背后有一个更加长远的背景,就是我们中国将近60年的援非医疗的背景。这也就意味着,其实不管埃博拉爆发与否,中国都在几十年如一日地承担起这份大国风范,不是一时的作秀,而派遣前线。
今天的人都喜欢说: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而中国医疗的长久陪伴,对非洲来说,也是最长情的友谊、无声的告白。
我认为导演对这部戏的视角选的很好,他认为中非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平等的关系,是一种朋友的关系。双方的感情一定要是“平视”的,比如剧中中国的队员去接纳非洲人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礼仪,还有非洲朋友做的酱油版的番茄炒蛋。
我们发现剧中的人物对非洲文化中和自己差异的部分,不会表现出“我不想学,我不想接触”这样的感觉,都是尽最大可能去尝试“融入”,这就是导演所谓的一种“平等关系”。
从骨子里,没有认为中华文化有优越感,而是觉得所有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平等性,就像剧中罗晋饰演的医生没有觉得中国的西红柿炒蛋就是最好的,而是渐渐去接受木薯丸子加在西红柿炒蛋中的模样。
这部戏的拍摄过程非常艰辛,主创人员前期前往了非洲实地采风、勘景,三年的行程就达到了两万五千里。但是后期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没办法赴外拍摄,在中国的海南万宁还原了一个西非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观看这部剧的时候,可以说完全看不出这些景是后期搭建出来了,背景是非洲人和建筑特色都非常写实,看得出主创的用心。
在一部剧中,展现好中非的互助友谊,展现好中国人骨子里的“平等意识”,我想,为什么要拍摄《埃博拉前线》,已经有了答案。
惊心动魄
看《埃博拉前线》能够带给人那种头皮发麻的惊心动魄,因为灯光组会用“光影”来讲故事,要知道这种手法大多数时候是在电影中才运用的。不同的光影,能够显示出人物不同的情绪,在昏黄的灯光下和在明亮的阳光之下,同一个人展现的情绪是不尽相同的。
另外道具组也为这场“惊心动魄”加分不少,比如为了突出埃博拉的可怕采用红色的隔离网,代表警示的意义。在建筑物上面使用了大量的彩色条板,除了凸显非洲的民族特色之外,其实也用高饱和的色彩来抓住观众的眼球。这种和国内色彩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带给观众别具一格的体验。
剧中的志愿者胸前有一块国旗,衣服是浅蓝色的,蓝色有天空之意,代表着世界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如此以表达两国的友谊。
开场的幽灵船上面全是死亡的人,这般诡异的情景为开局增色,也为后期的剧情埋下伏笔。幽灵船其实是恶势力的走私船,但是因为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导致一船人员的死亡。这为后期病毒的溯源工作埋下了伏笔。
诠释“担当”
这部剧有一个“担当特辑”,专门从导演、演员、制片人的角度来诠释担当,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担当的理解。
从导演杨文军的角度,他认为担当是责任和勇气。要知道埃博拉的惨烈是很难用镜头来形容的,《埃博拉前线》这部剧的话题关乎中非友谊,导演本身接下这部戏就需要鼓足非常大的勇气。
因为拍的好,那是理所应当的,宣传祖国的光辉形象。但是拍的不好,一定会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如何把沉重的话题转为可视可听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其中的温情?这是导演需要思考的部分。
从演员的罗晋的角度,他认为担当有三个词语可以概括之:生命、友谊、责任。罗晋的三个词语其实是从他剧中的角色出发的。剧中罗晋饰演了一个援非的传染病专家,身为一个医务人员,在他面前生命大过一切。
而这份“救助”对医务人员自身来说是危险的,传染的风险显而易见,但是为了“中非的友谊”,为了出发前的“誓言”,所有的医务人员扛起这份责任,义无反顾地“舍身而战”。
说到这里,人们就会想起新冠期间,中国境内各地医务人员支援武汉的情景,当一个新型的病毒出现,未知死亡概率的时候,各地“请战书”上面就画满了红手印。
在病毒面前,医务人员就是战斗的第一线,正因为有了他们,病人和死神中间才有了一堵墙,而这堵墙是用成百上千医务人员们的“舍生忘死”换来的。
从演员毛晓彤的角度,她在剧中饰演了一个国际记者,她认为记者的担当就是还原真相。而剧中的她确实深入到新闻第一线,冒死报道真相。
演员许亚军也是老戏骨了,他认为的担当是在重大突发情况下,把责任负起来。这是作为一个医疗队领导人的角度,剧中的他英姿飒爽,许下誓言:“带多少人出去,就带多少人安全的回家”。
演员刘天佐曾经饰演过《盗墓笔记》中的王胖子,许多人对他印象深刻。在这部剧中他饰演了一个罗晋的同事,他们不仅是同事,更是战友。在他得知自己可能接触了“感染源”,有可能得了埃博拉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做好了自我隔离。这就诠释了他所谓的:对自己要负责任,对战友们也要负责任。
总的来看,《埃博拉前线》向我们徐徐展开的是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现场故事,病人和医务人员之间的脉脉温情也从一个个小故事中显现,剧中封锁交通、封锁医院的紧张镜头也许曾经很难被人理解,但是当观众们都经历过新冠疫情,一切都相通起来。疫情和人类的决战时刻,这部剧拍摄出了大灾难的电影质感,后续的剧情非常值得期待。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