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港影:以无厚入有间,郭富城的演技成长,为何​竟似​没有上限?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20   浏览次数:191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在香港有个综艺节目,在街头随机抽取一百人做调查。

问他们,模仿最多的歌手是谁?

郭富城、罗文和谭咏麟居前三,分别是30、16和10个人的答案。

另两位天王在第五和第十位,有一位天王不上榜。

这个问题当然并不说明什么。

在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参赛影片《白银帝国》发布会上,主持人介绍郭富城,以“表演艺术家”称呼,引来现场记者一片嘘声。

一晃十来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记者,是否还曾记得自己曾经发出过的嘘声。

我不知道郭富城是否有资格被称作艺术家。

但他的演技成长,竟然似乎没有上限。

1993年,上映了六部郭富城参演的电影,其中一部客串,有五部主演。

也是迄今为止,他电影同期上映最多的一个年份。

那年四大天王的另外三位,刘德华上映了四部电影,张学友有五部而黎明只有一部。

放在今天,在香港演员中也就只有古天乐能够做到。

其中有部电影叫做《赤脚小子》,曾经被人以讹传讹说上映一天下映,票房只有1010元,但实际是上映12天,票房397万。

郭富城后来接受采访,说这部电影是当年自己拍到最喜欢的一部,说两年时间公司帮他接了十部戏,大多不是自己想拍的类型,还说从杜琪峰导演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他对好剧本的渴望,可能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在那部电影里,他发挥了自己身手敏捷的长处,更将一个不谙世事又纯真善良的少年刻画得生动如许,回头看去,放眼整个影坛,关丰曜这个角色也不能做第二人想,而其情感丰沛的特点在那个时候就表露无遗,片末一场欲穿鞋而不得的戏份,将整部电影画龙点睛。

虽然很多影评人视角,惯性认为一个出道只有两三年的演员,演技必然稚嫩。

但如果认真看过电影,自然会有自己的认识。

这是郭富城演技的第一次成长。

他似乎随时都做好了全情投入的准备。

这应该是原因之一。

2000年的时候,上映了一部陈嘉上执导的《公元2000》。

这一年郭富城35岁,搭档吴彦祖。

根据剧情推断,角色年龄大概二十岁左右,整天沉迷于游戏,饰演他死党的吴彦祖倒还好,本身要比郭富城小差不多十岁,但对于郭富城来说,这个设定并不友好。

他在电影里还要扮白痴状表演。

配戏的吴镇宇几乎抢走了所有风头,其表演和郭富城比起来,真的叫做举重若轻。

后来他凭着十分钟的戏份拿了金像奖的最佳男配奖。

或许在粉丝的视野里,郭富城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很好。

但如果稍微挑剔一点,就会觉得,怎么会这么差?

而如果把视线拉回1993年,同样是少年感的设定,与角色关丰曜对比,Peter就真的令人感觉失望。

作为一个演员,不知道郭富城有没有反思过这个角色和表演。

一年后上映的《浪漫樱花》,他依然飞扬跳脱。

在后来的2002年,梁朝伟和刘德华在演《无间道》,黎明演了《三更之回家》,张学友忙着开他的世界巡回演唱会。

而郭富城整年都没有一部电影上映。

这个阶段的郭富城,与香港影坛那些戏骨级演员,感觉是天地之别。

但距离《赤脚小子》差不多十年后,他又遇到了杜琪峰。

这一次是《柔道龙虎榜》。

虽然表面上看来,电影是双主架构。

郭富城和古天乐,各自是“姿三四郎”的一个面,郭富城阳光积极,古天乐则阴郁颓废。

但杜Sir将戏眼放在了古天乐的身上。

郭富城名为双主之一,但实则戏份是做辅助用的,他的阳光与冲劲,只是激发主人公“司徒宝”斗志的一环,虽然戏份多过张兆辉和梁家辉,但在角色设计上并没有差别。

而这部电影的表现,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

演员的表演,与戏份多少没有必然联系,甚至也不在于是否核心戏份。

热衷柔道的黑帮老大张兆辉、武道气息纯粹的郭富城与狠辣的梁家辉,甚至是一直痴傻的蔡一智,他们四个人是这部电影最耀眼的符号,以表演而论,他们与电影是紧密贴合的,能令到观众信服他们的角色,反而男一号古天乐,表演上乏善可陈。

而借助这部电影,郭富城一扫此前数年的颓势。

与当年《赤脚小子》时期同而不同。

所谓同,指他寻回了入戏的状态与表演的尺度,不同则指他已经更加成熟。

为即将到来的蜕变做好了准备。

电影《三岔口》他一鸣惊人。

关于这次首封金马影帝,可略做延展和剖析。

很多人疑惑于,一个此前在影坛几无建树的演员,怎么就能凭一部电影一飞冲天?

