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国剧越拍越“小”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01   浏览次数:172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小敏家》里黄磊对女儿说:“不要小瞧你爸,你爸年轻的时候还是很浪漫的。”女儿摇头,不信他爹的“想当年”。

想当年,《小敏家》里的离异男女黄磊、周迅,还是《橘子红了》里上演唯美不伦恋的耀辉、秀禾。2002年,秀禾作为容家小妾,只能和丈夫的六弟耀辉暗中往来。19年后,周迅因为顾忌黄磊的前妻是母亲认识的老家人,两人也只能在小区楼下大搞“中年罗曼蒂克”。

但同样是“偷情”,这对CP的艺术质量也太打折扣。大概是硬糖君看人滤镜太重,始终不信剧中依旧清冷的周迅,家里的阳台会挂上腊肉、香肠、酱鸭。

《橘子红了》多少还有点大时代的浪漫。依稀记得红色的橘园里,秀禾和耀辉细雨谈天。红日衔山,天边一抹金红,把一树树的橘子都照亮。这里有两套社会性色彩系统,荣家大院的阴森与橘园炫目红色,对比着封建伦理的强大与少女萌动的青春年华。

再看《小敏家》里发福的黄磊再再再次演绎嘴碎暖男,虽是用心筹备恋爱周年,却让人不禁慨叹国剧的格局真是越拍越小。不再有《橘子红了》里的耀辉、秀禾,也不再有《人间四月天》里的林徽因、徐志摩,只剩下《小敏家》里的教育焦虑和中年蹉跎。

正如汤姆·甘宁所说:“每一个时期的电影,都会以新的方式建构它的观众。”电视剧亦是如此。告别了90年代到世纪初的“大时代书写”,从郭敬明的“小时代”到柠萌影业的“小系列”,不管是小确幸还是小确丧,那些奔腾与沸腾一去不回,唯有长日琐碎、罗曼蒂克消亡。

一个小敏家,三对离异者

三个女人的离婚综艺搞得一堆人唏嘘感悟,三个女人的离婚剧集更是收视密码。《小敏家》故事一开头,妹妹唐艺昕就告诉已经离婚十多年的姐姐周迅,自己也离婚了。老妈并不震惊,这下家里三人都解锁了离婚体验。

照理说,独自在北京打拼的小敏(周迅饰)有人照顾,老妈不应该反对。可偏偏小敏的恋人陈卓(黄磊饰)的前妻李萍(秦海璐饰),不仅和小敏是老家九江的发小,小敏的前夫金波(涂岩松饰)的老爹还是李萍爸爸厂里的老领导。

北京那么多外地人,谁在意你老家的恩怨情仇?偏偏剧中人都有点抹不开面子,放不下沉重的过往。小敏曾和老家的苏老师通信,但只限于交流没有发展成婚外情。苏老师的老婆带着金波找小敏大闹一场,其中或许还有李萍的做证。

一气之下离婚的小敏,逃离老家来到北京成了助产士,孩子就留在老家由金波和姥姥养大。随着李萍发现前夫和小敏的恋情,这桩往事又萦绕在小敏心头,令她夜不能寐。陈卓虽然大方表示“都过去了”,但小敏妈妈依旧让这对中年CP“要低调”。

《小敏家》想要拍家长里短人情拉扯,但剧中的主要矛盾却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小敏的好大儿骏骏,和陈卓的好大女佳佳,都是年届20的大龄高考复读生了。可身为父母的小敏和陈卓,却生怕自己的恋情影响他们高考。

这对地下恋情有多夸张?小敏在母亲和骏骏来北京后,着急忙慌地藏安全套。陈卓刚和小敏在酒店温存片刻,就要身上抹点小酒,回家骗佳佳自己在陪客户。而据小敏和妹妹小婕(唐艺昕饰)坦白,她和陈卓从来没在家里过过夜,都是谍战片似的“外面接头”。

小婕离婚后认识新男生徐正(范世琦饰)的第二条故事线,更显潦草。她的前夫佟兵是个只知道玩游戏的妈宝男,直到去民政局办离婚,都还让小婕等他打完这局。佟兵和她妈上小婕家里翻钱这事儿,也让人感觉和时代脱节。都什么年代了私房钱还藏书和零食罐儿?敢问听说过移动支付吗。

总之这条线的目的,就是想让观众痛骂妈宝男,顺便为小婕的感情开路。当然还有两个复读生的故事,骏骏成绩优秀但是和妈妈小敏不亲,佳佳开朗活泼和爸爸陈卓亲近,但是爱花妈妈李萍的钱。秦海璐饰演的富婆李萍,才是本剧的快乐源泉。都快2202年了,还能看见这么夸张的暴发户,实乃观众幸事。

《小敏家》的古怪观感在于,周迅过于文艺,根本不像会被狗血元素牵扯的样子。中年离异、孩子复读、老家舆论等元素,更像是硬塞进去的爆款砝码,与叙事线偶见脱节。

“小系列”,中年危机与中产困境

柠萌刻意打造“小系列”,并且确实挺成功。但从《小别离》《小欢喜》再到《小敏家》,硬糖君确实已经看得有点小腻味。

借用海清在《小欢喜》里的话:“人到中年,危机要来绝对不会单独来。”通常的情况下,“小系列”剧的主人公们总是面临着一连串中产困境里的中年危机。这是一种包含了事业、婚姻、健康、心理等多要素在内的集体症候。

