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相声演员该穿什么?领导人建议过,马季坚持过,德云社渐成规矩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168

其实对于很多近几年比较了解相声舞台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早年间相声门的规矩里,最早对相声的理解为”相貌之相,声音之声“,通俗来讲就是观众花钱买乐子的这么一门艺术,早年间不管在北京天桥还是天津的茶舍,对于相声艺人的传统形象就两点,一是长袍二是折扇,有了捧哏和逗哏的分别以后,才出现了响尺、桌台等为演员准备和分清主次关系的道具

而自从郭德纲及其手下的德云社兴起以后,很多人才发现,我们对于相声艺人的形象,似乎这几年都来自于德云社郭德纲和其弟子,而且自从德云相声文化开始在国内普及以后,有关于相声艺人传统服饰“大褂”的传闻就争议不断,早年间还有网友爆料:在德云社里面规矩很严,只有郭德纲让弟子穿什么衣服徒弟们才能穿什么大褂,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国内近代史上,相声艺人的传统服饰早就经过了领导人建议

了解近代国内相声历史的很多人应该都知道,相声这门艺术之所以到现在受众这么广泛,是因为在建国以后,在我们国内有很多高层对于这种艺术形式非常喜欢,特别是在侯宝林把相声段子改进之后,侯派相声最初是专供领导和重要场合欣赏的艺术形式,及至到了马季这一代,在重要的演出场合,都是一身大褂长衫的“说书人”形象

其实在相声行里,到现在对于自己的行业都没有规定的统一着装,之所以大褂如此流行,完全是因为马季等人的大力提倡,因为在早年间马季和搭档同为陈毅和总理等人演出的时候,当时的他们也想创新相声服装,所以专门在上台前脱了大褂,换上了其他服装,后来演出结束后,马季单独被陈毅老总召到台后,问为什么要改服装

在当时听完解释后,陈老总是这么说的:我认为,相声这种传统文化,最好就应该着大褂长衫在台上演出,这是我们的一种文化,应该由相声艺人去传承,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提议,当时在场的周总听完后也很赞同

后来马季到国外商演,回来以后对着国内媒体说:我们相声艺人,在穿着方面,一定要注重文化和传统,就像我们去海外演出,怎么能让观众认出来我们是中国文化?其实就两样,一是大褂,二是折扇,这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别的国家有会说中文的,有长得像中国人的,可但凡穿着大褂拿着折扇上台说相声的,那才是真国人,这才叫文化输出

“十年”动荡后,新形势相声上台,大褂再不是唯一的艺人着装

诚恳地说,虽然马季的这一番话很有道理,可再国内实施的相声艺人里,顶不听他话的就是自家徒弟姜昆,虽然早年间的姜昆也穿大褂,可是新传统相声诞生后,艺人着装也开始发生改变,其中在国内80、90年代流行的西装,就是很多新生代相声演员的选择,姜昆、冯巩、刘伟等人,不论在普通演出还是春晚上,都普遍着西装,而且那时候还开始讲究了排扣和穿搭艺术

毫不夸张地说,前20多年的相声门里,几乎都没有多少相声艺人穿大褂,而是开始随大流穿西装,当然,服装改变之后也不是没有优点,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演员可以根据所讲相声的内容和场合随意更换服装,比如早年间姜昆的一场相声就是讲国足的,当时上台他就换了一身国足粉丝套装,脖子上还带着喇叭,还未开口就把观众拉进了主体情景里

05年以后,德云社”异军突起“,大褂才开始再次在相声界流行

直到近代,大褂再次成为相声艺人的通用套装,还是05年以后,郭德纲、张文顺、李菁三人成立北京相声大会以后,专门注重小剧场演出,让这门原本步入殿堂快要饿死的艺术,重回到市井场上活下来,大褂这种装扮才再次流行,这也是为什么在郭德纲重回小剧场演出以后,相声界对他的抵制到如此之大的原因,用姜昆的一句话来说:“郭德纲把相声从殿堂又带回了民国的北京天桥”

近几年,网友评价郭德纲有这么一句话:郭德纲把快要死的相声又从坟堆里拉了出来,其实这话准,也不准,不过总体上来说,郭德纲确实让相声界缓了一大口气,而且在德云社商演成功后,郭德纲也证明,相声再次回归民间发展是可行的,也是受欢迎的,所以真要评价的话,小编认为“现在效仿德云社买票的小剧场茶舍都得感谢郭德纲”这句话,是有依据的

至于前几年很多人说的,德云社大褂规矩森严,只有郭、于、孙、岳能穿深色和刺绣这种说法,用于大爷的话来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在德云社里,相声艺人的大褂都是自己定制的,按照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款式也多种多样,至于为什么有些大褂有刺绣,主要是为了让艺人在台上更引人注意,而为什么大褂颜色不一样,一是演员喜好不同,二是防止观众审美疲劳,出来进去就这么一个颜色的大褂,不知道的还以为剧组很穷呢

小编个人来看,相声艺人穿大褂,这种传统虽然还不算是规矩,但对于相声这个行业来说,属于有利无害,多一些自己行业内的特点,就更能让人记住,这就像大街上,看到戏装就能想起京剧一样,对传统文化发展很有帮助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么看呢?

THE END
*
*
*
*