这首先当然得益于金马奖对于演员突破的褒奖机制。

我们观察金马奖就知道,其颁奖机制,很少从履历去判断一个演员,评委们都是就戏论戏,每个进入提名的演员,都等同重新来过,新人和老演员一视同仁。

其次,寻找十年的执念与执拗、得知真相后的万念俱灰和以虚假自欺,这三种状态将郭富城推上了影帝的宝座,尤其是万念俱灰的一场戏,那种极致爆发的情绪张力,惊艳而令人动容。

这个表现,很多演员终其一生都不曾有拥有过。

这些东西都可以观察的。

所以经常喜欢说一句话,只有作品不会说谎。

另一个证明,是谭家明导演借由《三岔口》这部电影而钦点他做《父子》的男主角。

大导演的眼光是精准而毋庸置疑的。

很多人动不动就喜欢讲,谁可以替代谁去演某个角色。

其实在这句话之前,首先得先去翻翻那个替代者的作品,看看他有没有类似的光芒表现。

比如换个人来做《三岔口》的孙兆仁,他有没有那种情绪爆发力?

那如果又有演员去替代《父子》里的周长胜,能不能有那种来自骨子里的颓废力场?

任何演员都是同理。

而必然有些演员是能被代替的,也说明那样的演员到不了极境。

就《父子》这部影片来说,它并不是一部温情脉脉或者含蓄隽永的文艺作品,而是直指人心的现实题材。

周长胜并不是一个内收深沉的角色。

他是一个真正的普通人,市井粗俗又意志薄弱,比如他的嗜赌和脾性暴躁,又经常耽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老婆跑了,还能用阿Q式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上一秒正在雄心壮志自我感动,下一秒遇到停电,就将之抛诸脑后,撺掇儿子赶紧去入户盗窃。

尤其令人齿冷的,是当儿子被抓住,他唯一可依靠的父亲却仓皇逃离。

郭富城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是圆融无瑕又力道万钧的。

可称光芒万丈,绝不为过。

这并不是一些人以为的内敛或者外放手段可以解决的,如上所言,这需要一种“力场”。

而这个所谓“力场”,正是表演的真谛。

它是从演员的骨子里往外散发的。

也是好演员的共性。

而当体验过这种极高层次的表演状态之后。

他开始尝试拓进一步宽戏路。

选角开始偏锋,永远以“没有尝试过”为第一准则,异域、旧年代、变态、科幻、农村、大人物、励志及魔幻,这一路走来,我们鲜少看到他有同质化的作品和角色。

即便是同样的角色,他也令角色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比如孙兆仁、凌光、刘杰辉、臧sir和高见翔,这是跨越十来年时间里的五个警察角色,一个爆裂颓废、另一个渐进式崩塌,一个正气无双、另一个尽责良善,还有一个怂包腹黑,五个角色之间,你找不到有任何相似之处。

很多人在步入表演巅峰后,会停留在被大众接受和专业赞誉的舒适区。

但这样做的后果,就如温水中的青蛙。

演员会逐渐丧失创造力,你会看到他们角色的面目趋同,到最后完全如出一辙。

而当喜乐哀愁都全然公式化,其表演就不再对观众有任何吸引力存在。

这就是舒适区的可怕之处。

郭富城的变化、挑战和尝试,应该是他不断成长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是空杯心态。

他很像一块海绵,在职业生涯里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新的剧本和角色、新合作的导演,甚至包括对手演员,总能让他找到可充实自我的地方。

梁家辉在《寒战》宣传期曾说,「郭富城正在一步步走上我的舞台。」

这句话自傲而精准。

而两部《寒战》,或可视作郭富城登临更高层级的淬火之作。

果不其然,郭富城在电影《无双》中登临了巅峰。

这部电影与此前的《父子》、《最爱》和《百年浮城》同而不同。

四部影片虽同列顶级表演,但在《无双》之后,郭富城正式步入了巅峰状态的稳定期。

很多人或许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只要你将《无双》、《麦路人》及《秘密访客》这三部电影放在一起连看,就能懂得何谓“巅峰状态的稳定期”。

或者再换个说法。《无双》之后的作品,绝对不可能有任何表演的失手,而又因他没有像大多数演员一样陷入固化,其表演仍然会充满惊喜和吸引力。

电影《风再起时》待映中,而如果有《寒战3》,则更能印证这个结论。

高手之间的手谈,毫无疑问更能令影迷期待。

以历史声誉来讲,他不及双梁那样有广泛认同。

就喜闻乐见程度而言,他或许也没有刘德华那么庞大的观影群。

甚至可能还并不及刘青云、吴镇宇和张家辉那样受到老港片迷的认同与欢迎。

但即便如此。

其演技成长似乎没有上限。

他已经足堪自傲。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