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女性承担了几乎所有“亲情异化”的角色。《小别离》呈现了中年母亲的无力感。公司高管童文洁雷厉风行,但是由于子代教育问题,她进入了所谓的“早更”状态,直接引发母女间的亲情危机,以及和丈夫的情感危机。

《小欢喜》中宋倩单身母亲的身份转变,给她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她把本该分给丈夫的关注和爱,全都压在了女儿英子身上。她不断对英子强调,“妈妈只有你了,没了你,妈妈可怎么活呀?”为女儿她放弃了物理老师的职位,全盘掌控规划女儿的人生,走向自我迷失。

当然还有《小舍得》里的蒋欣,直接把孩子在高压下弄出幻觉,造出了学霸娃娃撕卷子的名场面。《小敏家》的周迅看似风一般自由,也逃不脱一开篇就要为儿子上培训班请托现男友的前老婆的尴尬。

幸亏有现实里教培行业的落幕,终于给这类剧集的“培训班焦虑”划上了休止符。硬糖君预测,下一部爆款可能就是呈现“双减父母”的应对之策。

虽然质疑声不少,但必须承认,“小系列”没有选择底层家庭样本的做法是聪明的,否则沉重的观感将让观众难以代入、甚至难以忍受。

剧中人都不太差钱,偶尔穿戴相对其身份还有些过分铺张。《小别离》里最富裕的是张亮忠一家,顶配座驾、专门司机、为儿子上学捐赠图书馆。《小敏家》里最阔绰的李萍一家,给女儿穿戴一身CHANEL,但好歹也是白手起家,如今也要继续打拼。

职场危机只是点缀元素,它们所在意地是给中年主人公缔造困境,从而完成社会、家庭、学校、公平、伦理、责任等文本的多重指涉。《小别离》里方圆因险些酿成手术事故被迫辞职,最终又回到医院。董文洁在单位被降职,和年轻人打了翻身仗重回总公司。这给后续剧集的职场描写,打好了照猫画虎的模子。

当然,这类剧集也免不了中年男人寻找“回春灵药”那些事。《小别离》里张亮忠通过年轻貌美的蒂娜找回青春。《小欢喜》的乔卫东不满和谐的家庭,迎来了迟到的“叛逆”。《小敏家》则是几对中年离异家庭的“情感重组”,不知老房子着火的重任将落在哪位大叔头上。

告别大时代

“在明年春天到来的时候,这些工人就会从外滩彻底地消失。他们会前往另一个需要他们的废墟,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造起新的长城——用来隔绝穷人看不见的透明砖墙。”

很难相信这是《小时代》书里的话,刻意设置的批判与整部小说显然是脱钩的,更在影视化时被剔除得一干二净。作为80后作家,郭敬明显然把握住了某种时代脉搏。他把90年代文学里已经从时代领土逃逸出去的“个体”,重新拉回到“市场”这一时代大历史中来。

尽可以批评其中的消费主义崇拜,但不得不承认“小时代”里角色仍然是有“大时代”的某种风韵的。不管做的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偶像是盖茨比还是比尔盖茨,拜金与消费,依旧是一种进取型的人生。而不是像“小系列”剧中的70后父母,明明享受了经济崛起的时代红利,但已在个体困顿中琐琐碎碎、无暇远方。

在90年代末的港剧《创世纪》中,几乎全员角色都是进取型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大家赤手空拳想要搏出更好的生活,人格特征与社会大环境高度匹配。叶荣亨、叶荣晋是把利益放在首位的商业价值型人物,只讲金不讲心。霍景良、方建平把创业当成自我实现,不计较一时利润得失。

《小敏家》导演汪俊自己18年前拍的《别了,温哥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国人对海外的无限浪漫想象。更典型的是《北京人在纽约》,将目光聚集到美国生活打拼的中国人,讲述了80年代一群异域淘金的中国人的理想困境和身份焦虑。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怀着某种激进或者异想天开的理想,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躁动甚至狂野气息。这是20年前国剧的“时代书写”,过把瘾就死的青年充斥着小荧幕。

在儿女升学的焦虑中,带着望子成龙的期待或者臆想,整个时代散发着保守主义的凝滞和呆板。这是20年后国剧的“时代书写”,孩子比天大的父母演了一堆又一堆。黄磊在《小别离》里的角色方圆,在不同的剧里复制又粘贴。

从《过把瘾就死》到《北辙南辕》,大院子弟的贫嘴没了精气神。从《北京人在纽约》到《带着爸爸去留学》,海外生活的中国人终于“不差钱”。从《橘子红了》到《小敏家》,黄磊周迅CP承载的时代镜像逐渐碎片化。

我们不知道20年后的观众,回看我们这个时代的国剧是怎样的感受。亦或者,这个时代的特征本就是碎片化、琐事化和集体焦虑化的。批评“小系列”没有整体反映时代,是因为我们也没整体认识当下的时代。

究竟是创作者剑走偏锋格局小了,还是观众在倒逼他们这样做?“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相互的关系。”马克思的话,仍可借来当作注脚。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