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演员用作品还是用背景说话?降片酬去流量,就能改变豆瓣评分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2   浏览次数:147

现在可以带入一下,短视频平台上热门的“傻笑”BGM:呵呵,呵呵,呵呵呵呵!这就是我对年底挨个上线的大制作发生的一系列风波,最直观的反应,看完我说的,就知道我为什么会发出这种傻笑了。

年底播出的剧,每一部都出场的豆瓣,这次真的玩脱了,芭比Q了,被央视点评批评。毕竟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天,不再做任何评价,但是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大家还是很在意评分,还有打分人数,看看这年底播的剧,哪个没有提到豆瓣,还惊动了央视来点名这个事,豆瓣被下架整改。但这事搁到一年前,没人发现这是竞争中最让人不齿的手段之一,甚至成为了打压一个人的工具。

如果只是将这些纳入“饭圈”之争中,今年被央视点名,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多少粉丝,借用“饭圈”来掩盖这虚假繁荣的事实。

粉丝“曲线救国”的方式也挺逗的,他们关心的是那几千人打一星,但是大伙看到的确实比一星多10倍还多的五星,开播的《雪中》也开始删差评,看到这一幕真的好搞笑,内娱的作品想爆出《鱿鱼游戏》这样的全球爆剧,很难。

为什么对这件事情,突然写到降片酬去流量?今年“清朗”的开始,“去流量”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了口号,甚至成了抗锅的万能解药,只要是作品有问题,推到流量身上就对了。

这是“去流量”的问题吗?降片酬能解决平台出不了爆款的尴尬境地吗?作品本身的问题,让剧方无法回本能怪到片酬和流量的问题上去吗?这理由找的,真是无语到家了!然而现实版的“去流量”是什么,是《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九九八十一难中的遇到的小妖怪,有点“背景”的啥事没有直接被带走了,没“背景”的毫无意外的死了猴子的金箍棒之下。

这些大制作的剧入场,高调出场的豆瓣评分的事情折射的是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汪海林在豆瓣回应了两部被央视点名的剧,他转评发了《陈情令》相关的内容的话,很可能就是看戏一样地看待这些事情,可他一提,就更气了,双标欺负人怎么至此!《陈情令》都知道在开分的时候只有4点几分,后面发生了逆天反转,攀升到8点几分,在海外都有着不错的口碑,但是因为227的爆发,短时间之内涌进了数十万人给这部完结的剧打一星差评,分数掉到现在的7.7分;更可气的是2021年开播的《斗罗大陆》,开播之后,不到一个星期上演了真正的粉黑大战,一夜之间陡增20万 给这部剧打1分,短评中全是“肖战B糊”,人生攻击和剧毫无关系的短评,20万 是什么概念,是很多热门剧评分人数的总和还要多。那时没有人关心这是竞争手段之一,打压一个艺人的手段,评论中是否在人生攻击演员,没有人质问评分的公正性,没有人质疑这合理吗?

如果有人站出来,肖战是不是就可以免受网络暴力的鞭笞短一点,然而,没有一个人,都像看戏一样的在看待突然涌进的这些人给剧打1分,攻击演员。现在这些剧哪一部可以和这两部剧所遭受的人生攻击相比较?区区万把人,水jun下场演出“粉黑大战”让人关注,呵呵!你叫屈、你四处喊冤,就会被人说成卖惨,那怎么办呢?任凭这风吹和雨打,全平台压热度,就像一个“孤儿”一样。

所以,不管是汪海林还是别的著名编剧大V也好,怎么有脸将这两部剧作为对标的存在,这是欺负演员没背景,可以任意折辱拿捏,现在碰到了硬茬,太子级别的人,豆瓣乖乖的站出来回应。

都说演员靠作品说话,确定是这样吗?让我产生了很大的疑虑,这内娱自己玩脱了,这难道不是在用“背景”说话吗?全网讨论的热度根本不匹配评分人数和热搜,在这玩鹰呢!

算了,算了,都随他们去吧!

观众想看到的,用尽一切办法打压,不给出境的机会;观众不想看到的 ,拼尽全力地往观众眼里强塞;然后又站出来说“是现在的观众看不懂。”

“是流量不行,粉丝捧不动。”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就一句话,自己玩吧,你们放弃了观众,就不要怪观众放弃了你!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